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同样的故事,会在一个又一个帝王哪里重演。

唐太宗 李世民快死的时候,把徐茂公突然无理由地贬官到外地,并且把李治叫到身边来,说你要仔细观察这个人,如果他接到被贬的消息表现的有点不爽,说明这人就不能用了,你得赶紧把他杀了。



如果他勤恳接受无怨无悔,说明这人靠得住,那么等你上位了,你就可以重新启用他。
徐茂公接到消息时候,没有任何怨言牢骚,连夜就走马上任去了。这个故事被视为帝王心术,管理学的正面案例。但其实还有后续。


后来李治力排众议,想要废除皇后,立爸爸的才人武则天为后,满朝文武都反对。本来你跟武就是乱伦啊,皇家丑闻,现在还要立为皇后,怎么能行呢。李治也很纠结,被大臣们给反对的没招了,下不了决心,只能问当时资历最老辈分最大的徐茂公。



徐茂公直接回答,这是陛下您的家事,和国家天下又没关系,这是你的自由,哪轮得到别人说三道四。李治非常开心,就立刻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了。这件事对李家王朝的危害是极其恶劣的,明眼人一看便知。皇后是整个帝国的牌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皇帝不存在私事所有的一切都是公事,都和天下有关。徐茂公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但他还是要这么说。


为什么?
因为李世民死前对他的态度,就是一种筛选机制。
这种所谓的驭人之术,其实就是「奸臣筛选指南」。
能通过这套筛选的人,不可能是忠臣,无一例外都会是大奸臣。
以现在的结构化面试为例:
如果领导对你突然态度不好,你应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排查原因,看看是领导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我有问题就改,领导有问题我也不怕他。
但你这么回答100%不可能通过面试。



你只能回答领导突然态度不好,肯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我要认真复盘排查问题解决问题,让领导顺心,解决好领导的问题,辅助好领导的工作。
按照一般领导的看法:
前者是愣头青,不好管理。后者是机灵人聪明人很得我欢心。
但真实情况是,前者是实诚人一言一行都表露在外,很好管理。
后者是狡猾奸诈的小人,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说一套做一套,你玩不过他。
但是一般人就是喜欢后者,不喜欢前者。
即便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在晚年犯了这个错误。
为什么?
因为久居高位者,会有一个假设:
领导永远都是对的,不可能犯错。
下属必须百分百服从领导,不可以有任何自己的小算盘小心机,一丁点都不可以。
上位者可以为所欲为,
下位者必须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不可以有任何欲望和利益需求。


这个就是经典的:
轻视人性,小瞧人性,甚至玩弄人性。
轻视人性的人,不可能有好下场好结果。
把人都当傻子,甚至不当人,认为他们可以没有任何欲望私心想法,随意的折辱,然后又非常信任。
这是标准的取祸之道。



所以应该怎么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做好培训体系。
要么你就彻底信任徐茂公,像刘备托孤诸葛亮一样。
要么你就不信任他,让他退休回家养老,或者请他去大学讲课,当个顾问,培训下一代。
不要一边用,一边去考验他。
考验人性,不是考验,而是羞辱对方,折辱对方。
对方不可能对你有什么好印象。
有人会问,那我不考验,我永远不知道这人可靠不可靠啊。
这就是博弈精神的缺失。



博弈精神的重点,不是永远挑可靠的人,而是永远要赢。
而是三个字:
输得起。
愿赌服输。
所以你要建立的不是考验机制,而是不要去羞辱他人把人当傻子。
而是建立一套抗风险的机制,让自己输得起。
所以去考验下属,远远不如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机制来得靠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实诚   用人不疑   奸臣   上位   帝王   皇后   人性   态度   不好   机制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