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朝花夕拾忆童年(一)

朝花夕拾忆童年

姜宝兵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童年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趣事,钓鱼摸虾,爬树逮雀等,都在我的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尤其是在秋日里与小伙伴们一起到田野里揽红薯、烧薯窑,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秋又至,田野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的田野对农民来说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对孩子来说则有着巨大的诱惑。最有趣的要数揽红薯了,因为它们都藏在土下,大人们在收获时,尽管小心仔细,挖了又挖、翻了又翻,但是“漏网之鱼”还是不少,于是拿来小铁锹,拎着篮子,在那片新翻过的地方开始细心地寻找起来,一个、两个白胖白胖或红红的红薯被挖出来,最高兴的是一锹下去,挖出了三四个大红薯,那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会让我们幸福好长时间。那年我也就是七、八岁的光景,还是在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时候,秋收后各家都按工分和人口分了一堆堆的红薯,大人们忙着装车拉回家,忙碌着切成红薯干晒干储存,小孩子们则像麻雀一样,在收获后的田野里搜寻遗落的红薯。用小撅头细细地搜翻一遍已经刨过的土地,大多是拣拾一些刨断的半截红薯和一些个头小的红薯。我虽然年纪小但心细,常常在沟头地边发现红薯的藤蔓,顺藤摸瓜,一撅头下去,就是一窝六、七个红薯。看着周围小伙伴羡慕的目光,这时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野炊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在一片刚收完红薯的地里,选一处平整结实的地方挖窑坑。挖好的窑坑深约20公分,呈圆形,直径一般半米左右,也可根据要焖东西的多少相应调整。然后,扬几捧黄土辨出风向,把窑门开在迎风的位置后,窑门和窑坑就组成乒乓球拍的样子了。接着再在窑门的下方挖一个比窑坑更深、更大的坑,这是用来存放灰烬的灰坑。接下来就开始垒窑了。一般由手巧的人来垒窑,并且只能由一个人垒,“两个人垒窑塌”——这是经验。两三个人忙着来回抱坷拉,垒窑人挑拣着长方的较平整的坷拉,沿着窑坑的周边,仔细的一层层的向上垒。窑底部用的坷拉有鹅蛋大小,越向上用的坷拉越小,同时每垒一层都向里收缩一些。最后收完顶,就形成高约一米的小圆塔了。这时,出去拾柴禾的人也回来了,于是开始烧窑。大家围着窑边说笑边拾掇好要焖的花生、红薯、玉米等,烧窑的人则撅着腚,趴在地上鼓着腮帮子吹火,呛得直流眼泪,一会就抹成了大花脸,惹得大伙笑得肚子疼。看着熊熊的篝火把灶膛烤干了,窑的颜色变得通红,紧张的焖窑就开始了。先把窑坑的灰掏净,再拿块大坷拉堵好窑门,小心翼翼地用小木棍把窑顶捣开,捣下的坷拉要全落在封闭好的窑内。大约捣下窑的1/5时,就用镢把将窑里的坷拉捣碎,然后加入一些要焖的东西,一般先放难熟的红薯。就这样捣几层坷拉放一层东西,直到要焖的东西都焖在里面了,便赶紧向上面埋土,最后就形成一个保温的小土包了。所有这些动作要干净麻利,不然窑凉了就焖不熟了。大约半小时后,就可以扒窑了,大家一哄而上扒出来就吃,虽烫的直咧嘴,却咯咯的笑出声来。焖熟的东西,外面不糊不焦,里面却已熟透,带着泥土的气息,格外香甜。这样烧的红薯,皮儿不焦,瓤儿沙面又甜远比蒸或煮的好吃得多。哈哈,那种香味,真香!哈,真烫!你就流口水吧!

童年总是那么地令人难忘,童年的一件件趣事,犹如一串美丽的珍珠。如今,当我回忆起童年时在乡村里生活的趣事,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会十分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在琐事如麻的时候,每当回忆起如梦如幻的童年,心中便滋生-种久违的幸福和快乐感,使你沉醉其中。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窑坑   德州市   童年   齐鲁   朝花夕拾   优秀奖   红薯   趣事   清风   散文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