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败,非天命,乃自取其咎

秦末暴虐,社会动荡,百姓离乱。陈胜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群起响应。刚统一不久的巍巍华夏,顷刻间,陷入动荡混乱之中。

名将之后的项梁项羽携江东弟子八千,渡江北上,逐鹿中原,携个人勇猛,乘时势东风,整合各地义军,击败暴秦如摧枯拉朽,很快和刘邦以鸿沟为界,成并立之势,以争夺天下。此时的刘邦,在军事方面,和项羽是难以匹敌的,常常被打得狼狈不堪,几近绝亡。

鸿沟以东,大地广袤,人口繁盛,后勤保障,兵力来源都比较充足,处于攻势;鸿沟以西,地形险要,利于据守,退有汉中巴蜀,处于守势。应该说各有优劣。然而项羽在错失几次大好机会之后,最终兵败乌江,为后世所叹惋。正应了那句话: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可悲的是,项羽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何会落到兵败自杀的结局,反而临死悲叹:非用兵罪,天亡我也!《汉书》


项羽


一,项羽为将,过于残暴,失去民心。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杀人不可避免。但项羽却是滥杀,毫无底线和节制,导致民怨。刘邦攻破咸阳后,约法三章,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大受欢迎,而项羽进入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章邯率领秦军投降后,本来是个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大好机会,如果处置得当,将使自己兵力大增。然而项羽却“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这等于告诉对手,投降也会被杀,客观上坚定了对手的抵抗决心。项羽在攻打田荣时,本来田荣已经失败被杀,然而项羽仍然“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降卒......所过残灭”。这样做的结果是,齐人相聚而畔之,羽因留,连战未能下。由于自己的残暴,导致了军事上的处处受到牵制,难以腾出手来对付主要敌人。

项羽在攻击陈留、外黄时,欲故技重施,两地投降后,坑杀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幸亏是外黄令十三岁的小儿子游说项羽,不要坑杀降民,失去民心,项羽这才听从了劝告。

项羽坑杀殄灭降卒民众,除了失去民心,也白白损失了自己的兵力来源,和刘邦处处笼络民心i相比,已然是高下立现,胜负已定!

二、错失良机,优柔寡断。

项羽在群雄争霸中,占得了先机和优势。其主要对手是刘邦,在消灭刘邦集团的时候,白白浪费机会。一是众所周知的鸿门宴,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在军事上碾压刘邦,在政治上,楚怀王在其掌控之中,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和政治优势,可惜由于叛徒项伯的高密,和自己的优柔寡断,白白浪费了时机。

在荥阳,项羽将刘邦团团围住,完全可以将其一举歼灭。“羽数击绝汉甬道,汉王乏食,请和羽欲听之”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中了反间计,怀疑谋臣范增,内部分裂。导致刘邦率数十骑兵逃跑。放虎归山!

鸿门宴中,刘邦的叛徒是曹无伤,项羽这边是项伯。不可思议的是项羽主动把曹无伤出卖。刘邦回去即将其诛杀。而项伯却没有受到追究。充分证明,项羽在处理感情和事业上,分不清轻重大小。

三、缺少大局观,狭隘而不能用人才。

一个领导,最重要的品质是宏观,胸怀宽广,善于选贤任能。范增可以说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也是项羽早期成功的关键。项羽称其为“亚父”,足见对其尊重。但尊重是一回事,听从建议又是一回事。在鸿门宴上,如听从范增意见,已经放在案板上待宰的刘邦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走的。但项羽虽然残苛,却在对待刘邦这个要他命的问题上,失去了主意,动了恻隐之心。在围困荥阳的时候,怀疑范增,防范范增。以至于范增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在战略问题上,项羽进入咸阳后,韩生说项羽: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这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问题,作为一个争霸天下的人来说,都是要认真考虑的。但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样的话,这反映出项羽的目标不过是做个富家翁而已,缺少帝王的宏伟目标。结合项羽在各个时期的战略选择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刘邦建立帝王之业的过程中,韩信、陈平、英布,包括后来垓下之围,杀掉他的吕马童等都曾经是项羽麾下,这些人对打败项羽立下赫赫战功。但项羽却不能为己所用。有一范增,尚且怀疑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大事呢?

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和项羽形成鲜明对比。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刘邦正是靠这三个“吾不如”,夺得天下,建立了汉朝,而项羽的失败也恰恰是不能容人、用人。

四,缺少道义上的支持

本来在成王败寇的帝王时代,原本没有什么道义可说。但在具体的时代,掌握道德制高点容易收买人心,有利于成就自己的战略目标。项羽除了滥杀屠戮、失去民心外,也失去了士人之心。首先他无端杀掉楚怀王。楚怀王本来是一个没落王孙,放羊娃。被项氏扶上帝位,目的是收拢楚人人心。可在大事未成之际,就将其徙居湖南,又派人暗杀。一个手无寸铁,既无兵权又无政治权力、如木偶一般的楚怀王都不能容忍,那些士人会如何想?如何看待?自然也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



项羽之败,原因很多,项羽不过是匹夫之勇,可谓是英雄一时的将帅之才。刚愎自用,妇人之仁。自谓“力拔山兮气盖世”。争强斗狠足够建立帝王基业则不行。在与刘邦对阵时,竟然要决斗“愿与王挑战,决雌雄”,人家刘邦根本不理他: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你想跟人家比力量,人家要和你比智商。项羽莽夫形象跃然纸上。

项羽至死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认为是“天要亡我”。失败之后,不能权变,大丈夫能伸不能屈,最终死在乌江边。可悲可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项羽   乌江   荥阳   鸿门宴   刘邦   鸿沟   道义   兵力   民心   天命   帝王   自取其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