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从1400万飙升到4亿?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是何原因?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宫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写的诗句。诗中一针见血地写出了清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和当时社会百姓生活的贫苦与艰辛。

回望整个清朝,我们最直观能感受到的便是清朝的萧条与破败。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策方面,我们都能受到清朝统治者的软弱和百姓生活的苦难与无助,当然这种黑暗社会最明显的反映便是人口数量了。

在清朝初年,人口数量极少,仅仅只有1400万人,这对于诺大的整个中国来说,的确是很少的一个数目。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清朝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在清朝末期人口数量还有所增长吗?

种种原因下人口稀少的清朝末年

我们都知道,影响一件事情最终结果的因素不可能是单方面的,一定是多重原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成的结果,清朝初年的人口数量也是如此。

在清朝初年,多个领域以及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生产力的问题。

清朝无论是从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方式来看,都处于一种很落后的状态。生产力的不发达也就意味着能分给每个人的供给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完全不够人们的最低消耗。

所以在那个年代,吃不饱肚子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清朝初年还闹过一段时间的饥荒,人们已经把所有不能吃的东西全都吃掉了,尽管如此还是死了很大一批人。

就这样,在正常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和生产力落后的“加持”下,清朝初年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直接掉到了1400万人左右。

并且在当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文化并不是人们的主流思想,再加上清朝统治者沉迷于所谓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之下,既没有长远的眼光来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又十分盲目地排斥外来的一切,所以即便是生产力低下,也没能很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而说到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可能就会有人想,既然有死那必然就会有生,正常的生老病死自然循环也不会加剧人口数量的锐减,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清朝初年的医术也并不高明。

不要说清朝,就连整个古代社会,医术的落后和不发达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即便是某些朝代医术有了很大的突破性的成就,但也无法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孩子的存活率与现在社会相比要低得多,孩子能否顺利出生本就是个问题,更何况当时简陋的接生手段和并不卫生的环境,以及人们意识的淡薄,导致许多孩子刚一出生就染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即便是顺利生产,也很难以存活。

除了生产力和医术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战争。

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导致西方列强肆意地践踏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财物,清政府不仅没有正面强硬反抗,反而顺从无能,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让本就生活得不好的百姓雪上加霜。

不过即便是当时清朝统治者带领百姓积极反抗,人数问题似乎也并不会有所缓解,因为无论是经济力量还是武器的发达程度,我们都难以抵挡西方侵略者的势力。

更何况在长期盲目的所谓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下,当时的清朝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科技发展水平,更为遗憾的是哪怕面临着被欺凌和侵略的屈辱历史,也没能让当时昏庸迂腐的清朝统治者明白这一道理。

但就在这样看似无法改变的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末年,人口数量并没有继续下降,而是迅速增长。

新政策推动人口数量激增

在清朝末年,人口数量从一开始的1400万人一直增长到了四亿人,这样迅猛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十分惊人的。

就连十分繁荣昌盛的唐朝最鼎盛时期,人口数量也不过7000万人,清朝末年高达四亿的人口数量,直接占了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四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巨大转变呢?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人们是需要缴纳赋税的,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按照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来征收,多一个人,所征收的税就要相应地多一份。

先不论在古代社会,孩子能否顺利出生或长大,连人们生不生孩子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有可能一个孩子的出生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

人头税的不合理政策还导致瞒报的情况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实在拿不出足够的税钱,为了生活只好选择瞒报,还有一部分百姓直接藏身于深山老林来躲避赋税,所以在古代社会,这也是人口数量不会剧增的原因之一。

一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改变了一直以来摊丁入亩的政策,把人头税也并入了土地税中,由原来的按人口数量征税改成了由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征税。

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人们不敢生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生活负担,这样一来瞒报的人少了,二来这样的政策也可以更为顺利地征收赋税。而这一举措也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如此,到了清朝末年,农业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和革新,两广和两江地区的百姓开始尝试推广种植双季稻,其他部分地区的种植制度和方法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不同的地方按照各地不同的气候和百姓的生活方式来种植作物,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二来也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

不过有利自然就有弊,虽然古代社会好像一直都追求一个人口数量多的看似繁荣的局面,但实际上并不是人越多就越好,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数量过多也会有很多弊端。

清朝末期人口数量高达四亿人,人口数量的激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生产力的发展,但最终生产力的进步速度还是无法追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这不仅不是一个优势,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压力。

再有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虽然清朝末年人多了,但其科技水平却没有跟着上涨,战争并不是靠人数来取胜的,靠的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以清朝末年的实力来看本就很难以抵抗外来势力的侵略,更何况人数激增,战争导致了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所以这对于清朝来说,也算是一种灾难。

从1400万人一直到四亿人的巨大转变,究其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对局势的不明朗。因为人口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关键的,无论是人口数量过多还是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会给其带来巨大的考验。

唐太宗曾经对梁公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的确,回顾整个清朝的发展史,我们不仅可以明白当时社会所经历的苦难,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教训,取其精华用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而面对历史上一再犯的错误和问题,我们也要更加明确,争取不再将错误重演。

并且我们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问题,思考问题,就拿清朝人口数量的巨大变化来看,我们不能只看到人数增加对生产力带来的好处,也要看到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何弊端。

我们要积极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来运用于当下的生活,用历史这面镜子,来帮助我们照亮前方发展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清朝   赋税   初年   医术   统治者   生产力   人口   古代   人口数量   孩子   何原因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