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戴高乐充当反美先锋,驱逐美军、退出北约,后来怎么样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只有法国这样的浪漫主义国度,才能孕育出戴高乐这样的领袖。1958年,当整个西欧都在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下勉力发展之时,戴高乐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说:“法国要重拾自己的梦想,法国在世界上是一支相当重要的力量。”


杜勒斯一脸困惑,戴高乐补充道:“证据便是,你和我在此会晤。”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国际秩序基于雅尔塔体系,更准确地说,是基于各个国家在二战中的表现和功劳。在那场战争,法国39天投降,维希政府长期助纣为虐,法国这个“战胜国”的身份,与其说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争取来的、不如说是美英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稳定施舍给他们的;

至于那个匪夷所思的联合国五常席位,更是美英两国为了对抗苏联强行安排的结果。因为有了法国这个席位,无论中国未来如何发展,西方国家都能握有3:2的绝对优势。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法国甘愿当棋子。从美国这两个笃信“实用主义”国家的角度来看,法国人没有任何放飞自我的底气。


但是戴高乐不这么想,作为根正苗红的法兰西贵族后裔,他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谜一般的优越感,让法国老百姓肃然起敬,让美国政客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美国人一直就不喜欢戴高乐。在山姆大叔眼中,戴高乐大概就相当于一个游吟诗人,把狂想当现实,拿鸡毛当令箭。在二战期间,美国一直不承认戴高乐搞的“自由法国”,反而一直和德国扶持的维希傀儡政权关系亲密。


美国人的铁杆好朋友、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嘲笑他说:“戴高乐将军,你觉得自己可以代表法国吗?我记得您只是一个准将。”


同样,法国政客也不太喜欢他。戴高乐在政治上充满理想主义,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政党政治,仅仅这个主张,就几乎得罪了整个政坛,因为一旦失去了政党,大多数政客都将变得一文不值。


幸运的是,戴高乐的诗人气质深得法国人民喜爱,他成为了二战时期法国头号政治网红。当三百多万盟军从诺曼底浩浩荡荡开向法国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戴高乐的功劳。

在美英看来,法国人崇拜网红、总比崇拜拿破仑要好,他们也乐见其成。1944年8月盟军解放巴黎,在英国呆了四年之久的戴高乐回到故都,两百万人夹道欢迎,法国上次出现这场面,还要追溯到拿破仑时代。


这位诗人政治家有点飘了。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发现法国政界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1946年1月,百般不如意的戴高乐正式辞职,他留下一段声明:“我不赞成政党政治,可是它卷土重来。除非用武力去建立独裁政治,但我不会同意。”


现场一片沉寂,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戴高乐转身离开,没有再说一句话,人们评价说:戴高乐离任很潇洒。


战后欧洲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势大,德国被肢解,法国虽然位列五常,但谁都知道他只是来凑个数的。再加上越南等殖民地战乱不断,法国在实质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


大国地位的衰落,是心怀远大的法国人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1956年,英法两国“老牌列强幻想症”再次发作,对埃及发动突然袭击,企图抢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结果被新任霸主美国和苏联联手制裁,让埃及顺利收回了运河主权,法国人脸上挂不住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摇摇欲坠。


他们又开始怀念戴高乐了。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篇那一幕:戴高乐重回政坛并向美国人摊牌,表示法国要“重拾伟大梦想”。


一个难题摆在了戴高乐面前:一个有梦想的国家,怎么能让人驻军呢?


1949年北约成立时,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虽然听起来好像挺长脸,但是因此也导致了法国本土长期被驻军,规模保持在7万左右,戴高乐对此一直如鲠在喉。


由于北约是美英牵头成立的,直接退出、未免压力太大,1958年戴高乐受命重组内阁,提出要在北约内部建立美英法三国理事会,试图让法国在话语权上与美英平起平坐,很显然,这是空想。


1959年戴高乐正式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随即开始与北约脱钩:1959年法国在地中海的海军不再听命于北约,拒绝美国在法国部署核武器;1962年法国决定不把从阿尔及利亚撤回来的军队派往北约;1964年法军撤出大西洋舰队;1965年拒绝参加北约战略演习……


1966年3月10日,戴高乐向北约成员国递交备忘录,宣布正式退出北约。


法国退出北约后,北约在欧洲大陆的防御纵深只剩下联邦德国,欧洲战区一分为二、南北不能相顾,后勤线路也被掐断,客观来讲,对北约伤害极大。


当时美军正陷入越战难以抽身,要知道,越南原本就是法国殖民地、越战这个坑就是法军挖的,这回戴高乐又在欧洲心脏地带插了美国一刀,让苏联笑弯了腰。

两刀插下来,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渐渐力不能支,美苏争霸也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格局。


那么,法国人得到了什么呢?


直到今天,一提起这件事,法国老百姓就非常骄傲,拍着胸脯说:我们是欧洲唯一没有被美国驻军的大国,感谢戴高乐!


法国人对戴高乐的评价依然呈现两极分化。政客和精英并不喜欢他,因为戴高乐得罪了美国,让德国获得了更多的援助,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失;但老百姓却一直很拥戴他,因为戴高乐勇于挑战霸权、敢于维护主权,这股劲头很“法国”。


可惜的是,戴高乐曾经许诺的“大国理想”离法国越来越远,2009年,萨科齐时代的法国重新加入北约,他们现在已经不在奢谈“理想”,只想在这块日渐衰弱的大陆上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戴高乐或许不算是个好总统,但法国人民怀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戴高乐   北约   英法   法兰西   苏联   先锋   法国   欧洲   政客   美国   法国人   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