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奇案刺马案:慈禧与湘系集团的妥协

1870年7月26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回督署途中被人持刀捅伤,第二天不治身亡。堂堂封疆大吏竟然被当街刺杀,此事引发朝野震动,这就是晚清第一奇䅁——刺马案。

通过了解马新贻被刺以及朝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刺杀案件。


马新贻

刺马案的凶手名叫张汶祥,据他交代,他是与马新贻有私仇才当街行凶的。张汶祥参加过太平军、捻军,后来又当过海盗。一次马新贻在南田抓捕海盗,杀害了张汶祥很多同伙,于是二人便结下私仇。

真相果真如此吗?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展开。太平军势如破竹,很快攻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朝廷传统的八旗和绿营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于是咸丰皇帝下令,允许地方官员办团练抵御太平军。其中,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成了抗击太平军的主力。

曾国藩

马新贻和曾国藩是两个很像的人。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时,马新贻也在安徽办团练;曾国藩率军在长江两岸与太平军作战时,马新贻也在安徽抵御太平军。1864年,湘军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消除了朝廷的心腹大患。然而,朝廷并未觉得安心,此时另一股比太平军更为强大的势力出现了——曾国藩的湘系集团。

事实上,朝廷对曾国藩的态度一直是既重用又防备。1860年,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经过几年的征战,两江地带遍布湘系势力,而两江下辖的江苏,安徽,江西又是朝廷的赋税重地。湘军攻下天京时约有30万兵力,兵势浩大。倘若放任湘系势力在两江以及江南肆意发展,必定会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就算曾国藩本人忠心,难免其手下将领不存有异心想攀龙附凤,自古就有黄袍加身的案例。

清朝统治者

满清统治者对汉族官员的态度一直是矛盾的:既要重用汉官“以汉治汉”,又要防止汉官势力过大威胁自身统治。这一点,《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一角有着生动的诠释。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北方仍有张宗禹领导的捻军起义。朝廷本可以让曾国藩率领强大的湘军迅速将其剿灭,然而事实情况恰恰相反。在攻克天京后,朝廷迅速降旨要求裁撤湘军,而是另派了一位蒙古王爷僧格林沁负责剿捻事宜——满族统治者看来,蒙古人远比汉人靠谱得多。并且,调曾国藩为直隶总督,这可谓是明升暗降:直隶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权力最大的一位,朝廷以此将曾国藩调离湘系势力庞大的两江地区,实则是削弱曾国藩以及湘系集团的势力。因此,将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让与曾国藩经历相似但与湘系并无关系的马新贻接替两江总督之职。

僧格林沁

那么马新贻为什么被刺呢

在马新贻上任前曾进京面见慈禧太后。当时正值夏天,从养心殿出来时马新贻朝服湿透,据说是接到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集湘军的犯罪证据尤其是天京陷落天王府财宝的下落,以此打击曾国藩甚至铲除整个湘系集团!太平天国在两江地区经营十几年,而两江地区又是朝廷赋税重地。按理来说,太平天国的国库以及天王府应当有巨量财宝。然而,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湘军攻克天京后一把火烧了天王府,并没有取得财宝。事实上,裁撤的湘军回乡后人人购买房产,置田纳妾,引人侧目。而留在两江地区的裁军也成了当地的黑恶势力,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马新贻在得到朝廷的密令后,自知此去两江任职九死一生,怎不吓得满身是汗?马新贻调查湘军,势必引起湘系的不满。据此推理,他们派出杀手张汶祥刺杀马新贻也在情理之中了。

刺马案剧照

对于马新贻的死,朝廷自然知道其中猫腻,但畏于湘军的势力也不便深究。慈禧太后也不得不与湘系集团作出妥协:一边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与江宁将军魁玉“会审”此案,一边调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以此安抚湘系集团。此案的结果是,张汶祥因私仇刺杀马新贻,而更深远的影响是,自此以后,两江总督一职一直由湘系集团把控,此后的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刘坤一都担任过两江总督,而他们或多或少都与曾国藩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私仇   天王   团练   集团   湘军   晚清   总督   朝廷   慈禧   势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