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痛失11位大将,单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对诸葛亮一生最真实的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章明了诸葛亮对于汉室的衷心。

诸葛亮一生为光复汉室做了许多努力,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带领蜀国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然说蜀国的的强盛离不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仅损失了十一员大将,甚至可以用惨败来形容,这次北伐同样成为了蜀国走向衰败的开始……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刘禅上书了一封《出师表》,道出了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存亡之秋也”,可见蜀国目前的形势并不好。

刘备白帝城托孤,随后病逝,继位后的刘禅荒废政事,忠奸不分,在刘禅的领导下,蜀国经济和军事非但没有发展,甚至是日益衰败。

相比于蜀国的日渐衰败,魏、吴两国此时却在飞速发展,经济、军事实力更是蜀国的数倍。魏国更是凭借自己中原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农业。

且魏国人才济济,更是有司马懿这等军事人才,如果蜀国再坐以待毙,日后必然会被魏国灭国。

正是因为蜀国内忧外患的局势,加之他为光复汉室的理想抱负,诸葛亮集结了十万大军,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北伐。

然而正是这一次的北伐,却成为了蜀国走向衰败的开始!

惨烈的北伐

建兴六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魏国政权不稳,正是北伐的大好机会,诸葛亮随即命赵云于关中进行佯攻,自己亲率主力进军祁山。

由于事出突然,魏军毫无防备,一时手足无措,致使陇右五郡有三郡在顷刻间失守,姜维、梁绪、等大将纷纷投降其余二郡则也是无力抵抗,只得死守,等待救援。

自此,诸葛亮首战告捷,士气大振。而魏国上下则是一时陷入恐慌。

正当蜀军高歌猛进之时,魏军也开始着手应对,曹睿亲自坐镇前线,张郃也随大军前来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深知魏军此番必定攻击蜀军的咽喉——街亭,正想派人去镇守,此时马谡主动请缨去镇守街亭。

其实,当时有许多将领不同意让马谡守街亭,他们认为马谡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担此大任。

但是由于诸葛亮平日与马谡关系匪浅,再加上他认为马谡确实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便力排众议,命马谡前去镇守街亭。

然而马谡终究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争场面,曹军杀到时的血腥场面让马谡一时不知所措,肚子里的文韬武略顷刻间化为泡影,甚至弃兵而逃。

最终街亭失守,蜀军咽喉被劫,诸葛亮的整个北伐计划因此大乱大乱!同时,赵云也出师不利,败于曹真,蜀军一时陷入了困境!诸葛亮为了保留主力,只得引兵退回汉城。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归。

回到汉中,诸葛亮必然要重整军心。蜀军纪律严明,因失街亭一事,诸葛亮只能命人将马谡斩首示众,便是有了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既有对马谡失街亭的惋惜与不甘,也有对此次北伐失利未能实现重创曹贼,光复汉室的的痛心与不甘。

与马谡一同被斩首的还有张休和李盛二位大将,也是因为违反军纪而对蜀军造成了损失被斩首!

此外,刘达、马玉、阳群、丁立、白寿,邓郃、阎芝等七位大将在前线阵亡。这七位大将也都是蜀国骁勇善战的高手。

还有一位大将,就是曾经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长山赵子龙!此时的赵云已年近七十,但仍骁勇善战,老将风采不输当年,虽在北伐有过多次胜仗,但最后还是败于曹真,在退守汉中后病逝……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痛失11名大将,光看这些大将的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经此一战,蜀国在三国争霸的局势中也变得更加的被动!

第一次北伐为何会失败

千年以来,都有人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议论纷纷,而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因马谡“街亭失守导致的北伐失败,然而并非完全如此。

蜀、魏两国本身就存在着根本上的差距——人口。魏国的人口数量是蜀国人口数量的六倍,这也意味着魏国的后备兵源要远远多于蜀国。纵使诸葛亮再如何的文韬武略,也难以对抗魏国如此庞大的军队。

纵使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等以少胜多的例子,也毕竟是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巧胜!而诸葛亮此次北伐并无这些条件的加持,打胜仗的几率并不大。

诸葛亮急于进军,没有考虑好粮草、军队部署的问题。一来诸葛亮年事已高,蜀国优秀将领又相继离世,蜀国逐渐败落,诸葛亮急于求成,想要迅速突破这一局面。

二来诸葛亮没有将大部队分散开来,庞大的军队数量更容易被对方察觉且不利于排兵布阵。

诸葛亮用兵遣将的错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派马谡去镇守街亭!

街亭乃蜀军咽喉要地,一旦失守,粮草便无法供应,首尾不能兼顾。

然而如此重要之地,却只让马谡一人带兵去镇守,街亭被攻破也是在情理之中。

事后诸葛亮欲挽回败局,六出祁山,均未成功,长年的北伐计划被全盘打乱。

所以,诸葛亮北伐即使存在成功的可能,但在魏国各方面实力远超蜀国的前提下,只凭诸葛亮一人,胜利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可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存在着很大的必然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惜。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复兴汉室,最后也是死于北伐。

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展现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再到五次北伐,更是展现出他光复汉室的决心!

如今依然有不少人在批评诸葛亮,说是蜀国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灭亡,都是他擅自作主北伐,如果此时蜀国休养生息,强化军队,未必不是魏国的对手。

确实也是因为诸葛亮北伐,在很大原因上加速了蜀国的灭亡。然而,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事事皆备,总会有失败的时候。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刘禅道明:“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短短几句,便是一位忠义之臣的一生所求。他也是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了这几句话。

虽然诸葛亮北伐失败,间接导致了蜀国灭亡,但是他一生忠于汉室,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值得后世尊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魏国   大将   汉中   祁山   街亭   汉室   出师表   蜀国   咽喉   军队   名单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