胡适之妻江冬秀:被嘲没文化,历经丈夫背叛,张爱玲却称其幸福

欢迎关注@丁丁的慢时光

文/丁丁

民国有七大怪事,其中之一就是胡适的婚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的胡适,却屈从于包办婚姻,娶了一个没什么文化、还缠着小脚的女人为妻,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出身于仕官之家,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仅仅读了几年私熟,没有受更多的文化教育。

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里,她的普通与学识渊博的胡适先生的确很不般配。

民间有传“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

他们的婚姻,经历了柴米油盐的洗涤、丈夫的婚内出轨、夫人的河东狮吼,最后却成为了张爱玲所说的“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民国的“小脚与西服”式包办婚姻,大多不幸福,尤其对于女性,很多都沦为了其中的牺牲品,凭什么江冬秀成为了例外?

要知道,为了反抗封建婚姻,当时在爱情上和胡适有着相同经历的徐志摩抛弃了原配张幼仪,鲁迅的原配朱安则在无性无爱的婚姻中苦等41年,在民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我想,这除了与胡适本人的谦和与包容以外,与江冬秀身上所具有的、值得我们女性朋友借鉴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凡事拎得清。

(徐志摩与张幼仪)

(鲁迅与朱安)

01、面对婚姻生活

胡、江两家是亲戚,在一次走亲戚的时候,江妈妈一眼看中了聪明清秀的胡适,执意托媒把女儿江冬秀许配给他。

就这样,1905年,14岁的胡适和15岁的江冬秀在两家老人的包办下订了亲。

胡适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四个子女拉扯大,所以胡适很孝顺,对于这门亲事,他虽然并不愿意,但不愿忤逆母亲,只得答应下来。

订亲第二年,胡适就远离家乡,到了上海求学,之后又留学美国,这一走,就是11年。这么多年不回家,想必也是为了逃避现实吧。

江冬秀也从少女拖成了大龄未婚女青年,为了顾及两家的名声,她提前住进胡家,在胡妈妈的指导下,开始干各种家务活,同时也替胡适照顾母亲,但她却无怨无悔。

不得不说,封建儒家思想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教育,在江冬秀的心里已经深入骨髓。

(江冬秀青年照)

直到1917年,胡适离家12年之后,才又回到家乡,迎娶母亲为他包办的女子,此时,胡适26岁,而江冬秀已经27岁。

婚后胡适应蔡元培之邀,去到北京大学任教,扔下新婚妻子独自在家照顾老母,第二年为了照顾胡适的饮食起居,才把她接来北京一起生活。

江冬秀到了北京之后,把胡适各方面照顾得很好,让他的生活走上规律,不再熬夜。

江冬秀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一品锅”,就是一大铁锅,里面烧得滚沸,一层鸡,一层鸭,还有蛋皮饺和萝卜白菜,拿来宴请客人,大家都赞不绝口,让胡适感觉很有面子。

她不仅孝敬婆婆,还照顾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比如用胡适的薪水资助他的侄子们上学,而且还无微不至照顾他生病的二哥。

江冬秀为人直爽、乐于助人,胡适其他亲戚朋友有困难,她都会不遗余力出手相助。

有一次她曾经接到胡适寄来的一千六百元钱,她只给自己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其余她给罗尔纲夫妇一百五十元,吴晗一百元,借给毛子水一百元,给佣人一百四十元,又给几位同乡几百元,另外还捐给某学堂二百元。

胡适一直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江冬秀如此的举动,他很是欣慰称赞。

此外,江冬秀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很懂丈夫。

她知道书是胡适的命根子。

在抗战时期,时局动荡,夫妇二人长时间不能相见,江冬秀每次逃难都带着胡适的几十箱书,从不抱怨辛苦,让胡适的藏书在战乱中得以保全。

胡适在信中发自内心地称赞:“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柒拾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她也知道胡适不懂得照顾自己,于是处处替他考虑。

1940年,在美国的胡适收到江冬秀寄来的一件棉袄,口袋里悄悄装着七副象牙挖耳勺,胡适说:我看了,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情,只有冬秀想得到这件小东西。

她还给胡适的领带下端缝制了一个小拉链,藏上一张五元的钞票,预备着丈夫被人抢了还有五元搭计程车回家。

此外,她还劝胡适尽快从官场退下来,因为说假话,第一他不会,第二不能保全他的人格。一个旧时代的女性能有这样的见识,也算得上女中豪杰了。

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江冬秀把它安排得妥妥当当,免了胡适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安安心心从事自己的事业。

江冬秀在婚姻生活中的拎得清:对家庭成员的温柔贤淑,对朋友的狭义相助,对丈夫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的懂得,使胡适这样的大学者都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接纳。

02、面对丈夫的出轨

如此温良恭俭顺的江冬秀,外界却传说她泼辣、强悍,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从胡适的女人缘说起。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学者,胡适不仅年轻有为,学识渊博,而且生得儒雅俊朗,他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众多女性的关注和爱慕,很有女人缘。

对此,江冬秀一向都很大度,但对于其中一位女人的插足,以及胡适为了她一度想离婚,江冬秀确实表现出了泼辣、果敢,甚至强悍的一面。

这个女人叫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时她曾是最出众的一位伴娘,嫁人之后因为没有生育而和丈夫离了婚,转而在杭州女师读书,彼年她才20岁。

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开完会到杭州休养,随便探望她,俩人共游了西湖,曹诚英早就仰慕胡适的才华,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愿意陪伴其左右。

此时的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女学生,她的漂亮和文艺气质,深深吸引了胡适。

几天的共处,使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分手后两人书信不断。

(曹诚英青年照)

之后胡适再度来到杭州休养,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房住下。

曹诚英也放暑假,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

在这里,两人情意绵绵,你侬我侬,一起写诗、游湖、赏花、看月、谈人生,当初因为回国娶江冬秀而不得不对另一个女人死心的爱情,在曹诚英这里又复活了。

这段缠绵悱恻的恋情,有了结晶,胡适因此还动了和江冬秀离婚的念头。

(胡适与曹诚英)

江冬秀知道后,一扫平日里的温良贤淑,更没有隐忍,她同胡适大吵大闹,一次甚至拿起裁纸刀向胡适的脸上掷去,幸未掷中。

江冬秀知道胡适好面子,也抓住他这个弱点,扬言先杀两个儿子再杀他,然后自己自杀,如此以死相逼,逼得胡适知难而退。

面对婚姻危机,江冬秀采取了非常主动、强势的态度,最终,这段轰动一时的三角恋情以胡适回归家庭,曹诚英坠胎且远赴美国,江冬秀力挽狂澜而结束。

(胡适与曹诚英)

此外,还有一件事,令她的杀伐果决名声在外。

当年江冬秀到北京后,著名学者、当时的北大教授梁宗岱要和他包办的、好脾气的太太何氏离婚,和才女沉樱结婚。

江冬秀看不过去,她把何氏接到自己家中暂住,并亲自到法庭为她辩护,使梁宗岱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

所以外界才有了江冬秀泼辣、强悍、暴躁如虎的传言。

有人说江江冬秀不仅强悍,而且狠,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却很佩服她,她不得不狠,她的狠,保全的不仅仅是她的婚姻,也是她的命。

在那个夫权为天的时代,她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使她经济上不得不依靠丈夫,而且离婚相当于被休,等待她的将是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甚至谩骂白眼,同样会要了她的命。

她不过是拎得清,懂得为自己去争取。

感情中,付出与回报要对等,才是理智的、良性的,不计回报的付出并不值得称赞,恰恰相反,懂得为自己去争取的女人,往往比一味付出的女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其实面对胡适的红颜知己,或者情人,只要没有涉及她的原则问题:那就是不能破坏她苦心经营的家庭,江冬秀也并非一味彪悍。

早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和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互生情愫,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语,相互欣赏,相互爱慕,胡适曾为她写过一百多封的“情书”。

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胡适不愿忍受几个人终身痛苦和自己良心上的责备,所以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选择了回国娶江冬秀。

而韦莲司则在大洋彼岸默默祝福胡适,在此后四十八年的岁月中,一直作为胡适的红颜知己而终生未嫁。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去世后,江冬秀还邀请韦莲司写一份小传过来,以充实胡适的传记,感激她对他在美国时期的照顾。

让韦莲司多年等待的心找到一个寄托,以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靠近他。

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冬秀又是宽厚大度、善解人意的。

(韦莲司青年照))

江冬秀在原则问题上,包括胡适婚内出轨问题上的拎得清,让很多人,包括胡适,都不得不顾忌三分。

这些足以证明,江冬秀确有泼辣、果敢,甚至强悍如虎的一面,但她又是一个识大体、有格局的女人,并非传说中的强悍不可理喻,而用“贤妻良母,刚柔并济”来形容更为恰当一些。

(胡适与韦莲司)

03、面对与丈夫的差距

如果你认为一个女人只要温良贤淑、拴住一个男人的胃就可以拴住一个男人的心,或者用自己的强悍就可以把一个男人管得死死的,那你大错特错了。

江冬秀最聪明的一点,就是有自知之明,她明白自己和丈夫的差距,但她愿意去改变自己。

首先,胡适最不满意她的地方就是她识字少,文化水平低,缺乏思想上的交流。

早在胡适留学期间,就要求江冬秀学习识字,她首先就从识字、写字开始改变,虽然学得很艰难,但贵在坚持。

慢慢地,她就可以给胡适写信了,当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能够通过信件进行简单的交流。

日常生活中如果两人产生了矛盾,她也可以通过信件来化解。

虽然她写的信有错别字,语句也不太通顺,但她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已经令胡适很满意了。

江冬秀晚年,已经能写传记了,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唐德刚看后真诚地说:

“胡老太太不善属文,稿子也别字连篇,但那是一篇最纯真、最可爱的朴素文学;也是一篇最值得宝贵的原始社会史料”。

足以可见江冬秀为了追赶胡适的步伐所作出的努力。

另外,女性缠足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胡适为之深恶痛绝,而生活在封建家庭的江冬秀恰恰是一双小脚,她虽然没有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但在胡适的影响下,她也积极放足。

这样的举动放在现在来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时打破传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她让我想起了文章开头举例的鲁迅。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则很惨,鲁迅婚前希望她学习识字、放足,但她却心甘情愿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做出任何改变,从而一辈子都生活在被丈夫嫌弃的婚姻中。

两厢比较,你就可以看出,适当地改变和提升自己,在婚姻中很重要。

(朱安晚年照))

胡适曾说过:爱情只是生命的一件事,而不是唯一的事。

但对江冬秀而言,爱不爱情的不重要,但维系丈夫和家庭一定是她唯一的事。

当时张爱玲对胡适和江冬秀的幸福婚姻很好奇,就去了胡适家,回来后说:

“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幸福的例子。”

(左图:胡适与江冬秀; 右图:张爱玲)

江冬秀的思想观,某些部分是胡适一手调教出来的,她也愿意做适当的改变,跟上丈夫的步伐。

但在改变的同时,她也保留了自己的原则,保留了自己应有的独立和尊严,而不是像一株菟丝花只能缠绕在大树才能生存。

这让她在同时代、有相同命运的女性中,最终赢得了丈夫的尊重,结局算是完美的一个。

04、

众所周知,胡适反对包办婚姻,他的第一部白话剧本《终身大事》,宣传的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但他本人却遵从了父母的包办婚姻,两人相濡以沫走过45年,最后还越来越幸福。

这不是奇迹,而是用心经营的结果。

江冬秀也许不能和胡适谈论诗词歌赋,或治国之道,却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女人,她的凡事拎得清维护了与胡适的婚姻,胡适也收回心来,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自己的家庭。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看似不般配,却有着别人看不懂的深情,江冬秀的智慧,对现代人的恋爱和婚姻,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她温良贤淑,凡事拎得清,对丈夫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都懂得他、体恤他;

她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懂得为自己去争取,识大体,有格局;

她学习、接纳、内化胡适给的东西,同时又拒绝被那些东西束缚,她爱丈夫但又绝不卑微。

爱情只是一时浪漫的插曲,婚姻才是终生浪漫的结尾,江冬秀也许不懂这个道理,但她身体力行做到了,所以她在旧式婚姻中获得了罕有的幸福。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欢旅游,喜欢亲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丁丁的慢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胡适   丈夫   鲁迅   温良   贤淑   小脚   泼辣   强悍   婚姻   幸福   女人   文化   江冬秀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