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葬礼:轰动整个上海滩,12位大佬抬棺,30万人来送别

阮玲玉

1935 年3 月14日,是阮玲玉出殡的日子。

她的灵柩从上海万国殡仪馆抬出,即将送往联义山庄墓地下葬,这是一场盛大的葬礼,更是轰动整个上海滩的“伤心事”。

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12 位电影界大佬,齐齐出现在葬礼现场,甚至担起了抬棺的工作。

除了演艺界的前辈和同仁,赶来送葬的影迷更是多不胜数,但凡是灵车所经之地,满是伤心的呜咽声。

沿途夹道的送行队伍,达至三十万人,蜿蜒成了一条“人形长龙”。当时美国驻上海的记者,也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出殡活动,还拍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像。

美国《纽约时报》专门报道了此事,配的插图就是阮玲玉的送葬现场。其中极为醒目的,是一个头扎白布,身穿龙袍的壮汉,寓指“皇帝”,西方媒体将这次葬礼,评价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

在他们看来,若是中国还有皇帝的话,也一定会出席这场伟大的葬礼……

总而言之,从各界的反应和报道中,都能窥探出过往的细节,知道阮玲玉三个字,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什么。

只可惜这样烟花一般绚烂的女子,走得那般清冷而哀伤,她在遗书中写道:“我一死何足惜?不过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究竟是什么人言,让风华绝代的绝世佳人,黯然零落?

20世纪初,上海的十里洋场,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富贵地、温柔乡。可对于阮玲玉而言,最先体会到的是底层生活的艰贫和辛酸。

1916年,年仅六岁的阮玲玉丧父,随着父亲的离世,本就不富裕的工人家庭,陷入了生存困境。

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去了一户张姓人家当帮佣,年幼的阮玲玉也跟着母亲,当了一名“小女佣”。

张曼玉饰阮玲玉

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没读过什么书,更没什么钱。但她深谙社会的苦楚,想要女儿摆脱穷苦的命运,往上面再“走一步”。

所以她拼命地攒钱,让阮玲玉这个帮佣家庭的女儿,也能有机会进入新式学堂读书。

她们母女也算遇到了“贵人”,当时帮佣的人家是学校的董事,在阮母的再三恳求下,张老爷破例同意让阮玲玉以“半费”优待进了学堂。否则即便阮母再打两份工,也供不起上海崇德女校的高额学费。

阮玲玉深知读书的机会不易,格外珍惜在学堂的时光,若她能沿着读书这条路走下去,人生应当也会光明美满的。这可惜,这条读书路,被一场“苦涩的初恋”给阻断了。

即便还在上学时期,十五岁的阮玲玉就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她的美丽率先被家中的少爷张达民所发觉。

阮玲玉

张达民虽然只比阮玲玉大三岁,但富贵人家的少爷,早早就浪迹情场花丛多年,追求女孩的手段层出不穷。

阮玲玉渐渐注意到,她去花园散步的时候,会意外邂逅张达民;放学回家的路上,张达民也会贴心相送;他还会跑遍街上的书店,就为了送她一本心爱的《邓肯传记》……

最打动她的是,张达民不嫌弃她的身份,时常陪她一起探望母亲,言行举止里都是看重和爱护。

阮玲玉正值青春懵懂,很难拒绝这种热烈的示好,一颗芳心很快就沦陷了。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太弱,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真会疯了似的爱他!”

阮玲玉对张达民便是如此,这场起于感动的爱情,让她如飞蛾扑火般,奉献了全部的热情。

只可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付出真心的人总被无情所弃。

阮玲玉

张家很快就发现了儿子和佣人之女的“私情”,怒不可遏,觉得是阮玲玉母女蓄意勾搭,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

为了断绝两人的关系,张家决然辞退了阮母,连带着阮玲玉一起被扫地出门。她不仅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好在当时张达民还处在热恋期,对阮玲玉正是情浓的时候,不舍得就此和心上人分开,出钱帮她们母女安排了落脚地。

这些钱对张达民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哪有“追姑娘”不花钱的?可在阮玲玉眼中,就是天大的恩情,引得她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就这样,阮玲玉和张达民同居了。刚开始的时候,阮玲玉是真的沉浸在幸福当中,期望过地久天长,可过多久,就被现实狠狠一击!

张曼玉饰阮玲玉

张达民过了新鲜劲后,对阮玲玉就没有最初的温柔体贴,每天流连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一旦钱赌没了,连带着阮玲玉母女也没了生活来源。

这时候,曾经的“我养你啊”,就变成了“是我养的你”!任何年代,女人没有经济独立能力,就丧失了感情自主权。

走投无路之下,阮玲玉只能出去找工作,她虽然读过几年书,但没有正经文凭,根本就没有单位接收她。

好在她外形条件好,经过努力,顺利考进了明星电影公司,进公司的第一年,就出演了电影《挂名夫妻》。

事实证明,她天生就是祖师爷赏饭的人,荧幕首秀,就贡献了精湛的演技,将悲情的人物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连导演卜万苍都对她赞不绝口:“她像永远抒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

阮玲玉火了,属于她的演艺生涯和人生传奇,正式拉开帷幕!

阮玲玉

随着事业的一飞冲天,她的感情生活却呈相反趋势,直直坠入了万丈深渊。

张达民越发挥霍无度,每天不事生产,将钱都花在了玩乐消遣上,没多久,就败光了家财。可他赌博成性,不肯戒瘾,眼看着阮玲玉成名有钱了,就开始坑刮她的积蓄。

阮玲玉辛辛苦苦拍戏,好不容易攒下了一万多块钱,直接被张达民造了个精光,即便如此,还是没能填平他欠下的赌债。

阮玲玉见张达民不听劝诫,不知悔改,想要及时止损,和他一刀两断,谁知张达民却“赖上”了她。

放话威胁:“若是你敢和我分手,就将咱俩的隐私公告在媒体面前,到时候你身败名裂,我还能讨个好价钱。”

阮玲玉怎么也没想到,曾经相爱的情人,竟会变得如此面目可憎!比起失望,更多的是伤心,几年的感情和金钱,全都错付了!

阮玲玉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愿意被张达民毁了名声,就只能周旋在这段已经“死了的爱情”里,虚耗青春。

就在她以为自己永远也逃不出张达民的阴影时,一个叫唐季珊的男人出现了,救她于水火之中。

唐季珊是当时东南亚有名的茶叶富商,垂涎阮玲玉的美色已久,借着她感情受挫的时候,趁虚而入,顺利地抱得美人归。

阮玲玉将唐季珊当做救命稻草,以为他是拯救自己的真命天子,没想到又是一个风流的花花太岁。

唐季珊哄骗阮玲玉和他同居,说是想要给她一个家,这话一下子就契合了阮玲玉的心,她漂泊无依多年,一直想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阮玲玉

所以她怀着无限的期待和幸福,搬进了唐季珊在新闸路买的三层小洋楼,可这份幸福还没持续几天,就被一通电话击碎了。

打电话的是唐季珊的前女友张织云,张织云是中国第一个电影皇后,曾经也是电影界的好苗子,就因为被唐季珊的花言巧语所骗,耽误了事业,也断送了自己。

“希望你别再走我的老路,你戏演得好,比我有成就,更要珍惜自己!唐季珊不可靠!不要相信他的甜言蜜语!”

然而陷入爱情的女人总是不理智的,幻想自己能改变一个浪子,殊不知这种痴情感动不了浪子,只会让自己深陷在感情的泥潭里,再难得见天日。

阮玲玉没有听张织云的劝告,继续和唐季珊纠缠在一起。

1933年4月,张达民从外地回到上海,得知了阮玲玉和唐季珊同居的事实,他羞怒之下,发誓要报复这两人。

阮玲玉

张达民先是索要赔偿金,后来干脆起诉阮玲玉和唐季珊“私通”,伤风败俗,卷走了他的私产之类的。

唐季珊作为商人,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人讹诈,他不甘示弱,反告张达民诬告陷害,勒索钱财。一时之间,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伦理官司,围绕着两男一女展开,成了无数人茶钱饭后的谈资。

阮玲玉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难听的留言,诸如主仆通奸、喜新厌旧、脚踩两只船,私生活混乱不堪……

她最是爱惜羽毛,哪里能承受这种舆论骂名?伤心无助之下,身体也越来与差,就希望爱人唐季珊能陪在自己身边,替她捍卫名声。

可唐季珊一转头,变了副嘴脸,开始责怪阮玲玉连累了他,当初死皮赖脸追求的是他,如今见风使舵,想要背信弃义的还是他。

唐季珊对阮玲玉的态度越发恶劣,除了正常的工作拍摄,不准她随意外出,更不准她参加任何应酬类的社交活动。若是阮玲玉不顾他的命令,私自外出的话,唐季珊就直接将她关在门外不许进。

有一次,阮玲玉被锁在门外,整整哀求哭诉了半夜,唐季珊才开门让她进来。

阮玲玉遇到探望她的朋友,都忍不住哭诉自己的命运:“张达民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专利品,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可怜的是,阮玲玉也不懂什么是爱情,她想要一个男人疼爱她、照顾她、当她后半生的依靠。却从没想过,她自己也可以照顾自己。

她遇到的男人,爱的都是她的美貌和名气,不是爱她这个人,因为没有被人真正的爱过,她自己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爱情。

阮玲玉

这两段没有尊重和体面的爱情,将她拖至舆论的“沼泽”里,声名尽毁。

上海滩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在报道她和两个男人的“风流韵事”,丑闻缠身的阮玲玉,简直寸步难行。

经过各种艰难的挣扎后,阮玲玉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替自己讨回公道和尊严。那时候的她,宛如饱受摧残的惊鸟,对自己产生了强大了自厌情绪。

即便是在开庭期间,她还会反复询问合作过的同事:“你觉得我是个好人吗?”

对方都会坚定地回她一句:“是,你是一个太好的好人。”

每当听到这种肯定的答复,阮玲玉的心情就能好上很多,她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还是能够洗刷污名,做一个“清白”的好人的。

很难想象,在那个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在打一场艰难的“舆论战”的。

阮玲玉

正所谓人言可畏,软舌如刀,她曾是那么拼命地想活着,最后却怎么也活不好了。

1935年3月8日,不堪重负的阮玲玉在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药,唐季珊发现后,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她悄悄送去了一家偏僻的日本医院。

因为是夜间,医院没有值班的医生,根本无法展开救治,辗转到最后,阮玲玉才被送到上海的大医院。可送到的时候,人早已经死在悄无声息的睡梦中了……

阮玲玉曾和蔡楚生合作过《新女性》,她在其中饰演一个被时代和命运摆布的可怜女性,发出过“救救我,我要活”的呼喊声。

阮玲玉去世的报道

可到了现实中,她同样被命运摆布,最后却连发声求救的机会都没有,属于她的人生,只有声声悲啼。

阮玲玉去世后,鲁迅先生不顾病体,写下了《论人言可畏》一文:“小市民总爱听人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完全不会想到这也是玩弄着女性,更不会想到自己乃人民的喉舌……”

依旧是鲁迅先生一贯的犀利文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报社编撰丑闻的私心,和小市民们八卦阴暗的嘴脸。

然而人言可畏,不止可怕在能“杀人”,更可怕在那些人不会在意你的死。

张曼玉饰阮玲玉

阮玲玉的自杀事件,完全烟消火灭,就像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很快就淡了……

即便是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葬礼,也只能勉强维护她最看重的“身后名”,属于她的生前名都没维护好,一切又有何意义?

到了今天,纪念和怀念阮玲玉的人越来越多,或许是出于怀旧,或许是出于对那位美丽却可怜女子的惋惜,但无论何种缘由,她都应该被尊重。

她是惊艳了上世纪的名人,人言可畏,已经“杀了”她一次,后人能做的,只有在笔墨喉舌之上,留她一命,即便是“身后名”。

“假如我要当一个很有名的人,我要当一个神话,我便会在我最美、最锋芒的时候死去。”

阮玲玉的报道

这是阮玲玉年少时说过的话,后来当真一语成谶,她成了有名的人,成了一个神话,最后死在了最美,也最锋芒的时候!

名气和神话,是她最大的光环,也是她最大的累赘,抛开这些身外物而言,她只是一个渴望被爱,却一直没能如愿的可怜女子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葬礼   大佬   帮佣   上海滩   人言可畏   母女   丑闻   上海   母亲   命运   感情   爱情   阮玲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