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异禀,天降大任,广州啊,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最近广州的疫情警报四起,心都被吊上嗓子上了。

广州在尝试一种新的抗疫方式,新的东西是有风险的,广州能否在各种议论中创出一条新路呢?

提心吊胆啊,广州输不起啊…

广州历史上十月份鲜有台风的光顾,今天十月却正面闪击了珠江口,天气阴森雨濛濛,空气总是湿漉漉的,湿润的空气,广州早已惯受其累了,但现在秋天啊,本该天高气爽…

空气的湿度,密麻麻的水珠,又托起了气溶胶,让病毒长时间在空中飘移,拥挤的城中村的低矮建筑本来通风就不畅,使空气更加闷沉。

广州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四季花开…

广州气候也独特,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时候,被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逼出来的生活方式,埋藏前人的勇气和智慧。从中原故乡带来的生活经验有的被迫荒废,但前人勇于探索的性格和文化的基因幸运地留传下来了。

有些变化的方式让他人难以理解,如广州的菜谱上的蛇羹,一说到蛇不知吓破了谁的胆,又不是把整条蛇吞下,只是把蛇肉加工成丝而已,如果嫌丑,那日本人整条整条吃鳗鱼又怎么样啊?(鳗鱼与蛇样子不相似吗)至于法国人生吞蜗牛更可怕了,听到都毛骨悚然。

在很久以前,广州的先民到达广州时,眼前的南边是河流冲刷而留下沼泽,河滩,低地和河涌,北边丘陵和山地,平地只有很少一部分。

没有风吹草低羊牛成群,也没有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哪来阵阵的麦浪,串串烧烤啊。

酷暑淫雨,水草丰茂,蛇鼠横行,从中原南下来的祖辈,故土的那一套农耕生活方式已无法复制,他们要面对食物的短缺这一生死的攸关的难题,蛇虫再不济也是含有蛋白质的肉类,为了生存食谱就得变化,适者生存啊。

请不要见笑,广州人看见下雪就像孩子似的雀跃,甚至会嚎啕大哭,热泪满眶,

广州与故土的雪天告别太久了,

埋在心底最深的故乡记忆,被纷纷大雪打开了,清晰听到了远古祖辈的生活气息和呼唤…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祖辈的豪迈啊,从未在南国后辈的DNA中消失。

骤然而至的新冠病毒,带来了生活工作新的困扰和惊慌,人类尚没有办法灭除病毒,只好采用躲避,隔离,拒它于千里之外的防疫方法。

要隔开病毒,人类生活本身的方式就要做出的改变,而现今的社会,已经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微小的变化也将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采用怎样的躲避和隔离方式总是充满争议和悲情的。

不错,病毒是在变异,变得致死率低了,但是确定这是病毒最终的变异了吗?

人在久呆在安乐窝里,总有一种惰性,和一种只能变好不变坏的固化欲望。今天能创造财富1万元,明天就能创造2万元,财富随着时间的变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请明白,人类远不非宇宙的主宰,地球运转的轨道并非听从人的意愿。地球气温循环的周期,是否避开冰河时代的重来,还是个未知之迷。

自然界的变化,火山,水灾,地震和全球暖化,将会把人类生活安乐的秩序粗暴地打断,

沧海桑田。变化是绝对的。

面对病毒的侵入,采用何种防疫方式,还得考虑大的国际环境,全球世界村的浪潮已把各国紧密相连了,经济互存和病毒传播已经在路上了。

如果只是简单地仅从现有医学例子,从狭义的自由的角度来恢复社会生活和催谷经济,是相当危险的,未来有太多不确定的风险。

(世界上还有人总是希望我们复制他们的生活模式,即使疫情发生也从未停止)

广州人的前人有相当多是从宋朝时中原逃难到广州。

宋朝的文学、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都是封建社会的高峰。宋朝在江南的胭粉气和甜滋滋的环境,磨掉了雪拥蓝关策马向前的勇气。

更要命的宋朝还有个神操作,战略上严重误判,看不清世界大局,竟然联合强悍的蒙古干掉了躺在中蒙之间的金国,打破了三方互相牵制的平衡,谋小利而酿大祸,最后招致蒙古吞噬,国亡家破。

珠江口正是宋朝致亡的最大一道伤疤,记录了宋朝十万军民赴海自杀的惨况。

前车之鉴,广州的抗疫不能简单地从狭义上去理解。

中国的抗疫在防治与经济发展上,都曾是国际的优等生,接连创造了方倉医院和中医药防治的一系列新方法。

而当时国外的防疫一片哀嚎,仅以国家超发货币的方式来派发福利,抚慰民心,而超发福利的财政措施绝对是难以长久的。

资本家的利润在企业停摆的损失,是资本不可能容忍的事。即使在疫情还未缓解,资本的卫道士就蠢蠢欲动,打着救经济救民生来抗衡挽救生命的防疫政策。“既然已经没有办法挽救生命,那么也只能是破罐破摔。”

欧美防疫医学一直掌控世界话语权,这次让他们一直鄙视的中国给比下去了,这道气如何能咽下去呢?

如不看大局,或看不到这一点,或有意淡化和漠视,将是严重战略方面的误判,将使中国为人类防疫作出的优秀成果和智慧,沦为不科学的笑料。

随着疫苗的研究和人类抗体的增强,病毒的致死率也发生了变化。这又使欧美舆论疯狂地为之前的错谬和不顾人民生命的贪婪政策,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借口。

中国成功防疫的措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怎么能变为弃履。

此一时,彼一时,梦想混淆时空,移花接木,偷龙转凤,当我们是傻瓜啊?

请放心,中国既然是开放的社会,必然也会敏锐地捕捉到病毒的变化,以及可能采取变更的防疫政策。“敌变我变…”

但一个大国在病毒的病变异尚未最终稳定之前,冒然做出全面放松的决定是危险的,轻率的。由一个地方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在辅开,就稳妥保险多了。

广州,又是广州,历史选择了广州又一次担当了开路先锋。

作为开放的城市,必然也承受到国外各种言论的冲击,我的同学就有相当多移居海外港澳的,同学群里自然争论纷纷,何妨进去看一看。

香港同学说:為何如此恐慌呢?病毒并不可怕,可怕是人的思維灣了。我這裏天天4,5千確診,生活不是基本正常。

那副對聯簡潔易明,看了都會會心微笑,生活真是那麼難?”

广州某同学怼回:“刚看了一篇,“大麻合法化”在美国的文章,太长了,恐怕无人愿意看下去…

截了一幅图,有空请看看,对病毒防疫都有启发,

1,应不应防和防不防得住是两个问题?

2,即使医学界对禁大麻都有不同的看法,谁是正确?谁谓之科学?

最后,献一幅图片,仍是抗疫的,我估计是在广州吧。

相当感动,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做到,或者更可以动态清零。

其它国家,根本无可能做到,无能力做到,自然放弃。”


防不住了毒行就让它合法流行,与抗疫何等相似


多么不惜一切的豪华阵容,天下谁可比?

广州同学讲:“广州并未封城,广州仍在跳动,广州在尝试新的路径,一条有风险的路径

上班时间,人流依然摩肩接踵。”


面贴面的5号线地铁。

广州还在战斗。

一方面与病毒殊死的抢时间,将病毒封锁在小范围。一方面加强巡逻,确保其他区生活如常

生活稳定。

能否能获得成功?将是一大考验。

广州傍山临江。

一条珠江把广州分成海珠区和荔湾区的大部分。珠江的天然分隔使各区之间承担各自的功能。

巧妙地利用天赐河流的隔离,防止病毒从海珠区流入珠江的北岸是可能的,也事半功倍。

广州享着地利和人和,就看广州人民和政府的努力了。

广州政府意识到封锁区内防不住居家隔离的效果,大胆做出决策,抽空和抽疏城中村人口。使病毒不能够随意地从空间自由游荡,病毒一出人口,就饿死它。

搬没工作量是巨大的,人群的情绪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

谢天谢地谢人谢祖宗,广州安然地度过了这一难以入眠的一晚。

这绝不是松松垮垮的政府可以做到的。这显示了我们人民在灾难来到之前勇于面对,勇于牺牲的优秀品德,人们也对政府充满信心,“政府不会扔下我们“

此情此景的广州,请你喊上两个字,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广州   珠江   血路   祖辈   宋朝   大任   防疫   中国   人类   病毒   方式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