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援朝战争,中日双方战略分析

1.小日本蛇欲吞象,错失好局

万历援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四次援朝战争之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多为双方装备的优劣,某些战役细节的真假,以及双方将领的褒贬,很少有人从战略角度反思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经验教训。

朝鲜兵力部署情况

日军侵朝总兵力约16万人。而水军只有9000多人,尚不及全罗道或庆尚道一道水军人数多,且装备与技战术也不如朝鲜水军,这就为日后埋下了巨大隐患。日军只用19天就攻陷汉城,两个月拿下平壤,其野心急剧膨胀,将八个军分散于朝鲜八道,妄图一举吞并朝鲜全境。

首批侵朝日军兵力情况1

首批侵朝日军兵力情况2

丰臣秀吉听闻战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刻就要率领援兵亲征,硬是被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给拦下。但就在这看似顺风顺水,大明唾手可得的表象下,明朝出手了。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三千多明军入朝增援,突袭平壤。虽然这次行动是场不折不扣的冒进,但却给侵朝日军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见识到明军战力的日军没有了初期的自信,小西行长不再前进,转而加固平壤城防。日军总大将宇多喜秀家在汉城召开军议,准备收缩防线,将20万日军齐聚汉城周围,以抵御大明即将到来的增援行动。但在实际执行中,很多日军将领不愿意放弃到手的领地,实质上并未到达到收缩兵力的目的,尤其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孤悬平壤,面对李如松的明军主力,果然无人敢去支援。另外,加藤清正的第二军,甚至已经攻入女真地界,在咸镜道无畏的浪费兵力。

由于第一军、第二军未能后撤,日军只能将正在扫荡全罗道的小早川隆景调至开城布防。本已遭到压制的全罗道义兵死灰复燃,甚至联合庆尚道义兵连败毛利辉元。日军不仅无法通过富庶的全罗道获得就地补给,庆尚道的补给线也只能勉强维持。全罗道没有陷落,使李舜臣的水军基地得保,其频繁出击使日本水军无法通过西海岸,直接补给汉城,加剧了日军后勤困难。汉城的日军已是接近弹尽粮绝,一副消极防守的态势。所以在李如松进至开城后,两军未经决战,面对粮尽的现实,丰臣秀吉只得选择退兵和谈。

朝鲜义兵活动情况

丁酉再乱,丰臣秀吉吸取壬辰年野心过大的教训,仅仅针对全罗一道,意图蚕食朝鲜,作持久打算,并通过固守南部沿海堡垒,迫使朝鲜求和,承认既成事实。对于忠清道以北则是见机行事,随时准备撤回沿海地区。稷山之战遭到明军打击后,日军甚至连全罗道也不再奢求,果断地退入沿海固守。此举给明军制造了巨大困难。但是为时已晚,明朝已决心彻底解决朝鲜问题,日本内部问题也因壬辰年的失利进一步激化,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如果丰臣秀吉在壬辰年就能认识到国力所限,仅将目标限定在汉城以南诸道。在汉城建立坚固防线,并彻底控制全罗、庆尚两道,扫除朝鲜西南部沿海的水军基地。凭当年明朝在这场战争中差劲表现和错误战略,很难说不会失去半个朝鲜,就算能够收复,所付出的代价,也肯定会比实际更多。

八道国割

2.李舜臣真的百战百胜吗?他是如何被塑造成神的?

关于李舜臣,在国内的的争议一直很大,受中韩文化冲突的影响,在韩国被封为天神般的李舜臣,在国内被认为一无是处,援朝战争完全靠的是大明水师。今天我们抛却民族情感,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看真实的李舜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在万历援朝战争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舜臣像

日军登陆釜山后,庆尚道左水使朴泓尽毁战船,仓皇逃窜。庆尚道右水使元均出战不利,仅剩板屋船4艘,庆尚道水军全军覆没,不得不向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求援。李舜臣接到元均的求援后,并未立即出动,而是在半个月后,日军主力北上,巨济岛一线留下的不过是负责掩护后方兵站的少数警戒部队之时,率全罗道东部水军与元均合兵,在玉浦海战中首挫日军。此后李舜臣多次与元均、全罗道右水使李亿祺联合出击,打击日军分散的船队,取得泗川、唐项浦、栗浦等海战的胜利,并在闲山岛决战中击败日水军主力,使其不得不龟缩于釜山,无法通过朝鲜西海岸对汉城的日军进行补给。李如松入朝后,日军因为粮尽,不得不尽数撤往朝鲜南部沿海。

海战海域

闲山岛之战后,日军开始注重增加火炮数量。李舜臣连胜之余未免轻敌,结果突袭釜山失败,损失惨重,爱将郑运战死。此后,日军再也不出海作战,并通过海陆联防,有效防御了海岸据点。几周后,李舜臣在攻击日军长门浦基地的行动中再遭失败,转而攻击没有护航的运输船。后续熊川,永登浦等海战,李舜臣均被击退,尤其是熊川海战,“久与虏船相持,砲矢相交,胜败不决”。其针对日军海陆联防而发起的海陆夹攻也遭失败。占不到便宜的李舜臣, 也不再轻言出击,战绩大不如前。

李舜臣炮击釜山

仔细分析李舜臣的战绩不难发现,朝鲜水军虽然不具备彻底歼灭日本水军,截断釜山至对马的补给线的实力,但完全可以做到和日军战略相持,将日本水军限制在加德岛以东水域,保障了全罗道,阻止日军通过西海岸补给,加剧了日本后勤困难,极大影响了日军进攻效率,为明朝赢得了备战时间,只可惜这一有利局面未被明朝加以利用。

日军在釜山的防御

中日和谈后,李舜臣升任三道水军统治使,这让元均深感不满,他认为李舜臣功劳并不多,是受了柳成龙的刻意提拔。再加上李舜臣无视小西行长的情报,坐看加藤清正登陆庆尚道,揭开二次侵朝序幕。李舜臣随即遭到弹劾,深陷党争旋涡,并与推荐他的柳成龙一起被罢官。元均成功上位,接替李舜臣成为三道水军统治使。

丁酉再乱,日军吸取教训,只攻全罗道,并在漆川梁全歼朝鲜水军,西南海岸洞开。李舜臣虽在鸣梁取得胜利,但并未对战局产生影响。稷山之战后,日右路军开始后撤至南部沿海。十天后,鸣梁海战当天,日左路军也开始后撤,李舜臣取得海战胜利后,亦退至全罗道大后方,着手重建朝鲜水军,并等待大明水军入朝支援。日军驱逐朝鲜水军,完成肃清朝鲜南部海岸的任务的之后,亦未进一步行动,随即撤退。

鸣梁海战示意图

战争初期,李舜臣的官职仅为全罗道左水使,与全罗道右水使李亿祺,庆尚道右水使元均为平级,李舜臣所取得的战绩中,大多数为三人联合作战。之所以成为朝鲜神一般的人物,是因为后来担任三道水军统治使,节制元均、李亿祺。朝鲜出于造神美化的目的,便将功绩全部归于李舜臣一人,并篡改了有关史料和记录,使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虽然朝鲜刻意造神,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李舜臣的作用,除了民族情结的因素,以往的分析将水战与陆战割裂成两个部分来看,而没有将其视作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从而导致对李舜臣的认识不足。如果明朝能对李舜臣创造的良好局面加以利用,这场战争也不会旷日持久,损耗巨大。

3.明朝多次战略失误,丧失速战速决的机会

万历抗倭战争中,明朝的整体表现着实差强人意,这倒并非明军战斗力不行,而是组织动员能力太差,相反明军兵力一直远少于日军,依然能在战斗中表现的可圈可点。这场本来可以速战速决的战争,由于明朝战略上连续失误,变得旷日持久,损耗巨大。

从日军登陆釜山到明朝正式出兵,仅有半年的时间。然而一次援朝明军4万,仅为在朝日军兵力五分之一,幸好日军忙着八道国割,兵力分散。明军虽收复平壤,却放跑了孤军深入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战果其实有限。进至开城后,明军也达到后勤极限,双方无力进行大规模行动。日军因为后勤不足撤至南部沿海,中日之间开启和谈。

平壤之战示意图

一次战役明朝打的虎头蛇尾。究其原因,在情报和后勤的准备上严重不足,对对手日本和附属国朝鲜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甚至怀疑朝鲜串通日本。朝鲜为了撺掇明朝尽早出兵,又谎报军情,造成祖承训失利于平壤。

吃了亏的明朝,并未吸取教训,进行合理规划,仅仅3个月的时间便再发4万人入朝,此时光汉城就有20万日军,万一战况不利极有可能遭到日军包围歼灭。好就好在,日军因为朝鲜义兵和李舜臣的打击,已经弹尽粮绝,战略收缩政策又没有执行到位。

其后谈判之时,明廷也无明确目标,而是本着尽快息事宁人的态度。宋应昌、李如松、沈惟敬、小西行长欺上瞒下,谎报哄骗万历和丰成秀吉(四人在奏报中弄虚作假,造成史料冲突,今人难解其中真相,本文并非考据,故不赘述,但并不影响当时一系列行动所造成的恶果)。

小西行长

谈判过程中,日军血洗晋州,再犯全罗道,加藤清正甚至设计埋伏驻守庆州的吴惟忠。明廷对这些行为毫无反应,还要求反对议和的朝鲜不得妄动破坏和谈,在日军依然祸乱朝鲜的情况下,调回了明军主力(可见谈判过程中,欺上瞒下情况之严重)。

此战,明朝未充分利用水军,可谓极大的失策。一次援朝,日军兵力分散,后勤问题严重,水军又被李舜臣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此时明军调集水军与朝鲜水军协同作战,登陆全罗道,或水陆并进攻克釜山,或占领对马岛,都可以切断日军与本土的联系,使其成为瓮中之鳖,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即使以上行动无法实现,也可以进入大同江配合陆军,切断小西行长退路,争取全歼日第一、第二军,并为陆军输送补给,亦可以为日后行动创造良好的形势。

加藤清正

但明朝未能在山东半岛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需从东南沿海调集,可谓费时费力。谈判过程中,明朝有足够的时间调集水军,继续施压边打边谈,争取一次性解决朝鲜问题。然而明朝海洋缺乏战略思维,依旧没有在山东半岛集结水军,不仅影响了朝鲜战局,日后还将深刻影响对后金的战略。

环渤海地缘

二次援朝,明朝虽决心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但其总兵力依然不到日军一半,而且日军已在沿海建立了坚固据点,明军水陆配合效果已不明显。由于调动的水军兵力不足,不能同时承担封锁日本陆军和打击日本水军两个任务,导致露梁大捷虽然全歼岛津义弘部,自身也损失惨重,侵朝日军主力还是得以安全返回日本。日军撤退后,明军也未乘胜追击拿下对马岛,这一能够长久威慑日本的战略要地。

露梁海战

此役明朝维护了以中国为主的东亚格局,但就战争本身而言,是一场极其得不偿失的胜利,明朝的战略失误让战争旷日持久,自身损失惨重,努尔哈赤则趁机统一女真。

4.明日和谈对今日之启示

明朝和日本作为东亚两强,对朝鲜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对东亚霸权的争夺,朝鲜仅仅是作为肉的存在,怎么分,分给谁,则是明朝和日本说了算,朝鲜连坐上谈判席的资格都没有。

反观如今,不仅让附属国在朝战停战谈判中坐主位(韩国连谈判资格都没有),还不与不与漂亮国单独谈判,两强力压各自附属国,划定属于本国的势力范围。居然让附属国参与谈判,提升其影响力,在五国之间左右逢源,把水搅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会谈不了了之。甚至故意制造紧张局势,妄图挑起大国战争,坐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利。

两种处理方式相比较,不得不令人深思。以史为鉴,深度挖掘老祖宗的外交智慧更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平壤   釜山   汉城   明朝   朝鲜   水军   日本   兵力   日军   行长   万历   中日   战争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