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除了“商鞅变法”,战国七雄还有哪些变法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战国初期,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包含了废除井田、重视农桑、奖励军功和建立县制等内容。在这场变法后,秦国的国力不仅得到增强,其士兵的战斗力更是超过了山东六国。到了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军终于消灭六国,帮助秦始皇建立了秦朝。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战国七雄的其他国家也几乎都进行了一定的变法革新,以此适应当时的激烈竞争环境。

一、李悝变法(魏国)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魏国的李悝变法可谓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场变法。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李悝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在魏国颁布了《法经》,这也为商鞅变法等提供了借鉴。李悝变法不仅推动了魏国农业的发展,还帮助建立了魏武卒等强大的军队。

经过李悝变法后,魏国的朝廷人才济济,士兵更是能征善战,比如魏文侯在位时,不仅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还消灭了中山国。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可谓是中国变法之始,对古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吴起变法(楚国)

和商鞅变法一样,吴起变法也深受李悝变法的影响。吴起原本是卫国人,一开始在鲁国为将,后来则是在魏国迎来了人生的大舞台,不过,魏武侯即位后,吴起在魏国的仕途受阻,这促使选择离开。从魏国来到楚国后,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这相当于楚国的宰相。

在此基础上,吴起于公元前386年开始变法。吴起变法同样增强了楚国的整体实力。到了公元前381年,吴起率领变法后的楚军北上中原,击败了强大的魏国。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楚悼王去世后,不仅吴起变法失败了,吴起本人也惨遭杀害。

三、申不害变法(韩国)

在三晋之中,韩国虽然实力弱小,却也有申不害变法。公元前351年,韩昭侯破格提拔申不害为相国,以求变革图强。对于申不害变法来说,侧重于官吏的考核和任用。通过申不害变法,韩国的内部局面得到稳定,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不过,因为变法不够彻底,加上韩国自身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差,所以,在申不害和韩昭侯去世后,韩国依然相对弱小,并且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

四、胡服骑射(赵国)

相对于申不害变法,赵国胡服骑射则侧重于军事实力的增强。赵武灵王即位后,在赵国上下推行穿胡服,学习骑射为主的变法,对于胡服骑射来说,帮助赵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特别是提升了赵国骑兵的实力。

在胡服骑射后,赵国消灭了再一次复国的中山国,乃至于拥有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即便是长平之战,损失40多万大军后,赵国还坚持抗衡秦国三十多年,直到公元前222年才彻底灭亡。

五、邹忌变法(齐国)

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而战国中期称霸的则是齐国。至于齐国的强大,邹忌变法可谓是功不可没。齐威王即位后,立志变革,求贤若渴。对此,邹忌毛遂自荐,被册封为相国。邹忌劝说齐威王鼓励群臣和百姓提出意见,主张修订律令,严明赏罚,并挑选优秀的将领镇守齐国的边境。

经过邹忌变法后,齐国不仅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重创了魏国,还在桑丘之战中击败了秦国。不过,在五国伐齐后,齐国也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

六、乐毅变法(燕国)

最后,燕昭王即位后,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苏秦,内用乐毅,并开启了一场变法。乐毅变法包含加强对官吏考核、削弱贵族权力、加强士兵训练等,这其实和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具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在这场变法后,燕国的实力得到增强,士卒效命。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国城邑七十余座,齐闵王败亡。当然,因为燕昭王去世,乐毅又被燕惠王猜忌,被迫离开燕国,这意味着乐毅变法也没有长期坚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魏国   秦国   楚国   战国   申不害   相国   齐国   韩国   公元前   战国时期   实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