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官送礼错过和珅寿宴,为何回去后官升三级?

乾隆晚年,身为朝中第一官员的和珅备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其权力之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乾隆皇帝对和珅的信任和放纵,更是让和珅的权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当时朝中的官员对和珅的态度可谓毕恭毕敬。地方官员为了升职也是频频走访和珅府邸。

和珅的爱财在历史上出名也不是没有原因,他为敛财不仅常常售卖官位、贪污朝廷银钱,而且还经常大摆筵席伺机敛财。

一、送礼迟到

嘉庆三年时(公元1798年)5月,和珅的寿辰即将到来,朝中大臣和各地地方官员们照例备好礼品,准备前来祝寿。

在这些祝寿的官员中,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小官员名叫郑有福。不过,他是替自己的上级——福建巡抚来送礼的

话说郑有福前去送礼,谁知在去京城的路上,因为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场,在客栈中卧床半个月病情才算有所好转。等他休养好赶到京城,和珅的寿宴已经结束了。

面对和府家丁的阻拦,郑有福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又回到了客栈。交不了差的郑有福,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毕竟是替上司送礼,差事办不好就等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于是郑有福只能在京城找个地方住下来,看看是否有机会将功补过的把礼物送出去。

一天,郑有福穿着官服准备去和府正式拜访和珅。不过快到和府的时候,他又停了下来,心里琢磨着: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我这贸然拜访便是死路一条呀……

正在郑有福一筹莫展之时,他突然感到下腹一阵酸胀。

初夏降至,误食不干净的饭菜导致闹肚子再古代是常有的事情。郑有福急忙往附近茅厕赶去,但走了没几步他就停下来了。

因为他肚子里的货已全洒在了裤兜里了,这下郑有福出大洋相了。他心里愤愤道,总不能这样回客栈吧。5月的京城虽然不暖和但也不算冷,干脆在河边把衣服洗干净再说。

在古代,官服不干净是对权威的大不敬,是要坐牢的。因此,郑有福到了河边把裤子脱下,洗了又洗,闻了又闻,生怕这臭味留在这身官服上。

就在这时,远处一艘船缓缓地停靠到河边,船一停,里面就有个人出来站在船头向郑有福打招呼,手还在空中不停的比划着,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此时郑有福正烦心的要命,哪有心情关心别人的事情。于是郑有福直接向对方摆了摆手,算是告别的哑语,便直接回客栈了。

到了晚上,有人敲门,郑有福开门一看,竟是白天船上和他比划手势的人,只见对方什么也没说,留下一个盒子便起身离开。郑有福打开盒子一看,竟是100两银子,再一看门外,那人已不知去向。

郑有福感到十分诧异,这人送了这么多银子给自己,什么话也不说,究竟是唱着哪门子戏?

于是,他开始打听那人的身份,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真是吓一大跳。

原来,给他送钱的人是运送硫磺的黑老大。要知道,硫磺在古代是违禁品。如果被官府知道,严重的会被判刑。

郑有福仔细思量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心中便有了谱,原来,那人是把他误当作衙门官吏来打点了。

说来也可笑,郑有福手里的礼物还没送出去,竟然因为拉肚子,得了这样一笔歪财,也不知该说是福还是祸。

当然了,不管是福是祸,郑有福总归是要回去复命的。因此,经过在三考量之后,郑有福决定:放弃送礼的念头,直接收拾东西回福建。

二、转危为安

郑有福快马加鞭的赶回福建,并给上司复命。

为了不让上司怪罪自己,郑有福还想了一个完全的说辞。

他告诉上司,他于和珅寿宴前三日便抵达京城。因为闲暇无事便在京城随便溜达,在此期间,他通过小道消息得知太上皇身体欠安,宫里风声正紧。

为了证实消息的准确性,郑有福在和珅寿宴当天远远观望到访的客人,发现贺寿人群确实不同往年。

因此郑有福分析,太上皇乾隆皇帝已经88岁高寿,新帝登基虽有三年,但政权不稳。若太上皇驾崩,朝廷必然会进行一次政权的更替。那么,以和珅为首的党臣不免会受到排挤和打压。

故郑有福认为,此时应审时度势,静观其变为上策,以免日后成为被排挤和打压的对象。

所以,他自作主张,没把巡抚大人的寿礼送到和府,并请上司责罚他。

上司听到郑有福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因此也就没有责怪他办事不利。

时过半年,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于养心殿。

五日之后,嘉庆皇帝便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并赐白绫自尽。与此同时,和珅的党羽也难逃法网,监禁的监禁,休致的休致,革职的革职。

郑有福的上司看到朝政这番政权的动荡,很庆幸自己没有被牵连,认为是郑有福没把礼物送出确实是帮助自己免除了一场灾难。于是将之前准备的寿礼直接赏给了郑有福,而且还给他连升三级。

三、破解秘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郑有福想到了如此好的应对方法,并转危为安、平步青云了呢?原来是福祸相依的思维让他摆脱了困局并连升三级。

《老子》第五十八章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患的旁边总有福相倚,福的旁边总潜伏着祸患。

郑有福送礼迟到、拉肚子、弄脏官服,说坏事接二连三的发生一点都不为过。可就在这时,他却莫名其妙地得了100两银子,真是应了“否极泰来”的说法。

受到此事的启发,郑有福成功地将这个哲学思维应用到“复命”这件事情上,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他成功的将“没有把礼送出去”的“祸”转变成“福”。

这个故事再次说明了福祸相依的道理,辩证地说明了福与祸相互依存的关系。

福祸相依,是我们很小就听过的一个哲学智慧,但是能把这个道理当成人生准则并加以应用的人又有多少呢?

若我们真的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我们便可以活得坦然,福气来的时候不得意忘形,灾祸来的时候不气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嘉庆   寿礼   太上皇   官服   京城   福建   清朝   政权   客栈   上司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