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下葬前,为何要用玉石堵住肛门?看似迷信,也另有道理

作为中国封建时期的重要文化代表之一,丧葬文化一直深受古人重视。尤其是儒家提出厚葬待亲的观点以后,丧葬的种种礼节规矩,更让人目不暇接。

以皇室成员为例,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甚至还有不同的细节要求。可妃子下葬前,用玉石堵住肛门的做法,却一直令人不解。

如此反人类的迷信行为,为何会成了古代社会中的标准之一?

妃子下葬

帝王陵墓规模宏大,风水相术学说中,龙脉、帝陵等如果选择错误,甚至可能影响到一整个国家的国运。

当古人对一系列迷信说法深信不疑,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乐于将自己陵墓修建得更加宏伟。

往小了说,是为自己死后考虑;往大了说,那就是看重整个国家的传承。言已至此,哪怕是一些专门负责弹劾朝堂的言官,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多说什么。

相较于皇帝而言,妃子的墓穴自然要简单一些。只不过毕竟是皇帝的女人,起码的规格还是要保障。

那么妃子墓穴之中,用玉石堵住肛门的缘由,究竟从何而来呢?如此行径,岂不是太过荒唐?

要知道皇帝女人的身体,并非寻常人都有资格能看的。毕竟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是北齐后主高纬,能荒唐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确保妃子的尸身不会腐烂,避免妃子面目全非;

其二,则是确保皇帝皇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要知道古代封建迷信认知前提下,前人不会选择火化处理亲人的尸首。可埋葬于地底,终究会有腐烂的一天。

尸斑显现在脸上,源源不断地尸液也从体内流出,如此骇人的情形,绝对算不上好的想象。

可如何才能避免呢?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用下,古人认为尸体腐烂,原因在于人体内部的元阴不断流失。

想要确保尸身不腐,那就要将人体九窍全部锁死。如此一来,自然不用担心有任何意外。

相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尸身处理方式便是这样。

这才有了民间传言,秦始皇尸身,历经千余年未曾腐朽。

可见传闻中的封肛门,其实并不是要特意将肛门堵住,仅仅只是由于肛门,是属于九窍之一。

具体实行标准从什么时候开始,后人已经无从解答,可这种迷信的“规矩”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了遵守。

只是正如前文所言,皇帝的妃子,凭什么让旁人“触碰”。对此,古代皇室之中,专门有特定职务的女官来处理这件事情,倒不用太过担心。

她们就如同现如今葬仪师一样,整理逝者的容颜,检查每一处细节。人活一世,干干净净的来,最终也干干净净地离开。

古代丧葬制度的优点与弊端

《说文解字》中谈及:“葬,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荐之”。

这说明,前人已经早已开始对死者的埋葬,有了明确清楚的要求和规矩。

《礼记·檀弓上》则提到:“古也墓而不坟”,郑玄先生注释:墓为兆域,今之封茔也。

坟、冢从此有了明确的定义,古人对陵墓的重视程度,也来到了新的高度。

丧葬文化兴起,无论皇帝、妃子还是平民,自然都愿意亲人风风光光地离开。

至于后来的薄葬,那大概是老百姓走投无路,最终对社会现实的妥协。那么就古代丧葬制度来说,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呢?

优点方面来说,这种制度时时刻刻提醒后人,一定要对先辈有敬畏之心。

中华民族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是无数个体最终集合成为辉煌无比的强大整体。

历史浩浩汤汤,更让人感受古代文化的波澜壮阔。虽有弊端有如何,其他国家甚至都只能羡慕。

而从弊端方面来说,丧葬文化中的诸多迷信,也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妃子肛门之中,塞入玉石的行为,暂且不谈,这种行为本身就很荒唐。

反观曾经更加迷信的陪葬制度,以及权贵阶层之间铺张浪费的攀比性质,也让人难以接受。

丧葬文化本是纪念亲人,何时和比较产生联系。事实上,皇帝、妃子,都已经成为过去时。

那么皇帝妃子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人们也应该有选择地接受才对。死者为大,永远不是其地位有多尊贵,而是其身份值得人们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妃子   肛门   迷信   古代   尸身   丧葬   陵墓   弊端   玉石   皇帝   道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