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2022年的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他最著名的贡献就是从几万年前的化石中提取DNA,构建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他在中国有一个女弟子,就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参与了尼安德特人的DNA提取工作,回国后开展了边疆地区古人类研究,填补了中国古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空白。

什么是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名称因其化石在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山谷的一个山洞中而得名。众所周知,人类大致上有两次走出非洲,第一次在100万年前,人属各成员走出非洲,在各地独立形成自己的种群;距今约3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就已经踏上了欧亚大陆这片广阔的世界。约10万年前,智人种第二次走出非洲,与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发生了不同的基因交流;这些智人祖先在距今5万-5.5万年前,在中东地区遇上了已在那里安居乐业30万年的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贡献

根据基因组测序,当代欧亚人基因组中的尼安德特DNA约占2%左右,但有些基因对人类的演化起到了重大作用。比如,29%的欧洲裔女性携带一份来源于尼安德特人的孕酮受体蛋白基因,另有3%欧洲裔女性则携带两份该变体,携带该蛋白变体的女性流产更少、怀孕早期的出血状况也更罕见,这都有利于繁育更多的后代。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给我们带来了抑郁、肥胖、吸烟等问题。

古人类之间的融合

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时,至少有两个彼时已灭绝的古人类种群曾居住在欧亚大陆。尼安德特人曾居住在欧亚大陆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居住在东部。在智人向外扩张和向东迁徙期间,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并杂交,而且还曾与丹尼索瓦人杂交。现在人类中存在的丹尼索瓦人的 EPAS1 基因,它赋予了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生活在西藏的人中很常见。所以说我们也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我们从来就不是一尘不变的,我们在不断的吸收融合中走向强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欧亚大陆   智人   变体   基因组   种群   非洲   后代   基因   年前   人类   古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