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三毛不是个浪漫作家,而是一个缺爱的悲情小女人


有人觉得三毛是一个浪漫的文学作家,也有人觉得她是一个文学天才的奇女子!


而我认为她是一个内心孤独,情感细腻的小女人。也需要爱,也需要呵护!

三毛年轻的照片

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她自己感觉“懋”这个字太难写了,所以改名陈平。

三毛是他的笔名,因为喜欢《三毛流浪记》,所以把自己的笔名改成三毛。

1943年三毛出生于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她的家庭在当时的年代里,比较殷实。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婚前是篮球队员。

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姐姐,她排行老二。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就把《红楼梦》读完了。初中时期就基本读完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名著。


13岁那年,三毛就上初二了,数学常得零分,第二学期三毛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

为了不要留级,三毛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连考了六次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作弊。

三毛对老师说:

“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于是数学老师又出了题目叫三毛作答,她得了到零分。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三毛。

经此羞辱,三毛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后来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

虽然她还是懵懂的,但是读了那么多书,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自尊心,老师的羞辱彻底摧毁了她幼小的心灵。

因此三毛患上忧郁症,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心态。曾割腕自杀,也曾看过心理医生,但心理治疗并无多少帮助。

三毛年轻漂亮的照片

所以三毛初二就开始休学了,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教导她古文诗词和英文方面的知识,三位画家教她画画。

1964年,父亲托关系找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同意三毛在哲学系当旁听生。

第一个喜欢的人出现

在大学期间她仰慕同校以舒凡为笔名出版两本书的才子梁光明,随后主动追求,两人之后开始交往。

相恋三年后,梁光明毕业前三毛设想着跟梁光明结婚,三毛开始逼婚,结果梁光明选择了不结婚。三毛自杀未遂,伤口缝了28针。最后痛苦地选择去西班牙留学。

留学期间交往几个男朋友,最后都没有结果

1967年,三毛远赴西班牙留学,开始了她下半生的流浪生活。

那时三毛在西班牙一个修女学校读书,荷西在读高中。荷西哥哥是三毛的朋友,圣诞节办了派对。

荷西遇见三毛之后,就感觉三毛特别漂亮对她念念不忘,常常跑去修女学校找她。

宿管看荷西天天来,半开玩笑跟三毛说:“表弟又来了!”

西班牙语里,表弟的意思很暧昧,大概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某人”。

三毛下楼去,问他:“嘿,你为什么天天来?”

荷西说:“我想天天见到你。”

从口袋里掏出十四块钱:“你看,我有十四块钱,一张电影票七块钱,刚好够两个人看,我们去看电影吧。”

三毛说:“好啊。”

荷西说:“不过,我没有钱坐车了,我们得走路去。”

三毛说:“好啊。”

出去玩了几次后,荷西对三毛说:

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学,两年兵役。然后我娶你,我每天出去挣钱,你在家做饭等我回来,好不好?”

三毛很感动,但没有同意:

“我比你大六岁,六年,你这么认真,万一我没有坚守承诺,这样对你不公平。你以后别来找我了……”

荷西说:“我不找你了,不找你了,但你答应我等我六年……”

说完,荷西在漫天大雪中,捏着一顶帽子,一边倒着跑,一边冲三毛不住地挥手,明明快要哭了,还故作坚强:“再见!再见!”

于是,荷西很守承诺地从三毛的世界消失。而三毛也在不久后离开西班牙,自此与荷西断了消息。


随后三毛就读于德国西柏林哥德书院得到德文教师证书。

又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 ,本想专攻陶瓷后来在法律图书馆打工。

留学期间不时把握机会打工赚钱,当过西班牙马略卡岛导游、德国商店香水模特、美国图书馆员等,游历过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


六年,在这整整的六年里,三毛经历了很多,也是她人生中的灰暗时光。

期间也交了几个男朋友,依旧无果而终。在西班牙时,与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交往过;在德国时与她的同学相爱过;在美国时,与一名台湾籍的留美博士交往过。

在这期间她写了散文集《雨季不再来》。

遇到真爱,婚前猝死

1971年三毛回到台湾,在文化学院德文系、哲学系任教,也在政工干校与实践家教课。

此时三毛已经28岁了,在此期间三毛在咖啡厅结识一位画家。

因非常喜欢对方的作品而答应了画家的求婚。

遭到家人集体强烈地反对,陈平不顾众多反对之声坚决要与画家结婚,即将举行婚礼前,却发现了对方是有妇之夫。

与已婚画家分手后,父亲鼓励女儿与他一起打网球,多运动运动不要呆家里。

在网球场上他们认识了一位年龄四十多岁的德国教授,后来三毛与之相识,相爱,一年后,三毛答应了德国教师的求婚。

有一天他们一起去订制结婚的名片,结果当天晚上,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之后三毛伤心欲绝,服安眠药自杀,但被救回。

某种意义上,未婚夫的死,也成了三毛人生的分水岭。

与德国教授

真爱的荷西出现了

1972年,心痛不已的三毛决定离开台湾,来到了西班牙马德里。

在她伯伯家楼底碰到了荷西的妹妹,妹妹知道自己家的哥哥喜欢三毛。

妹妹告诉三毛荷西在服兵役,马上就要回来了,让三毛一定要给荷西写一封信。

我想这时候的三毛其实内心是矛盾的,毕竟曾经的小男孩,可能只是一时的爱恋,离开现在6年了,谁又知道彼此的内心呢?

所以三毛用英文简单点写了

“荷西,我回来了!”

荷西回了厚厚的一沓信,随后立马回到马德里来见三毛。当时三毛还和朋友在外边玩,听到有人打电话找她,他们就回到了朋友家里。

朋友让她闭上眼睛,她听见有个脚步声向她走近,接着,一双手臂将她拥抱起来——她吓了一跳,睁开眼睛,看到穿着枣红色套头毛衣的荷西就站在面前,他长得越发高大,还留了帅气的大胡子。

她兴奋得尖叫起来。荷西揽着她转圈,她的长裙平平地飞起来。


一天下午,荷西邀请三毛到他家玩。三毛走进房间看到整面墙上都贴满她发了黄的放大黑白照片。

三毛突然沉默很久然后她问荷西:“我从来没有寄照片给你,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

他说:“在你伯父的家里,看到你寄过来的照片,我去他们家的时候,就把照片偷来,拿到相馆去做底片放大,然后再把原来的照片偷偷地放回盒子里。”


三毛瞬间感动的,从来都是她单方面的付出,从来也没有一个人那么她关心,在她内心最灰暗的时候还有荷西记着她,那个方年的少年。

三毛转身问荷西:“你是不是还想结婚?”

荷西呆住了。

她说:“你不是说六年吗?我现在站在你面前了。”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哭起来。“还是不要好了,如果你那时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而今心已经碎了。”

荷西把她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的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随后他们就在一起了,荷西计划和朋友一起驾船去希腊航海,希望三毛能跟她同去。

回归理智的三毛感觉自己配不上荷西,但她告诉荷西自己准备去撒哈拉沙漠。

因为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影响,三毛准备去哪里孤独终老。

荷西听了有些失望:“认识你那么久了,你总是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兵役了,你又要单独走,什么时候才可以跟你在一起?”

三个月后荷西来到撒哈拉沙漠,她们在小镇举行了非常简单的婚礼。

撒哈拉的神秘与美丽着实令人着迷,可撒哈拉的荒凉和狂野却也令人备受摧残。

反常的气温,水的匮乏,物资的贫瘠等,其实她们那时候过得特别清贫。

1974年10月6日,三毛的一篇名为《中国饭店》的作品在《联合报》副刊刊出,这篇描写自己异国婚姻的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大批读者。

编辑跟三毛约了好多次稿,三毛很率性,白天写得很少,晚上又怕打扰荷西休息。

1976年2月,受政治形势影响,三毛离开西属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荷西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离开。

可不幸的是,三毛被查出子宫瘤,后被荷西发现后,荷西辞去工作照顾三毛。


跟三毛住一块,因为工作不好找,最后荷西在港口做打捞沉船的工作。

每次荷西出去工作三毛都特别担心,但是为了生活只能继续工作。

可不幸的噩耗传来。1979年9月30日,荷西外出工作后,再没有回来,永远地留在了大海深处。

三毛跟荷西结婚家里的父母都还没有见过,知道自己的女儿过的苦,顺便出去旅游看看自己的女儿。

所以三毛就带着父母去欧洲其他地方游玩去了。

听到噩耗立马飞回去,抱着丈夫的尸首痛哭,随后再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异国漂泊十四载的三毛决心结束流浪,回到台湾定居。

读书、写作、教书、演讲与旅行的生活,渐渐将内心的伤痛埋在心的更深处。

1989年4月,三毛首次回到大陆的家乡,并专程拜访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了却了夙愿。

和西部歌王的旷世爱恋

同年三毛在一个女作家的文章中,看到一个叫做王洛宾的传奇歌王。她也对这位创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洛宾

1990年,三毛参加了一个旅行团来到了大陆,游览了敦煌和吐鲁番,在乌鲁木齐换机的时候,三毛顺道探访了王洛宾。一见如故的二人,攀谈许久后,三毛因为行程安排不得不告辞。

回到台湾后俩人一直有书信来往,第二次她直接找过去跟王洛宾住一块。

俩人相谈甚欢,可年近八旬的歌王,已无心再去想感情之事,俩人相差三十多岁,在当时的年代里又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同时也无法给予三毛想要的温暖。

三毛和王洛宾

心灰意冷的三毛回到了台湾,饱受疾病、事业、爱情的三重折磨。再手术后的第二天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自缢身亡,年仅48岁。

噩耗传来,王洛宾悲恸不已。将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推至天人永隔的两端。

于是,恍惚迷离之中,他写下了晚年最后一首情歌《等待》!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的内心是孤独脆弱的,穷极一生,都在寻找,寻找一份依靠,寻找心可以栖息的地方。


就向个小女人一样,偎依在强壮温暖的臂膊下小鸟依人。

一直寻寻觅觅,寻而不得,得而即失!

三毛的一生,是流浪的一生。可在她内心深处,也许早已厌倦了流浪,厌倦了一次次寻找,又一次次失去。

内心一直有个小火苗,需要呵护,当火苗熄灭的时候心都碎了。

正如三毛在《北方的候鸟》里这样写道: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她的文章其实都是她内心得显照!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撒哈拉沙漠   零分   撒哈拉   西班牙   德国   台湾   画家   内心   作家   照片   浪漫   女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