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即位就没有高宗李治什么事了—唐太宗14个儿子的不同人生(上)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唐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治武功,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儿子又都有怎样的人生呢?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即位的是第九个儿子高宗李治。母亲是长孙皇后。大家都知道李治上位完全是因为两个哥哥互相争斗,两败俱伤,他才当上太子。以前的文章我讲了太子李承乾和四子魏王李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主页看,今天讲讲别的皇子。

次子李宽(619-?年)

李宽的生母记载不详,应该是宫人所生。他出生不久,唐高祖李渊就把他过继给了李世民的五弟李智云,而这个李智云呢,一直跟大哥李建成在河东驻守,在李渊起兵时,李建成逃回太原,兵荒马乱就没有管14岁的李智云,结果被隋朝官员杀害了。李宽也就是承继李世民五弟的支脉,但是本人也早逝,贞观初年追赠楚王。

三子李恪(619-653年)



李恪为人英武果敢,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

李恪两岁就被爷爷李渊封为长沙郡王,李世民登基,被封汉王,后改封蜀王。蜀地益州是当时地位仅次于长安的富庶之地,可见对李恪的重视。

公元636年,唐太宗采取分封世袭制以巩固统治,把李恪改封吴王,并潭州都督、安州(湖北安陆)刺史。不到一年时间,李恪因游猎、损坏庄稼被御史弹劾,被太宗免去安州刺史。但不久李恪又被唐太宗任命为安州都督,并写信告诫他要谨慎处事,戒骄戒躁。这就是有名的《诫子书》。李恪听从父亲的话,学会自我克制,此后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他因过错被罢免的记载。

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储位之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李承乾逼宫被废,指控李泰谋储,太宗又贬黜李泰,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不久之后,唐太宗觉得李治太懦弱,便和长孙无忌商量要立最像自己的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舅舅坚持抗争,他说:“太子仁厚,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唐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并且告诫李恪以后要作为人臣辅佐李治。



也正是太宗对李恪的喜爱,招来了长孙无忌的忌恨。李治即位后,李恪作为最年长的兄长还是受到较高的待遇,官拜司空。但没过几年,高阳公主告发房遗直,其弟房遗爱为活命竟在长孙无忌的胁迫下诬告李恪谋反,李恪被冤杀。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后来长孙无忌家族被诛灭,这是后话。

李恪后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反,后代子孙也恢复了一定的皇族待遇。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奉李恪为先祖。

四子李泰(620-652年)

李泰之前讲过了。

五子李祐(621-643年)

李祐母为阴妃。李祐是因为谋反而被杀的第一人。李世民即位后,封李祐为楚王,后又改封燕王、齐王。

史籍记载李祐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太宗废黜他身边的长史,派曾经吴王李恪身边的长史权万纪去辅佐他。李祐宠信身边的佞臣,权万纪多次劝谏李祐,又多次周旋在太宗和李祐两边。后来太宗赏赐权万纪、批评李祐,李祐怀恨在心,与手下佞臣商议杀了权万纪。事情败露,权万纪上奏朝廷。唐太宗派人来齐州调查,并要求李祐和权万纪返京说明情况。李祐很害怕,派人杀了权万纪,并将其肢解。手下人劝李祐谋反。



643年,李祐征发城中15岁以上的男子,并自己任命官职,大开府库。太宗派李绩去征讨,并亲自手写诏书责备李祐。结果可想而知,李绩赶到齐州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把李祐押回长安,被赐死。

六子李愔(?-667年)

李愔(yin)是吴王李恪的同母弟,初封梁王,后改封蜀王。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被弹劾,屡教不改,唐太宗称他“不如禽兽铁石”。高宗时因哥哥李恪冤案也受牵连,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但不久之后,又改封涪陵王。后死于流放地。

后人评价,相比他的哥哥李恪,他更像一个纨绔子弟,好游猎玩乐,肆意妄为,屡遭贬谪,并受累于冤案。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样不堪的人生经历,才让他没有在皇家清洗案中丢掉性命,并得以陪葬昭陵。

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讲。关注我,欢迎评论,转发,点赞,收藏!

关注@融益读书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吴王   长孙   佞臣   楚王   冤案   宗派   久之   长安   刺史   太子   儿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