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王为什么宠信太监?太监更值得信赖吗?

一提起宦官,历史上往往没什么好的评价。比如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四贵”,还有明朝的东西厂,全是祸国殃民,扰乱天下的存在。宦官问题几千年来一直是困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毒瘤。历朝历代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的并不多。明朝的宦官虽然不似东汉的“十常侍”可以当皇帝的爹妈,也不像唐朝“四贵”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但明朝的宦官之害时间更长,危害更大。自以永乐朝起,他们逐渐得势,权力一发不可收,二百年间活跃于朝堂之上,气焰嚣张到了极点,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九千岁”!

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刚刚诞生时,朱元璋就下令严禁宦官干政。他在谈及宦官危害的时候说,太监这种存在,自古以来成百上千个里面也找不见一个好人。他们拿一些小忠小信来麻痹人主,你要拿他们当自己的耳朵,那就成聋子了,拿他们当自己的眼睛,那就成瞎子了。若以他们为心腹,那就得得心腹病。一开始朱元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洪武十年,有一个侍奉朱元璋多年的老太监,好意指出公文中的错讹之处。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刻打发他回家,并且立了一个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为将灾祸扼杀在萌芽状态,朱元璋还规定太监不允许读书认字。

然而立规矩的是朱元璋,破坏这规矩的也是朱元璋。比如在洪武朝期间,朱元璋就屡次派太监担任大使的角色,奉召出使邻国成为外交要人或深入边疆地区办理民族事务。如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又派宦官陈能出使安南,吊唁刚刚逝世的安南国王。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再派宦官梁珉出使琉球。除了让宦官担任大使角色外,朱元璋还委任宦官当监军。如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派宦官吴成到总兵指挥杨仲名的行营里观其用兵方略。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又派宦官去陕西都指挥司观摩士兵训练。除了任命使官委派监军外,朱元璋还让宦官参与经济税务以及调查臣民隐秘之事。纵观洪武朝,委权宦官参政之事不绝于史书,打破宦官不得干政禁令的恰恰就是朱元璋自己。但总体上而言,在他的强势驾驭下,洪武朝的宦官还不敢恣意妄为,权力也极为有限。

而到了建文帝时期,这一情况又有所改变,朱允炆在登基后严格约束宦官,并且按照皇爷爷叮嘱的,让他们每天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错误就严加责罚。但这也让身边的宦官对他多有怨念,故而在“靖难之役”时,这些饱受压迫的宦官并向燕王通风报信,让朱棣将朱允炆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得清清楚楚,这也是后来朱棣重用宦官的原因之一。在围攻南京时,朱允炆身边的太监跟城外的朱棣里应外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朱棣上台后,担心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当初出卖建文帝一样地出卖自己,于是就不惜违背祖训拉拢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也确实表现得足够出色,于是宦官到了永乐一朝,又渐渐地抬起头来,走上了政治舞台。


因为有朱元璋之前开过的先例,朱棣各种使用宦官干政也就有理有据。比如朱棣先后派李兴出使暹罗,派郑和下西洋,派侯显出使西域,并派王安等人都马营,马靖巡视甘肃。到了永乐十八年,朱棣又增设了东厂并委任宦官主持,专门稽查刺探臣子们的情况。这样宦官可以出使、专征、监军以及刺探臣民隐情,权力越来越大,为后来的专权铺平了道路。到了宣宗朱瞻基的时候,更是在公众设立内书堂,也就是宦官学校,让老师教十岁以下的小宦官们读书认字,本身小太监们就没有青春期的烦恼,时间又十分的充足,使得他们一个个名古今,通文墨,学得一身好学问,更能在关键时刻蒙蔽皇帝,欺君做诈。

但这背后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根子还是在朱元璋的身上。自古以来,君权和相权一直存在着冲突,为了保证皇权不受威胁,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有好的一面,因为皇权高度集中,纵观有明一代,既没有出现两汉一样的受制于外戚,也没有出现像李唐一般的外困与军阀,更没有出现群臣废立君主之事。但也因为权力高度集中,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时难应付,又不能广泛地吸收意见,造成决策失误率很高,工作效率下降。到了永乐朝,朱棣苦于政务的繁杂,又不愿重设丞相瓜分权力,于是就设置了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帮着分析政务,起草诏书,品阶虽不高,但位置却又非常重要。

天长地久,朱棣又担心内阁产生新的专权,于是又采取了重于宦官来制约内阁的权力。正是因为这种制衡术,才让宦官政治重现于历史舞台。其实纵观汉唐宦官之祸,也都是皇帝们在玩制衡术维护皇权的结果。东汉末年用宦官对抗外戚,唐朝中期用宦官来对抗权臣和藩镇都是这个道理。而朱棣重用宦官,除了制衡内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用他们来做耳目,刺探臣下们的隐私。他是靠篡位登基的,许多朝臣表面附和下面却多有私意,所以需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政治态度,维护自己的统治。


其实朱元璋时期也用过宦官来刺探臣下们的隐私,但主要还是靠锦衣卫。后来因为锦衣卫名声太臭,到了朱元璋晚年就给废掉了。然而到了朱棣时期,不但将锦衣卫重新设立,而且又增设东厂相辅相成,东厂负责刺探收集证据,锦衣卫负责捉拿将臣民下诏狱。所谓诏狱就是皇帝的私人监狱,不需要走国家的正常司法程序,朱棣完善了国家的特务机构,建设了一个庞大的监视网,也开启了大明朝特务政治的序幕。

至于说老谋深算的朱棣,难道不知道以史为鉴,重视宦官的危害吗?这还要和朱棣待人态度以及驭人的方式有关。朱棣是个实用主义者,对所用之人并没有过多的偏见,只看好用不好用。这从他的朋友圈就能看出来。靖难之役中,朱棣的谋臣没有饱学鸿儒,更多的是一些江湖人士,其中有僧道,也有算命相面的,他们的一些方法和建议更接地气,也更能从实用的角度发挥作用。所以朱棣对宦官并没有过多的偏见,宦官能不能维护,还是要看君主怎么使用,能否驾驭得住这些宦官。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日益荒废政务,宦官的权力不断膨胀,甚至可以控制全部朝政。所以明朝的宦官干政根源是在朱元璋,重用是在朱棣,而真正让宦官之祸发展壮大则是在宣宗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明朝   太监   安南   锦衣卫   皇权   宦官   内阁   君王   永乐   皇帝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