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娘”陈伏莲:带20块银元做童养媳,到夫家4年丈夫才出生

在江西弋阳,有那么一位老太太,村内人人敬她重她,客来问起,只道:“阿婆是有故事的人呐。”

陈伏莲年已96岁,若问爹娘,她只微笑着摇头:“不记了,哪里记得哟。”

她只知道,自己的襁褓中塞了20块银元,然而被送到了“夫家”;有人说她是童养媳,可她到了夫家四年后,小丈夫才出生,当地人确称此为“等郎妹”。

忍心弃女,附寄重礼:携20块银元作童养媳

1926年10月,陈伏莲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农家。

风雨交加的夜晚,产婆快步走出产房,轻轻说道:“是个雪玉闺女。”

男人强撑着笑容,付了赏钱和吃食,见他脸色淡淡,产婆收了东西,叮嘱了两句,不欲多祝——人在烦苦,越祝越苦。

陈伏莲是家中的二女儿,上面已经有一个两岁的姐姐了,再养一个女儿?这对于家里来说好像也只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夫妻二人做蓑衣生意,虽不说大富大贵,但对比方圆十里,算得上是殷实人家。

然而,苦就苦在……男人终究还是走了进去,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子,以及刚出世的小女儿,好生慰问一番后,他还是没忍心当场提出。

妻子身子虚弱,生大女儿时早已败了血气,月子也坐得不甚好,彼时未满一月九下床操持家务,张罗生意,不时还要看顾女儿,直直累下了病根子。

混战年间,父母、姊妹、兄弟不是去世就是离乱,小家小户的年轻夫妻,根本没人帮忙带孩子,更不用提两人一年到头来闯南走北,带着这新生儿,若是出了差错,在路上有个头疼脑热可以无处寻医的。

想起大女儿如今还是三天两头生病,男人的眉头越皱越紧。

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的情况不算好,尽管有过上次的经验,男人照顾得更为熨帖,但对于清瘦细弱的妻子而言,生产一次,如鬼门关一遭,她的脸色依旧苍白,手脚时常冰凉。

想到过几天就要出月子了,他犹豫再三,还是开了这个口:“这娃娃,我们带起来是很费力的。”

妻子听了这话只是抱着小奶娃,低头不语。

她没法说出“我能行,我带得好”这话。

家庭、身体、生意这些东西,她又何尝没考虑过?

默了半刻,她才问道:“那,过继给亲戚?”

话一说出口她就后悔了,亲戚,他们哪来的好亲戚肯要一个女孩儿?再说了,这乡里乡亲的,各家底门儿清,门风好,父母厚道的,大多贫苦,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又总怕这孩子受委屈。

盘算了好半天,夫妻两人决定跑远一点,找一户名声好的人家,最好是年老无嗣,这样算是给人家当女儿,等大了以后,再招婿,也是顶好的出路。

打定主意后,男人开始走访打听,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远亲的介绍下,他找到了当地的一户人家。

虽说门楣不高,家产不厚,甚至没有自个生意人家殷实,但胜在田产房产颇丰,老夫妻都是叔婶辈的人了,终其一生,无儿无女,但平日里待人有善德,倒也常让人叹惋:“可怜庄户人,一辈子连一儿半女都没捞到。”

远亲告知他们,这对老夫妻正准备收养一个孩子,男孩当然最好,女儿也不错。

终于,在陈伏莲一个月大时,她的亲生父母抱着她找到了老夫妻。

传言不虚,老两口都是慈眉善目的本分人,见两人抱着陈伏莲,也凑上来逗弄,那阿婆见了别人家的宝贝,就忍不住抹泪:“我便是求神告佛也盼不来一个孩儿了。”

陈伏莲的父母对视一眼道:“这是我家幺女,前些日子听说您家想抱养孩子,您看看我这孩子,生得很好的——”

老夫妻一脸喜色,他们只当这年轻夫妻是帮远亲来传信的,只因一眼看去,这两人穿着脸色谈吐,绝对不是养不起孩子的人家。

两方谈妥了以后,陈伏莲的父母将小女儿交到了老夫妻手中,那妻子竟是半天不愿走一步,看一会儿女儿,又看一眼丈夫。

男人见此也觉得揪心,他安抚地顺顺妻子的背,随后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这是一点心意……”

老两口见此面面相觑,从来没听说过抱养孩子倒给钱的。

“我这孩子,算是许给你们家了,您二老日后再有男丁,你们大可当她是媳妇,这是嫁女儿的钱;要是招婿,这也算是我作为她亲爹的一点添妆。”

听了这话,老两口彻底打消了疑虑,心中既震撼又感动,受下了这袋银元,并保证会将陈伏莲视为己出,好生对待。

然而,陈伏莲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自己是被婆家抱走的,因为那20块大洋,她从不认为自己是“童养媳”、“等郎妹”,她觉得亲生父母不是送养,而是在嫁女儿。

半世操劳:婆婆再生育,伏莲成“嫂娘”

陈伏莲就这样在老两口的呵护下成长,小女孩不哭不闹,很是亲人,养父母逢人便夸耀:“我家阿莲是顶好带的娃娃。”

孤独了大半辈子的老两口格外疼爱这个抱养来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都捧到了陈伏莲面前。

在那个年代,独生女儿很少,陈伏莲的确享尽了四年千娇万宠的日子。

在此期间,婆婆有几次怀孕,但都没有能保住,直到第四年,她的“娘亲”怀孕了。

十月一转,生下了一个男孩,从此,她从女儿,变成了媳妇儿。

年幼的她被告知,那个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男孩儿是她的“丈夫”,陈伏莲年纪小,不懂夫妻是什么意思,她只知道,自己有时候像小丈夫的姐姐,有时候又像是他的妈妈,她自己尚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却要拉扯一个孩子。

她从记事起,每日就是带丈夫。

带着丈夫做游戏,喂丈夫吃饭,丈夫爬树受伤挨骂,她就给他上药,护着他。

然而,这却没完,生下陈伏莲的丈夫,也就是长子之后,婆婆接下来又生了六个孩子。

陈伏莲记得每一个孩子的生日,记得他们出水痘、生大病、遭大难的日子,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她带大的,她从一个家庭的小妹妹,变成了新家族名副其实的“嫂娘”。

在陈伏莲的记忆中,除了看孩子,就是干活。

从家里的洒扫庭除、吃食柴薪,到田里踩水车、插秧苗、收水稻,地里的菜也由她浇肥,从里到外,没有她没做过的活儿。

人人都说她四岁以前过得小姐日子,可最令她郁结的是,那不过是孩提时期,不记事的年纪。

但转念一想,幸好不记事,若是什么甜的好的都记得纤毫毕现,那也衬的如今这日子过于难捱了。

在家里,陈伏莲作为抱养来的“童养媳”,比起其他弟弟妹妹,家庭地位是最低的。

虽然其他弟妹也要帮忙干活,但她永远是干的最多,吃穿的最差的。

9岁那年,婆婆开始给陈伏莲裹脚,她看着小孩儿的脚,哪哪都看不惯:“哪儿那么大一双足。”

每到夜里,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婆婆还要把陈伏莲叫道房里,用破布死命勒扯陈伏莲的双足。

而陈伏莲,无从反抗,只是撕心裂肺的哭喊。

直到公公看不下去,劝道:“都民国了,不能再裹脚了。”婆婆这才罢休。

然而,陈伏莲的脚早已变形,现年已经96岁了,陈伏莲依旧的脚至今还留有畸形,如果一天不用开水浸泡,骨头缝就会发疼。

到了开蒙的年纪——实际上陈伏莲早已到了读书的年纪,小丈夫进了学堂、妹妹、弟弟们也都一一入学,只有陈伏莲,巴巴望着弟妹们上课进学,下课放学。

而只要她有提起上学这事的苗头,公婆就会对她呵斥打骂,此后,她再也不敢提起此事。

陈伏莲14岁那年,她就开始接过了婆婆的锅铲,负责给一大家子做饭。

她是很瘦弱的,像极了她的生母,每每炒着一大家子的菜食,那伶仃的手臂都很费劲,使得是砍柴时的力气。

22岁那年,陈伏莲和丈夫正式结婚,所幸,丈夫待她很好,两人婚后感情和睦,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九旬老人回首往事,旅人载笔道尽浮沉

虽然结婚了,但是陈伏莲在婆家的生活没有半点改变,依旧操劳不已。

直到1958年,义乌一带没有几乎断粮,平日里尚有盈余的大家族也各谋生计。

陈伏莲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江西弋阳的,尽管两人带着孩子一路半乞半讨,饥不果腹,但是陈伏莲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32岁那年,她真正摆脱了婆家的管束,自己的小家庭,真正脱离了大家族。

陈伏莲一家定居江西弋阳,尽管是饥荒年代,夫妻二人的三个孩子都健康成人。

2022年,长子已有73岁,小儿子也57岁了,陈伏莲现在和她的长子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从14岁开始,陈伏莲为一家子主厨了74年,直到88岁那年,在儿媳的强烈要求下,才交出厨房的“掌控权”。

饶是如此,她现在还是坚持帮着家里用电饭锅煮饭。

尽管陈伏莲已经96高龄了,但她眼不花、耳不聋、待人接物还热情亲切,这种家风感染和影响了一家人。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陈伏莲的丈夫因病逝世,比她先走十余年,自此之后,她变得安静了许多。

老人家的身体很好,邻居们都说:“她不仅能干,也特别爱干净。”

陈伏莲的房间里永远收拾的干干净净,夏季每天要洗澡,冬天隔两天就要洗一次头,衣服换的也很勤快。

陈伏莲一直住在楼上的,每天都要上上下下爬楼十几次,当长子说要孩子和她换一换时,她却拒绝了:“我不觉得累,就当松一松这把老骨头了。”

陈伏莲所在的弋阳廖肖村正在打造“弋阳国际文学村”,一些文学旅客纷纷来到廖肖村交流采风,每当有人来“采故事”,村里的人想了一圈,也只能想到陈伏莲,“那是真正有故事有阅历的老太太。”

面对登门拜访的外乡人,陈伏莲也不显得惶恐排斥,岁月的沉淀,令陈伏莲透出睿智与豁达的气质,她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对认真聆听的旅人们也十分热情,一有人来她就摆出家中的山珍和水果。

从老人家每每搜集摆放的模样可以看出,那是她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来人去者无一不感慨:“老人家虽然没有读过书,她只会说义务话和弋阳话,但历经风雨的那份镇定和善良会自然流露,也让大家都喜欢她。”

陈伏莲的二女儿不时为来人翻译母亲难懂的方言:“是的,我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应该联系不上了。我妈妈出生一个月,就抱给爸爸家做了童养媳。”

陈伏莲的女儿感慨:“照顾不过来是真的,但是总归还是因为妈妈是个女儿,他们又生了个女儿,可不就想送人了。”

“对啊,那时女孩子不受待见,不做童养媳,女孩儿没人要的。”

她表示,在成长过程中,陈伏莲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儿而苛待她,“因为妈妈一出生就是媳妇儿了,所以想让我多做几年女儿。”

交谈过后,旅人们很是关心陈伏莲的身体状况,老人说她原来血压偏高,但后来发现渐趋稳定了,近三年来停掉了降压药,这次体检发现,又有些高了。

这实在是一位令人见之心喜的老太太,众人表示明年还要回来看望老人。

二女儿笑着招呼,轻松地谈起起前天刚带母亲去县城做的身体检查,除了血压有一点高,其他指标都是正常的,身子骨很是硬朗。

时至今日,只要有曾经拜访过一次的旅人经过陈伏莲的小屋,陈伏莲总能准确无误地喊出那人的名字,再热情地招呼:“来来来——”

随后递上自家种的柿子,有时候是栗子、柚子,按时令不定,等到各位旅人要返乡了,陈伏莲还要挖上一箱箱红薯:“给家里人尝尝,不值钱的,自家种的,安全。”

在她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人,有人肯书写她的故事,聆听她的故事,对她而言,不失为一种慰藉。

参考文献:

《书影旅行摄影》:《抱养的童养媳:到夫家4年丈夫才出生,9岁裹脚,奶奶今年95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童养媳   弋阳   裹脚   丈夫   银元   老两口   旅人   婆婆   妻子   女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