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话说大秦帝国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惨死乃咎由自取

 


话说大秦帝国那些事(二十九)

商鞅惨死乃咎由自取

作者‖梁超

众所周知,这商鞅的确是秦孝公的儿子赢驷秦惠王杀的,但仔细想想,又觉这或许是秦孝公生前预先策划好的棋局,为何?

话说当年秦孝公在去世前,曾想传位于商鞅。这件事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现在看,秦孝公这个做法是非常反常的。纵观历史,由于亲缘的先天原因,每个帝王都只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连传位给自己的兄弟都不太愿意,更别说传位给旁人了。

就算在尧舜禅让时期,从尧舜的本心来讲,他们也是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只不过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必须有贤能的人主持政局,才能让自己的部落存活下来,所以才会有禅让一说。

而当时的秦国己呈强国之势,秦孝公也非昏君,加上其子也非无能之人,所以,我觉得这或许是秦孝公怕将来其子驾驭不住商鞅,才预先用法试探之举,而并非真想传位与商君。

试想,当年商鞅变法后,已经在国内建立了自己巨大的威信和势力,秦孝公或许担心自己去世后,商鞅会利用自个势力做大,无人驾驭,于是先用传位一事试探商鞅态度,商君若有其意,说不定秦孝公当场就会找借口杀了他。

另外,商鞅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并严格执行其法令,依靠法令的高压严苛政治,不但让全秦国的老百姓都怕他,连秦国的王公贵族都些怕他。包括太子及家人,他也曾用其法在他及伯父赢度虔身上。

可以说,这样一个人,在秦孝公去世后,他若要做大为君,的确是很容易,因此,秦孝公才有主动让位商鞅之举。

当然了,商鞅是肯定不敢接受的,若商鞅不接受,这就相当于给商鞅下了一个套,意思是我已经想传过位给你,可你不要,那以后你就别想再从我子孙手中夺位了。

还有,就是秦孝公想把商鞅和秦惠王的矛盾激化。商鞅曾经因为严格执法,得罪了当时的太子,现在秦孝公再提出想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样,会让秦惠王和商鞅的矛盾变得更大,更不好调和,那秦惠王上台后,一定就会首先收拾商鞅及其势力。

再有,就是秦孝公或许想把秦国变法改革产生的怨气和不满全部推给商鞅,让其当替罪羊,为儿子以后执政扫平障碍。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改革,既有红利,同时也会产生矛盾,产生很多怨气。

商鞅变法,既让秦国富裕、强盛起来,但同时也因此而造成了很大的怨气,尤其是让自己的利益被割让的王公贵族很不满。

而这个怨气,秦廷必须要找一个人来担罪。对于秦孝公来说,他自然不愿意把怨气堆在自己儿子头上,因此就只能推在商鞅头上。所以说,商鞅之死也可能是秦孝公提前布的局,挖的坑。

另外,商鞅惨死也的确是他自找的。

试想一下,当年商鞅在受到秦孝公重用后,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对于自己所施行的律法十分铁面无私,也不带有一丝偏颇,甚至不管触犯刑法的对象是谁均一事同人,而这种态度就是商鞅后来被诬告而死的直接原因之一。

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当太子的时候,曾经触犯过律法,而当时正处于律法施行困难重重的状态,所以商鞅为了让律法施行顺利就拿赢驷当了第一个开刀对象。

由于赢驷的太子身份加上只有4~5岁的年纪,所以,受罚对象换成赢驷的老师和监护人代为受过。

后当赢驷因手刃佃农又犯秦法时,商鞅不知变通,又劓刑了太子监护人其伯父赢虔。

这一做法引起了赢驷的极大不满,并暗暗记恨于心。而到了赢驷即位时秦国的法治建设己基本完成。

而此时的商鞅和秦惠文王己形成了秦国统治的两大集团,而在君主制下只能有一个人存在,所以,这时商鞅只能死,而且是惨死才可能确保赢驷执政顺利。

结论是:凡事有因必有果,商鞅惨死既有秦孝公布局挖坑之因,也有自己执法太过严苛,又不知变通之因,故其惨死也是因他自己种下的苦果所造成的,教训十分惨痛而深刻。

责任编辑:戎 峰

图片提供:梁 超 杨国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秦国   尧舜   咎由自取   监护人   严苛   王公   帝国   伯父   怨气   太子   势力   儿子   梁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