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葬礼上陆小曼为何执意要换掉寿衣棺材,张幼仪晚年说出实情

1932年五月,徐志摩公祭日那天,张幼仪接到朋友的电话,要她务必前往公祭大殿一趟,却不说理由。张幼仪那天并不想参加祭祀,不过她也提前准备了一套黑色的衣服,在接到电话后,想了想,决定过去看看。张幼仪抵达现场,望着徐志摩的尸首,心中百味杂陈,在她看来,徐志摩是个冷酷无情的丈夫,但也不能不承认,徐志摩的确是一位有才华的男子。而现在,所有的仇恨和痛苦,都消失不见,有的,只是无限的感慨。

就在张幼仪离开棺木的时候,那位打来电话的朋友来了,对张幼仪说:

“陆小曼要给徐志摩换一套西服,她不太喜欢那种棺材,所以也要换。”

张幼仪闻言一怔,不明白陆小曼为什么要折磨一个死人。

张幼仪坚决不同意陆小曼的意见,但又不愿与她说话,便对朋友说:

“你跟陆小曼说一声,就说我坚决不同意她这样做。”

张幼仪说完,转身就走。最后,工作人员还是按照张幼仪说的说法去做,没有理会陆小曼。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虽然不是很好,而且已经离婚多年,但在徐家人眼里,她就是一个合格的儿媳妇,而陆小曼,则是让徐志摩陷入万劫不复的祸水。而张幼仪对陆小曼的厌恶,不是嫉妒,而是不想搭理她。

张幼仪晚年的时候,在他的回忆录里曾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一想到徐志摩的尸体被移到别的地方,我就感到厌恶。再把他的寿衣换掉那是件很离谱的事情,因为他的肉身根本承受不住在折腾?”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叫王赓,是个年少有为的军人。

结婚之前,陆小曼是北京交际圈的“名媛”,但结婚后,她整天宅在家里,没有老公的陪伴,她觉得自己就是个摆设,连出去玩都做不到。所以陆小曼对自己的丈夫,只是“尊敬而不是爱。”

婚后三年,王赓被派到哈尔滨当上了派出所所长,陆小曼曾经在哈尔滨暂时居住,后来因在哈尔滨觉得孤单,就回到了北京。

陆小曼与夫君不在一处,反而让徐志摩有机会去追求陆小曼。徐志摩与王赓早是在美国求学期间结识的,后来徐志摩回到王家,便结识了陆小曼。三人常常在周末的时候,一起跳舞,或者去看京戏,玩得不亦乐乎。时间一长,两个人就产生了好感。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相识本就是一场错误


第一次相见,徐

志摩就对陆小曼的画技赞不绝口,陆小曼更直接向他借三百块,三百块对于海宁硖石镇的首富之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当即给了陆小曼,徐志摩的大手笔让陆小曼相信,他才是自己最值得倾心的男人。

一年之后,陆小曼与徐志摩离了婚,并与他结了婚。

说起陆小曼和徐志摩的交情,不能不提她和胡适的渊源,胡适比徐志摩更早地认识她,陆小曼生于上海,生于北平,从北京圣心学校毕业,虽未出过国,却精通英语和法语,并担任英文翻译,为顾维钧外交部长。

后来陆小曼为了嫁给徐志摩时,不惜把王庚的孩子打掉,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但是流产手术让陆小曼失去了生育能力,从此一蹶不振。

徐志摩担心陆小曼的病情,成亲之后,便在日记中不断地祈求上苍,请来了许多名医。

得知翁瑞午是丁凤山的徒弟,是一指禅的开创者,他就邀请他来家里给陆小曼治病。

陆小曼昏迷了好几次,都是翁瑞午及时赶到,将她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徐志摩对翁瑞午非常感激,并结交了他。

翁瑞午除了医术高超之外,最喜欢的就是京剧和昆曲,和陆小曼的爱好是一样的。二人时常讨论戏剧,还一同登台表演。

陆小曼的第二次婚姻,并没有如她所愿。

徐志摩的父母,是坚决不同意他和陆小曼结婚的。

在他们眼中,张幼仪就是最完美的儿媳妇,但徐志摩却在背后悄悄地跟她离婚,这让他们很是恼火。

可如今,他却要和沙滩上的交际花结婚。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但徐志摩却执意要跟他的爹娘闹掰,非陆小曼不娶。在这样的僵局中,他的前妻张幼仪,从德国赶来,耐心地劝说公婆,希望他们能接受陆小曼,让徐志摩有个自己心仪的妻子。

事实上,自从陆小曼嫁给徐志摩之后,徐家人和这位儿媳的关系就变得很僵,徐母对陆小曼可谓是百般不满。

最让徐母气愤的是,陆小曼的好朋友翁瑞午,

居然光明正大地在她家里过夜,徐母在吃火腿的时候,陆小曼还对她大吼:“你怎么能这么做,这是我留给翁先生了!”

徐母老脸一红,可儿子太宠她了,她也没办法,给张幼仪打了个电话,说:“我们一家人都完了!”

徐志摩的父母最终还是决定跟张幼仪一起生活,不过张幼仪也有自己的原则,两人之间要保持着距离,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来看徐家人,也不至于太难堪。

说到徐志摩发妻张幼仪,是一位传统而贤淑的女子,深受公公婆婆的宠爱,后来徐志摩和徐志摩离了婚,因心中愧疚,亦有不舍,才把张幼仪收为义女。

在那时候,如果想要再次结婚,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陆小曼因此流产,和她的妈妈有了隔阂。徐志摩也因此得罪了有钱人的父亲,断绝了他的财路。

从现存的书信中,我们找不到陆小曼对徐志摩的回信,也不知道她在徐志摩死后有没有后悔。

1931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搭乘一架免费的邮机,在济南附近失事。

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找到了一只金属箱子,箱子里装着一幅完整的山水图。山水图上没有署名,但是可以看到“小曼”、“志摩”两个字的印章,还有大量的名人题字。

徐志摩死后的一个多月里,陆小曼曾撰文《哭摩》。

也许在这一刻,她终于悔过自新,说要努力当徐志摩所期望的那样,去干点正经的事情。

在徐志摩的葬礼上,陆小曼的公公徐申如是坚决反对她的出现。

陆小曼开始改过自新

一九四七年,陆小曼怀着坚定的信念住进医院。她已经踏上了长期的吸D道路,想要戒掉,没有捷径可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的意志。

陆小曼吸了二十多年的D,在这二十年中,她一直都在吸,现在,戒掉无异于用一把小刀在她身上切下一块肉。

陆小曼被绑在床上,嘴巴里塞着一块布条,她死死咬着什么,剧烈的疼痛让她的口中溢出了鲜血。

她曾经无数次的想过“死了算了”,但转念一想,却觉得很幸福,因为自己的死亡,终于可以见到徐志摩了。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她连烟都没有抽过。

这段时间,她的好朋友赵清阁,也来过几次,给她打气。后来见陆小曼吃不消,便建议陆小曼写点什么。

于是,陆小曼强忍着疼痛,把《皇家饭店》写了出来。之后又将泰戈尔的诗作译成《河伯娶妻》,与王亦令合著。

陆小曼在医院里呆了大半年,才把D瘾给治好了。

陆小曼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女人中的佼佼者。童年时受富贵之家的宠爱,少年时的放纵与放纵,经历了大变故后的觉悟,中年的困顿,晚年的落寞,最终以病终终。最终,他的生命因为疾病而终结。陆小曼的丧事很是凄惨,不仅陈设简单,甚至连一幅对联都没有。她的衣裳破破烂烂,连个窟窿都没有,她的好朋友赵清阁,就为她买了一套新的衣裳,把她安葬。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觉得陆小曼最后的结局值得被同情吗?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名媛   胡适   寿衣   公祭   儿媳妇   好朋友   哈尔滨   实情   棺材   葬礼   晚年   北京   丈夫   电话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