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2人幸存:一人返乡当村支书,一人享受师级待遇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不仅出现在课本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们,还曾因为是光荣革命事迹被拍摄成了电影传播到了大江南北,让所有的中国人民和爱国人士都看到了。

这五位同志的革命、勇敢,坚定和热血。如今的保定市狼牙山纪念馆内依然真实地记录了这历史事件,这五个人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首首爱国的可歌可泣的史诗和诗篇。

狼牙山五壮士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五人成功掩护了大部队撤离,最后和日军孤身奋斗直至弹尽粮绝。在最终的时刻,他们五人义无反顾地跳下悬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五人中曾有两人幸存

当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去之时,马宝林,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当即壮烈牺牲,而另外两位葛振林,宋学义却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后又被好心的村民救起,所以才能幸免于难。

后来他们二人仍然在为国家的建设而奔波,宋学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回老家担任了村支书,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而奋斗着,而葛振林还是选择继续在部队中战斗,最后以副师级退役,副军职待遇而告终。

宋学义

掩护主力撤退的七连

在革命的历程中,党的部队里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有着崇高的爱国心理,有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狼牙山五壮士

和其他英雄们不同的是,这五位壮士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以自身之力保存了民族气节,并没有因为深陷窘境就投敌卖国。时至今日,他们的故事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而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也是成了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分支。

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段,当年8月份,侵华日军加紧了向华北方面进军的步伐。他们必须加快自己的脚步。因为在欧洲和苏联的战场上的日军已经开始有了倒退的态势,所以他们开始集中兵力对晋察冀边区的根据地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

侵华日军

他们妄图利用在东方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态势作为起点,力压在苏联方面的失败。九月下旬,大约有5000多个日伪军整装待命,他们将要对北京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三光政策的扫荡,而他们此举的任务就是歼灭该地区所有八路军根据地的党政机关。

也就是说,日军此举是想毁灭我方的心脏。若是党政机关被摧毁,那么下属的军队将失去领导力,一定会在将来的战斗中自乱阵脚,所以他们的企图非常的奸险。河北的易县是他们首要的目标,因为那里地势开阔平坦,进行扫荡运动将会非常顺利,日军要以此作为起点,辐射周围所有我党的根据地。

侵华日军

为了一举消灭党中央,党政机关和各路军队,日本那边派出了三路部队层层围堵,将近5000人的队伍把易县地区团团包围,他们重兵压境,企图用这样的阵势让八路军吓破胆。所以一开始他们只是以恐怖的步伐慢慢缩小包围圈,等到所有的策略都已经准备就绪之后,他们才开始猛烈攻击根据地。

日军的前线计划早就已经被各路党政机关得知,在日军活动之前,这个根据地的领导就已经下了命令:必须要让大部队突围出去,把这个县城让给日军,让他们扑一个空,总比我方和他们在这里激战流血要好。可突围则就需要小股部队率先出去牵制敌军,因此,每一个根据地都会有一个小股部队掩护主力部队。

八路军

群众转移,并且他们还要留下来牵制敌军和迷惑敌军的走向,因此这样的小队大约是九死一生。当时晋察冀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将于9月24日转移,留下来负责掩护任务的则是一团七连

在命令下达之后,主力部队趁夜色悄悄转移,哪知敌人的火力太猛,主力部队一边前进一边还要和日军对打。这样行军就使得主力部队的撤退速度慢了下来,而日军步步紧跟、从不手软。

这时候,七连在电光火石之间窜到了日军的左翼,他们拿着最好的装备来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这时候的主力部队才获得了一丝喘息之军。因为日军发觉七连这边的方向有着炮火密集的武器,他们误以为七连才是真正的大部队,于是他们调转方向向七连转移。主力部队趁此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成功了撤退的出去。

图源网络

救走了主力部队,可是七连却深陷敌人包围,要知道七连可是全团最精锐的一个连队,上级派他们来护送主力部队撤退正是看中了七连战士上身上的丰富战斗经验和血性。

而此时敌军的主力正向他们赶来,若他们自身再不能够逃跑成功,恐怕要全连葬送在此,所以整个七连部队又再次成为主力,而这份主力必须再分出去一些小股部队,另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样的打法在抗日艰难的时候很是常见,以小换多是最普遍,也最节省有生力量的打法。

所以,在七连和日军交战之际,他们中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自愿当成掩护主力撤退的先锋,而这些被挑出来的班就是七连六班六班里有五名战士,也就是后来的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雕像

其实在最初他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七连的同志们是不同意的,以五个人的力量阻击那些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五个人执意去执行阻击任务。在苍茫的大地间,这五位壮士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撤退一步,拿起武器就向前奔去了。

马宝玉作为他们五个人的班长,一直带着他们往主力部队相反的方向跑去,而离他们越来越近的就是一座座奇崛的山峰,崇山峻岭中最高的那个就是狼牙山。

狼牙山的挽歌

此时的他们正在全力吸引着敌人的活力,全然不知他们已经走上了一条绝境。但即使就算他们知道前方是悬崖峭壁,相信以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也会头也不回地走下去。

狼牙山

晋察冀军的主力部队经常在附近的山峦中拉练,所以这五个人对附近的近况都非常的熟悉。狼牙山在平时也算做他们的训练之所,所以马宝玉带着五个人七拐八拐,一边回头打枪,一边将日军引往那丛林的最深处,而时不时响起的剧烈枪声真的让日军误以为他们五人奔走的方向才是七连主力。

在奔跑一段时间之后的日军果然上钩,他们的大部队渐渐冲着这五个人合拢而来,并且一直追到了最高的狼牙山上。看到涌上来的敌人越来越多,马宝玉欢欣地对同志们说:“咱们班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主力部队应该借此机会跳出了包围圈。可恨的是,日军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宋学义提了一个建议:“班长,咱们应该给主力部队多增加点转移的时间,不然我们五个人围着山头跑吧,把日军绕得团团转,这样七连撤退的时候就能松快一些!”

图源网络

“这个方法好,反正鬼子已经跟在了我们后边,干脆就让他们咬死我们,主力部队撤得越远越好,现在我们往狼牙山那边去,只要把敌人困在山的周围就能拖的越来越久,大家有意见吗?!”班长马宝玉的话音刚落,剩下的四位同志立即挺直胸膛大喊了一声:“没有!”

得到了同志们的支持,马宝玉欣慰地笑了一下。可是他心里的苦涩也油然而生,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狼牙山只有一条上山的路,也是唯一一条能下山的路。如果他们真的将鬼子引到了山顶处,那么他们就只能够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马宝玉他们顶着凶猛的火力往山上赶去,他们诱敌深入,发誓要把日伪军溜到山顶上,所以日伪军仍然以为这群人是七连的火力,开始对他们进行密密麻麻的打击。在战斗的过程中,他们五人已经不同程度地负了伤,但仍然一直在互相包扎,搀扶前进。

狼牙山五壮士影视形象

随着日军的火力网越来越猛,他们几个人子弹数也越来越少,所以围堵上来的日军也密密麻麻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马宝玉和他们五人已经到了山顶的最高处,而下面还在有着如蚂蚁一般的敌人。

两位老英雄的后半生

“没有子弹,那就扔石头!不要让一个敌人上来!”马宝玉一边捂着流血的腿,一边激动地向下扔石块,随后的四个人也紧跟着班长的步伐,他们两手抓着石块用力的投掷到爬上来的日军头上。

占据着地势的优势,他们很快就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此时敌军的领头人看到他们的“石头雨”很猛烈之后便开始往山顶上扔炮弹,企图用被炸飞的石子块将这五个人炸死。

经过一阵猛烈的轰炸,马宝玉其他几个人都气喘吁吁并且痛苦难忍。“同志们,主力部队已经成功转移,从战斗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坚持了五个多小时。现在日军已经层层围堵了上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弹尽粮绝的马宝玉坚定的对战士们问道。

狼牙山景区标注

其他四个人不约而同地回答他“绝不投降!”“同志们,我现在以6班班长的名义命令你们,不准当俘虏!”马宝玉喊完这条命令之后率先登上了高高的悬崖,随即便纵身一跃,而其他的战士们也跟随着班长的脚步跳下了悬崖。追上来的敌军最终是慢了一步,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而葛振林和宋学义二人被山腰树枝牢牢地挂着,后来逢当地的抗日根据地干部和村民救助,他们二人才能免于难。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得知后便授予这三名烈士“荣誉模范战士”称号,也给生还下来的葛振林和宋学义发放了荣誉勋章。

葛振林和宋学义获救后的合影

后来聂荣臻元帅还亲自接见了他们二人。从此之后,他们二人便带着三位同志的性命接受了领导们的慰问。在抗战结束之后,狼牙山那里树立了一个勇士纪念塔,以此来表彰他们五人的革命功勋。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在建国之后,宋学义因为身体原因便回了老家当起了村干部,他在那里开荒种田,带领着村民走向了一条致富道路。葛振林继续参与到了抗日战争中,甚至他还凭借着过硬的功夫在解放战争中一马当先,继续弘扬了他们“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

宋学义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了少校军衔,即使已经荣誉加身,但是他仍然在军队里奉献着自己剩下的半生岁月,葛振林就这样一路干到了副师极。

1986年,葛老将军重走当年的英雄路,他被众人一路搀扶到了狼牙山,当他坚持要去往山顶看看当年的场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再也没有少时的体力了。他只能望着那一座高耸的山峰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他是在怀念过去的革命岁月,更是在怀念逝去的三位战友。1971年,宋学义老英雄去世,2005年3月21号,葛振林老英雄也与世长辞,虽然老英雄们离开了人世,可是他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却永远的留在世人的心中。

离休后的葛振林担任了驻地十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可随着英雄们的去世,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也渐渐抬头。1996年,一篇描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横空出世。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春秋笔法暗指这五壮士其中有人因投敌而被杀。

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还是当年救了葛振林和宋学义二人的恩人余药夫出面才证明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真实事迹。由此可见,他们五人当年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令人震撼,以至于到了有人不相信的地步。

时至今日,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还在传承,他们五人身上坚定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地激励着后人,以他们为代表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也正因如此,党才能够带领军队在数次的战斗中节节胜利。

狼牙山五壮士雕像

百年风华,恰如今朝,正是有了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大好年华。历史虚无主义应该被抵制,英雄的功勋更不应该被抹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晋察冀   敌军   根据地   日军   掩护   同志们   主力   部队   待遇   敌人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