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文/ 许博男

01一个思考:为什么感觉近几个月的统计数据,都没什么好点评的?

作为经济数据跟踪观察者,我和同事们最近几个月经常苦恼于一件事:感觉每月数据新增亮点很少。换句话说,从三季度以来,近几个月无论是实体经济数据、金融信贷数据、还是物价通胀数据,在边际上的变化都不太明显。回望今年的第二季度,疫情正凶,单季度GDP增速一路探底到0.4%。然而从月度数据的跟踪结果上看,我们所期待的三季度经济环比大幅回暖,并没有到来,也令各大机构略有失望,资本市场也一直没有明显反转或起色。

从近期披露10月的部分统计数据看,四季度也是如此。一是从采购经理指数看,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供求两端,指数均在50%荣枯线附近以较小浮动震荡,并未出现较为大幅的回落或者回暖;从物价数据看,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PPI同比降低至负值,需求大收缩背景下,此前一直引发市场关注的通胀隐忧已然不再。好像这一段时间所有经济活动都处于一种低温待命状态。就在刚刚披露的金融数据亦是: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8242亿元;新增社融9079亿元,远低于预期的1.65万亿元,增速10.3%也低于前值10.6%。金融数据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在实体经济没有起色的前提下,居民、企业两端预期均弱,投资、消费需求不足,金融数据自然不强。所以当前是最悲观的时刻么?现状来看是。但是或许最悲观的时候也是最值得企业经营者与投资者表现“贪婪”的时刻。

02关于节奏:10月是传统小月,环比大幅回落是定式,不用对此过于惧怕

观察任何经济与金融的统计数据都是一件很枯燥复杂的事情,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金融数据的节奏,二是数据的结构。

从节奏上看,10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经济的运行在宏观上是个数据,但是在微观上又是由无数经济体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经济数据就像会呼吸一样,也有自己的起伏规律。信贷数据就是如此。复盘过去几年,从央行每个月披露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3月、6月、9月都是贷款的“大月”。3、6、9这三个月主要是由于它们是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无论是宏观上的国民经济统计,还是微观上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业绩编制,经常以季度为单位核算,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每个季度末贷款“冲量”效应十分明显。1月则是新年第一个月,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与企业都在年初寻求所谓“开门红”,导致1月贷款热度通常较高。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一直不小,因此信贷季节性波动更加明显。经济是呼吸的,数据是此起彼伏的:比如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月贷款了,下个月就有钱了,不用贷了,因此信贷大月和信贷小月通常是交替出现的,也正因为如此,在3、6、9月之后往往是信贷小月, 10月社融回落也是预期之中。除此之外,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一直不小,也加剧了信贷的季节性波动,在微观上可以将这个过程解释为:“经济下行压力大——信贷需求弱——宏观调控出手——下月信贷超跌反弹”。二者叠加,10月信贷自然弱上加弱。因此综合来看,这种“弱上加弱”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反而可能象征着11月或明年Q1社融放量。

03关于结构:地产萎靡和政府财政子弹不足,是拖累10月社融的根本原因

从结构上看,政府融资弱和地产弱是主要原因。从融资者类型上,参与融资各类经济主体无非三种:企业、居民、政府。对于企业部门,融资的原因主要在于扩张、生产;对于居民部门,居民贷款无外乎买房、卖车,还有小部分是消费;对于政府部门,融资的目的主要在于基建等投资行为。从这个月的数据看,10月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376亿元、居民住户中长期贷款仅增332亿元,地产萎靡和政府财政子弹不足,是拖累10月社融的根本原因。

结构问题至今为止还是可以解决的。对于企业部门,10月新增企业贷款4626亿元,同比多增15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企业贷款总量结构,都整体有所好转;对于居民部门,居民短期贷款反映了短贷等消费情况,居民中长期贷款更多则反映了买车、买房需求,尤其是买房——10月居民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长期贷款由于地产拖累,仅增加332亿元;对于政府部门,10月政府债券新增2791亿元,同比少增3376亿元,主要因为9-10月政府债大规模到期,并且根据此前专项债“6月发完、8月用完”的部署,新增政府融资动力不足。因此在结构角度看,拖累10月社融的分项是地产与政府债。然而专项债每年更新,正值年末,反弹无忧;地产自“930”新政之后,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明显转好迹象。综上结构问题至少在当前阶段似乎并不足惧。

04展望:问题都可以被解决,宽松空间也已经打开,最坏的时刻大概率已经过去了

之前制约货币政策的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了。此前一直制约货币宽松的主要是两个阻力的存在:一个是可能会上扬的通胀,此前猪周期已然开始酝酿加之原油煤炭价格仍处高位,但现在需求走弱,治理通缩似乎比治理结构性通胀更加重要;二是是汇率,但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6.1万人,高于预期的20万人,同时美国10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7.7%,低于预期的8%,时隔7个月再度回落至8%以下,因此市场普遍推测美联储12月FOMC有望转鸽,汇率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因此综合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窗口基本已到。截至现在,重要会议靴子落地、10号常委会也已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更加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可期。

看上去,问题应该都可以被解决了。如果真的都能解决,那么确实是时候开始乐观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小月   拐点   信贷   融资   贷款   居民   结构   政府   数据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