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世袭勋臣之家-诚意伯

第一代,刘基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洪武八月四月丁巳卒。

1.刘基在元至顺年间中进士,先后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末大乱,地方召已辞官归家的刘基参与剿捕盗贼,但因不受重用,遂弃官返还故里。

2.受朱元璋之聘,刘基复出:①提出先图陈友谅、后灭张士诚、再取中原的计划;②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东征朱元璋,见陈友谅气势嚣张,朱元璋部下或议降或议走,刘基认为主降、主走者都该杀,为朱元璋献诱敌伏击之计,败陈友谅于龙湾;③鄱阳湖大战正酣之时,刘基突然催促朱元璋换船,朱元璋仓卒转移到别的船上,立足未稳,原来乘坐的船就被飞炮击碎。

3.刘基任御史中丞,认为元朝政治之失在于宽纵【朱明政权逐渐稳定后,刘基又建请朱元璋采取宽大措施】,因而坚守纲纪法度,积极弹劾不法之人。中书省都事李彬贪腐,李善长与之关系亲密,为其求情,刘基坚定执法,李彬最终被斩,李善长因此厌恶刘基,但刘基对事不对人,在朱元璋不满李善长想要更换丞相时向朱元璋进言称“李善长是有功旧臣,能够调和诸将”、“换丞相就好像是换柱子,需要大木,如将小木头捆在一起作为柱子,难免覆灭”。

4.朱元璋曾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是否适任丞相征求刘基意见,刘基认为这几人皆非相才,又自称疾恶太甚、不耐繁剧也非相才。

5.在浙闽交界处有空地叫“谈洋”,是盐盗聚集之地,已告老在家的刘基令其长子刘琏向朝廷请求在“谈洋”设置巡检司。胡惟庸借此攻击刘基(报复刘基向朱元璋说他非丞相之才),说“谈洋”有帝王之气,刘基想要占据“谈洋”作为墓地,但“谈洋”的百姓不愿让地,刘基请求朝廷设巡检司,是想要借此驱逐百姓。朱元璋虽未将刘基治罪,但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入京谢罪,不敢归家,在此期间,胡惟庸曾派医生为其治病,后来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谋逆,并称胡惟庸毒死刘基。

6.正德八年,加赠刘基太师,谥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进言,称刘基应当配享太庙,嘉靖帝交予朝廷群臣商议,众臣认为刘基的功劳如张良、诸葛亮,应该配享太庙,其爵位应由子孙世袭,嘉靖帝批复可以。


第二代,刘琏

刘琏在洪武十年获授考功监丞,后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参政。朱元璋本欲重用刘琏,但为胡惟庸及其党羽阻止,刘琏最终坠井而亡。

刘琏之弟刘璟,靖难之役随李景隆征燕,失败后退还朝廷,不见重用,於是隐居乡里,后朱棣招刘璟入朝,刘璟云“殿下(朱棣)百世之后,逃不得一篡字”,朱棣命逮捕入狱,自经死。


第三代,刘廌

洪武二十四年辛丑袭爵,增禄至五百石;

洪武二十五年谪戍,赦还,永乐间卒。


第四代,刘法


第五代,刘柜


第六代,刘昙


第七代,刘禄

景泰三年授世袭五经博士。


第八代,刘宪


第九代,刘瑜

弘治十三年诏授处州卫指挥使;

嘉靖十一年六月甲申续封诚意伯,禄七百石;

嘉靖十二年四月,任中军都督府佥书;

嘉靖十三年领南京前军都督府;

嘉靖十五年提督操江;

嘉靖二十年七月卒。


第十代,刘洪


第十一代,刘世延

嘉靖二十八年二月癸丑袭爵,屡领南京军府,后以罪废;

隆庆二年复;

万历三十四年坐罪论死。


第十二代,刘荩臣

万历三十六年五月乙卯袭爵;

天启元年甲申领南京右军都督府。


第十三代,刘孔昭

天启三年七月辛亥袭爵;

天启六年三月任南京右军都督府佥书;

崇祯年间累进少保;

崇祯十一年领南京右军都督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

李自成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刘孔昭在南京参与迎立福王,福王弘光政权失败后,刘孔昭投奔鲁王监国政权,多次抗清失败后,刘孔昭“航海不知所踪”(也有文献陈他出家为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崇祯   明朝   太庙   提督   天启   嘉靖   都督   御史   丞相   南京   朝廷   诚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