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业破产谜解-河北泊头火柴厂

河北泊头火柴厂

河北泊头火柴(集团)有限公司初设于1912年,2006年停产2010年宣布破产清算,2012年9月7日,“泊头火柴厂”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在100岁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百年泊头火柴厂会破产?本文从百年企业之所以百年的角度进行分析。

破产谜解

泊头火柴厂,解放前历经迁建曲折、原材料试验失败、退股危机、日伪政府监管、国民政府放水被淹,从1912年到1945年,前后34年,可谓生死回转,终究是活了下来;从1946年到2001年,56年的风景无限好,辉煌了56年。但却在2002年陷入严重亏损,2006年停产,2010年正式破产,2012年完成破产,走完了它100年的历程,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悲哀的句号。

任正非曾说:“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泊头火柴厂曾经的成功没有将其导向未来的成功。是什么导致了破产的结局?

未有效应对行业技术变革

行业技术变革,是企业百年风险之一。因跟不上行业技术变革而导致退出的企业不胜枚举,比较知名的案例是美国百年企业柯达,眷恋自身的胶卷而败给了数码相机,在2012年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与之同命相怜的是中国的乐凯胶卷。另一个案例则是芬兰百年企业诺基亚,当年的手机之王,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中没落,被淘汰出局,与之类似的是呼机和小灵通。

回看泊头火柴厂,没有跟进技术革新,是其破产的直接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期,打火机、电打火灶具的兴起与普及,是泊头火柴厂破产的直接原因。之所以将其列为直接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拒绝进步,没有人会拒绝廉价(消费者接受得了而商家又有利可图)而又便利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人,包括政府和消费者。

一般人认为,打火机发明的时间要晚于火柴,因为打火机看上去要比火柴更高级,其实不然,火柴的发明时间为19世纪初,而打火机的发明时间则早于18世纪。由于早期发明的打火机昂贵、笨重、使用成本高。当时的打火机叫“点火器”,一个点火器的造价和一台汽车的造价差不多。与当时的打火机相比,火柴轻巧、便捷、廉价,更便于人们在生活中使用。因此,打火机出现虽比火柴早,但因其昂贵、笨重、高成本而没有替代火柴。

1961年,一位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打火机。由于价格低廉,这种打火机很快便风靡市场。上世纪80年代,温州商人黄发静,在考察日本时,发现了日本这种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外形小巧,重量轻,不用二次加注煤油,而且价格相当的便宜,黄发静就买了几只回国研究。

黄发静看到了商机,看见了这里的市场。国内此时还没有这种打火机,使用最多的还是火柴,煤油打火机价格昂贵,一般人买不起。将买回来的打火机进行拆解,每一个零部件都精心地学习它的样式,分析材质,以及需要组装的工具以及流程等。黄发静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搞明白了打火机的原理。1990年,黄发静36岁时,创办了日丰公司,仿制日式打火机,一经上市就迅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受到消费者的好评。价格便宜的打火机不再是“一机难得”,而是人手可得。一时间中国的打火机市场火热了起来,到90年代制造打火机的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温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驰骋欧洲。在1992年-1994年之间,中国出口的打火机总数从5000万增至2.8亿。

黄发静简介

黄发静,男,1954年10月出生,中专学历,全球知名的打火机大王,现为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年由黄发静创办的日丰公司成为温州打火机行业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点火枪生产型出口企业,先后荣获温州市轻工百强企业,温州市集体功勋企业,中国打火机十大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黄发静是中国第一个站起来抵制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产业的CR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先驱者。并亲自组织和直接参与中国打火机行业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捍卫为了中国打火机行业的利益。黄发静为了中国人的尊严,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奋起抗争。

2002年3月21日黄发静随同中国外经贸部官员一起踏出国门,周游欧盟六国对欧盟CR法案进行游说交涉,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家为抵制不公平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而走出国门斗争的先例,号称“民间第一团”。他以民间的力量推动着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国的打火机行业,在全中国乃至欧洲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此,他被选为2002年温州市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荣登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黄发静

打火机是火柴的替代品。价格低廉、安全方便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的兴起和普及,给火柴行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放开对火柴价格的控制,我国火柴业发展出现井喷,火柴市场经历了一个异常火爆的时期。随着火柴生产热,众多私人小火柴厂也迅速发展起来,为抢占市场,拼血本竞相降价。到90年代,开封、安阳、济宁、蚌埠等地的火柴企业相继破产倒闭,留出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对泊头火柴的需求不降反升。面对市场空间和上升的需求,泊头火柴厂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1997年先后收购两家已经破产倒闭的外地火柴厂——邢台临西火柴厂和安徽安庆火柴厂,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

为了摆脱困境,当年的泊头火柴厂还想了其它办法,如与瑞典火柴公司合资,投资南非,房地产开发,生产制作旅游火柴、宾馆饭店专用火柴、广告火柴外,还生产刨花板系列产品,桌面、茶几面、椅子面、玻璃钢画,吹塑工艺美术镜,冰棍棒、各种包装纸箱等产品,甚至还生产过化妆品、防盗门等。但所有的这些,或者夭折,或者均未成气候,难以阻挡泊头火柴厂的颓势。而且,在上述所有的措施之中,唯独没有转产或者开发打火机这一项。是什么阻碍了泊头火柴厂转型打火机,不得而知。

当行业大的技术变革来临时,行业总是会重新洗牌,总有一些老牌企业倒下去,而另一些新生企业立起来。是什么让老牌企业在大技术变革中倒下去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课题。这让笔者想起了同仁堂,想起了同仁堂对待西药西医的做法。

20世纪初,西药进入中国,对中医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来势凶猛的西药,同仁堂既没有盲目跟风,也没有盲目反对,而是采取了吸收创新开发中药针剂的策略。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策略?这要回归同仁堂的初心使命——济世养生,这成为其判断事物的基准,而不是西或者中。以此来反观泊头火柴厂、柯达、诺基亚,丧失了其判断的基准,是其在大的技术变革面前迷失的根本原因。

成也体制,败也体制

笔者不是一个唯体制论者,或者说不是一个唯一论者,不认为国有制就不好,只有私有制才好。笔者是一个异质论者,认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异质的,哪一质都可能成功,哪一质也都可能失败。有人主张无制度论,但偏偏就有苏州德胜洋楼这样的制度企业取得成功;有企业视文化为儿戏,但偏偏就有百果园这样视文化为生命的企业。

体制,作为影响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取决于如何为我所用而不是为其所制。对于泊头火柴厂而言,是成也体制,败也体制。1987年前,乃至其后的一个时期,泊头火柴厂的鼎盛,不能说没有体制的功劳。但是,1987年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一系列遭遇,也不能不说是拜体制所赐。

1987年,泊头火柴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泊头火柴厂1987年的利润是169.9万元,但三年承包指标分别为281万元、310万元、319万元,如此离谱的利润指标,大概是迷信于一包就灵。如此也就罢了,更为离谱的是,承包经营不久,全国出现火柴供应短缺问题,作为国内重要的火柴生产企业,泊头火柴厂被河北省视作计划商品实施包销,泊头火柴厂又被剥夺了自主经营权,而且,当火柴行业再次陷入低谷时,政府却没有履行包销的承诺。

1997年,行业低谷时,泊头火柴厂打算与瑞典火柴集团公司合资,瑞典火柴公司投资7000万,占股70%,职工反对,省里也不同意,认为“我们国家的老民族工业不多了,不能再让外国人控股了!”合资就此不了了之。合资,在那个年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只要外国投资人同意,几乎没有不成的。笔者当年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就是这样的局面。但偏偏在泊头火柴厂出了例外。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合资就一定能摆脱困境,而是说体制在其中左右着事态发展。

1998年,泊头火柴厂实行产权改革,全员入股,领导干部占大股,普通员工每人2000元。这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是当年的主流。笔者曾经工作的一家企业,是当年改制企业,就是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的企业,只不过是职工实现了身份转变,从国有企业职工变成了合同工,其它的,基本没有变化,几乎只有分红时才意识到自己是股东。泊头火柴厂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更为严重的是,在泊头火柴厂改制后,体制这个看得见的手,再次伸向了企业。股改所造成的分红差距,导致员工不满,体制介入干预,要求公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改制以来入股、撤资、股息分红情况,并立即停止股息发放,之前的股息要退回。体制这个“婆婆”,再次显示了她的威权。

当时,泊头火柴厂有土地资源,为了破局,负责人提出发展房地产,政府也同意了,并办理了相关的公司注册手续。但是,就在这个万事俱备的时刻,政府换人了,房地产之事无疾而终。在那个年代,房地产开发,几乎属于空手套白狼,手中有地,是稳赚不赔的。对于几近末路的泊头火柴厂来讲,无疑是个有希望的选择。但是,泊头火柴厂是不幸的,福无至而祸连连。

2006年,泊头火柴厂停产了。2010年,进入破产程序。2012年9月7日,最后一批设备拍卖,破产终结。从停产到破产,5年的时间,若再加上其后的2年,前后7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实属罕见。

在泊头火柴厂后期的经营中,体制,在其中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是泊头火柴厂最终走向破产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制都是这种消极作用。笔者在前期整理了百年企业上海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发现老凤祥之所以能够延续经营,体制在其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样是体制,老凤祥是幸运的,泊头火柴厂是不幸的。

缺乏稳定的长期经营者

历观百年企业,长期经营者的存在是其延续和文化形成、积淀的必要条件。长期经营者的长期是多长呢?20-30年,或者说30年,甚至更长。在日本,百年企业有个“短期10年,中期30年,长期100年”的经营理念。所谓“短期10年”,是指教育接班人并进行接班的准备期间;“中期30年”是指作为公司最高责任人带领公司向前发展的时期;而所谓“长期100年”,则是指不光考虑计划孩子这一代,还要考虑制定三代以后的计划。30年,是一代经营者经营的期限。翻看百年企业的历史,发展的关键期,几乎均有经营者经营30年左右。

同仁堂第二代掌门人乐凤鸣经营长达40年,中兴之人乐平泉经营37年,而后乐平泉的夫人许叶芬又经营达27年。

荣宝斋第一任经理庄虎臣经营29年,第二任经理王仁山经营27年。

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老凤祥,成立于1848年,是一家百年企业,现代中兴之人石力华2001年进入老凤祥,2022年辞任,经营长达20余年。

海尔张瑞敏,1984年任厂长,至今已近40年。

华为任正非,1987年创建华为,至今35年,仍然是董事长、CEO。

刚刚去世不久的日本稻盛和夫,1959年创建京瓷,1997年担任名誉会长,亲掌京瓷38年。

反观泊头火柴厂,则是每经历一劫,便换一个经营者。

泊头火柴厂的创建发起人是钱立亭,但由于建设迁址,资金不足,引进了白聘三。1913年8月31日正式开工生产,白聘三任董事长兼经理。白聘三出任董事长兼经理,大概是源于其出资多,与官府权贵广有结交。这种做法,对于企业的初期生存而言是有益的,但对于长期发展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不利的,与现在的被资本绑架很相似。一个新设企业,由倡议者主导是最不容易背离初衷的。在后期,几乎看不到钱立亭的身影。福兮祸所伏,在成立之时,泊头火柴厂也许就埋下了祸根。是否执行长期主义理念或者符合长期主义理念,是判断一个企业寿命的基本标准。

1916年,冯国璋入股后,经营者第二次发生变化,白聘三担任董事长,代表冯国璋的赵春溪担任总经理。1926年,冯国璋股份退出,白聘三引入河间商人张伯玙、张仲璠兄弟二人,张伯玙任董事长,张仲璠任总经理,白聘三因年事已高改任董事。1916-1927,11年。

日军占领期间,公司进行了第三次改组,改组情况不详。1927-1937,10年。

新中国时期,王维龙1970年到火柴厂从事技术工作,1988年担任一把手,到2006停产,担任一把手18年,这应该是后期最长的一任负责人,也没有超过20年。

主要经营者的频繁变动和短期经营,泊头火柴厂虽然规模在持续扩大,但其内在的DNA不可能不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的DNA一旦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就会凸显。

逝者如斯夫!

本文原载于汉卓德百年企业数字化平台官网(https://www.hundredcorp.com),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

火柴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泊头   同仁   火柴厂   河北   打火机   中国   经营者   火柴   体制   企业破产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