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浙江平湖大旱,海上出现一条大白龙,上百渔民亲眼所见

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谓与“龙”文化密不可分。

华夏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历代帝王都自称真龙天子,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超现实存在的生物,流传下来的壁画、雕刻作品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

生活中有龙舟、龙须面、龙虾、龙葵,有关龙的成语更是数不胜数:生龙活虎、人中之龙、龙腾四海、画龙点睛、蛟龙出海……

那么,龙究竟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图腾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龙这种生物的存在呢?

平湖白龙的历史记载

1588年,浙江平湖爆发了罕见的大旱灾,海上曾出现了一条大白龙,还有上百渔民亲眼所见。

平湖目前是浙江省辖区的县级城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来到平湖市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可以看到《平湖县志》,翻开书页,就能找到关于平湖白龙的相关记载。

先来看一段明朝万历年间的《平湖县志》原文:

万历十六年平湖旱,饥死无算。秋有白龙腾海上,红光半天,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两角间有金冠紫衣,仗剑立者,其神长尺许,云水腾沸,咫尺晦冥。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顷之遂收,约在墖院前水中央,东湖水尽涸,儒学前楼屋石坊俱坏。空中拽人舟而腾,有不知去向者。

意思是说,明朝万历十六年,平湖县遭遇大旱之年。

当时人们主要是靠农业为生靠天吃饭,久旱无雨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当地人许多都饿死了。

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只能就近去海边捕鱼。

就在这一年的秋季,上百个渔民亲眼目睹了离奇事件——有一条白色巨龙从海面腾空而出,映照的红光映红了半边天空,绚丽夺目。

虽然距离遥远,但是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白龙下垂的头颅,以及一片片银晃晃的鳞甲,犹如刚刚磨过一般,让人无法直视。

在龙的两个犄角中间还有一个神仙,穿着紫色的衣衫,带着金色的头冠,仗剑而立十分潇洒。

从距离上判断,这个仙人高约一尺左右。

当时海面巨浪翻滚,天昏地暗,让人看了都害怕。

天空中电闪雷鸣,竟然久违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仙人却泰然自若毫不惊慌,就像在平地上一样。

白龙突然开始吞吐自己颌下的龙珠,这颗龙珠光芒四射,就像中秋节时挂在天边的满月一样。

不一会,白龙就停止了戏珠,顷刻就消失不见了。

之后人们发现,虽然刚下过大雨,而东湖中的水竟然莫名其妙地干涸了。

临近沿海的一些房屋都被损坏地很严重,还有些居民连同船只一起被狂风吹走不知去向的。

当地有些好事者甚至驾船出海,想要寻找白龙和仙人的踪迹,却一无所获。

此后数年,平湖风调雨顺,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祥和。

平湖白龙的可能性分析

这桩奇事有上百人亲眼目睹,所以被记入了当年平湖的县志当中。

要知道,县志是政府专门用来记载县区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物产文教等基本情况的书籍,可以说是最为客观可靠的官方历史资料。

而上面这段文字记载,就算放在科技比明朝不知进步了几个维度的今天,仍然像是玄幻小说当中的情节。

但是县志的严肃性,决定了平湖白龙事件一定是有着客观的历史依据的,这件事绝对不是凭空捏造。

结合上下文叙述可以推断,当时应该是发生了台风灾害。

台风过境,海上卷起巨浪,狂风暴雨,沿海的房屋船只受损,这些在现代人的认知当中是很平常的事情。

并且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有能力提前预判和监测到台风的路径,从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台风是突发的、不可理解的一种“天象”。

且台风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是古代人难以承受的,因此他们就会将这种理解不了的自然现象归于“神明之说”。

由于台风的影响,当时海上可能确实出现了某种原本生活在深海的巨大未知海洋生物。

再加上当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围观的渔民们在恐惧、敬畏的心理状态下,视线模糊、心惊胆战,将台风灾害理解为白龙仙人降瑞也就顺理成章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上百个人经历了一场堪比“惊天浩劫”的台风,劫后余生惊魂未定。

一个人率先说:“真是太可怕了!咱们平湖旱了这么久,终于下了场雨。但是这雨下得蹊跷啊,肯定是有神灵护佑。你们刚才看到没有?水里有个什么东西,白色有鳞片的,像鱼又不是鱼……”

另一个人接过话题:“当然不是鱼!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鱼?分明是一条白龙啊!我还看到它的犄角了呢!”

还有人抢着说:“对对对!何止是犄角,还有个神仙呢!就站在龙头上面。就是他,给我们平湖带来了甘霖雨露。”

就这样,一定的事实基础,加上人们七嘴八舌的想象补充,就形成了平湖白龙的基本梗概。

并且,所有县志都是由史官来撰写记录的。

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己的观点与偏重。

在当时的社会认知水平下,怀着对神明和神龙的敬畏之情,史官在撰写时一定会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

因此,我们才会在县志中读到这样一段充满玄幻色彩的文字记载。

其他神龙现身的相关历史记载

无独有偶,关于神龙的历史记载不止平湖县志,还有不少充满神秘感的历史事件。

《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了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意思是说,黄帝以青铜铸鼎,在大鼎做成的那天,有胡髯飘飘的神龙从天而降,来迎接黄帝升天成仙。

当然,这是上古时期的传说,而《太平广记》中也有类似的遇龙故事。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一位喜欢到处游历的士子,名叫周邯。

机缘巧合之下,他买下了一名少年奴隶,这个少年极通水性,能力异于常人,潜入水下一天都不需要换气。

各地的江河湖海、沟渠深潭他都如履平地。于是周邯便为少年取名水精,并带他一同乘船出游。

而水精也不辱使命,每次下水都能拿回来沉在水底的各种金银珠宝。

几年之后,周邯来到河北省临漳县拜访自己的县令朋友,听说县城有一口神奇的八角井。

据说井里潜藏有一条金龙,白天井口云雾弥漫,夜晚红光四射。

遇到旱灾时,百姓就会到这里求雨,而每次总能灵验。

周邯不信,命令水精下水一探究竟。

水精去而复返,说井底确实有一条黄色巨龙正在睡觉,它身侧还有几颗名贵的夜明珠。

周邯和朋友贪念顿起,竟让他再次下水屠龙取珠。

水精刚下水,井水突然开始上下翻涌如同沸腾,接着,水精尖叫着浮出水面,忽然伸出一只利爪将水精拖入水中。

井水顷刻间又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周邯和朋友惊魂未定,这时来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他自称自己是此地的土地神,上前斥责道:“你们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士子,一个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行事太糊涂!你们可知井底的亢金龙是上天派来此地的神使?如果神龙震怒,必将洪水肆虐,连累的是成千上万无辜的百姓!”

周邯和县令朋友追悔莫及,连呼知错,之后在井边举行了祭祀仪式,祈求上天和神龙的原谅。

神秘莫测的当代真龙传说

龙的传说,众说纷纭,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称有人看到“真龙”现身。

2022年5月份,在有中国最美城市之称的苏州城市上空,就有人拍下了疑似“真龙”的视频。

在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个与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的生物。

它在云层中穿梭游荡,身姿轻盈,时而昂首,时而低头前进,速度非常地快,不一会就消失在云霞之中。

十几年前,在江苏高邮也发生过龙吸水的事件。

当时,以央视新闻频道和东方卫视为首的数十家媒体都有过报道。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有疑似龙形生物快速从云层穿过,之后,高邮湖面出现了龙吸水现象。

而在陕西西安、湖北荆州、河北平泉等地,都有人拍摄到疑似“真龙”的影像,也都有目击者言之凿凿地称其就是“真龙”。

龙的历史由来和象征意义

关于龙文化的原型生物,说法不一。

有的人认为龙的原型就是某种大蛇,因为蛇行动敏捷又神出鬼没,让原始人类非常畏惧。

随着时间的推演,他们在蛇身的基础之上加之各种想象的因素,为它补上了犄角、四肢,想象出了各种超现实的能力。

还有的人认为,龙文化的原型是远古恐龙。

体型巨大、长颈鞭尾、爪牙锋利等特点,的确是恐龙与龙图腾的共通之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文化并没有特定的生物原型,而是将各种强大的生物特点进行杂糅和综合。

原始人没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有与野兽相抗衡的体力,于是将这种渴望和崇拜投射到图腾文化中,将一些具有力量感和美感的部位进行新的组合,就形成了龙这种全新的图腾。

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龙文化都占据着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是帝王皇权的专属。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西学东渐、世界融合,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封建君主专制的弊端和落后显露无遗,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龙”也不再是帝王的伴生物,而是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种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逐渐成为了全体国人的共识,并迅速发扬光大。

近些年来,新闻报道中也不乏各种龙的身影,不少人拍摄到天空中疑似真龙的照片和视频。

而龙文化神秘莫测,还有许多未知尚需要人类去探索和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平湖   士子   神龙   明朝   县志   大旱   犄角   渔民   黄帝   浙江   台风   海上   生物   历史   白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