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保持中立-从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乌克兰的合作说起

从俄乌战争发生以来,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聚焦在这片广袤的东欧大地上。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乌克兰弱不禁风,三两下就会被俄军打倒,网上也流传出众多乌军失利,总统逃走的流言蜚语。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天里,人们发现,乌克兰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国家,乌军守住了基辅,抗住了俄军在夏季的进攻,并在最近两个月的战斗中转入攻势反推。

乌克兰军队和军工业虽然没有那么强大,但他们依然利用苏联时期的遗产,结合新世纪的技术,捣鼓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比如,乌克兰自制的PK-3和斯图纳格-P反坦克导弹战果并不比西方的“标枪”导弹差。乌克兰研制的P-30“海王星”反舰导弹也取得了击沉俄罗斯巡洋舰的战果。

这些迹象无一不在表明,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不堪。

而中国也在这场俄乌大战中也采取了中立态度,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毕竟,乌克兰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和中国的关系也不错,对中国的军工进步和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少贡献。

1,没有乌克兰,就没有001

在军工方面,中乌两国最大宗的交易产品便是001型航母。

这艘命运多舛的航母原本是前苏联在70年代末冷战高潮时,为应付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建造的第三代大型远洋战舰,也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二号舰。

它从1983年便下单建造,1988年成功下水,1990年被正式命名为“瓦良格”号。然而,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这艘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航母失去了用武之地,失去了继续建造的财政拨款,只能吃灰。

乌克兰政府曾一度打算让瓦良格号完工,然而它的财政却难以支持,何况黑海太小,没有用航母的需求,被低价卖给了黑海造船厂等待拆解。

1996年,黑海造船厂在没钱出拆解费,又为了缓解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向全世界寻求买家,打算用1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瓦良格号,而这便给中国实现航母梦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1995年,中船重工集团曾组队考察了瓦良格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中国还不富裕,军费也要省着用,不少人都觉得买航母太烧钱了。

更何况,当时中国海军大部分舰艇都还以炮艇,鱼雷艇和中小型驱逐舰为主,很难找得出几艘能给航母打下手的军舰配套组战斗群,因此,这次也就没下单。

直到1997年,中国才下定决心,通过香港创律公司才低调的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瓦良格号。

当时,同样对瓦良格号透露出兴趣的还有印度,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中国能够拿下瓦良格号,不仅是因为中方出手大方,更得益于当时中乌两国外交关系的融洽。

当时,乌克兰刚刚独立,百废待兴,克里米亚一度在1992年自行宣布独立,而中国政府在当时明确发表声明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中国还在后来的《布达佩斯备忘录》中推动了乌克兰的无核化进程,两国之间的经贸也在发展,乌克兰大量的军工人才也得到了在华工作的机会,因此乌克兰愿意与中国合作,卖航母给中国公司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有意思的是,中方在买得航母后并未获得全部的设计图纸,但乌克兰方面还是翻箱倒柜补全了图纸。且后来瓦良格号在途径马尔马拉海受到土耳其拒止时,还返回乌克兰港口休整了一段时间。

瓦良格号到达中国后,辗转抵达了大连造船厂,经过多年的改造和一系列的海试,最终加入解放军海军序列,成为了舷号16的001型“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母。

经过改装后的它,继承了苏联时代的船体和动力来源,拆除了反舰导弹发射箱,添加了与052C型驱逐舰相同的国产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国产船电设备。

防空,指挥能力大大加强,能够搭载包括24架歼-15战斗机在内的36架舰载机,即便不能与美国的超级航母相比,也是一艘难以忽视的海上巨兽。

而在后来,中国还充分利用来自瓦良格号的经验,建造了第一艘国产航母002型山东舰,以及003型福建舰,大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实力,让中国海军也有了可以远洋出击的航空平台,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可以说,没有瓦良格,就没有中国航母。

航母有了,还得有舰载机才能形成战斗力。苏联海军本来打算用苏-27K,也就是苏-33作为航母上的主力战机。

这款战机和苏-27血统相近,空重18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采用2座AL-31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搭载无源相控阵雷达,有12个武器挂载点,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最大航程3000公里。算是当时非常不错的一款舰载战斗机。

但苏联解体后,它也只造了11架原型机。中方一开始打算从俄罗斯那边购买苏-33,但没有成功。

后来得知乌克兰的尼特卡基地有原型机,便去商谈购买,毕竟,苏联时代的舰载机测试场地就在乌克兰。最终成功拿到了苏-33,而后来中国的歼-15舰载机,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苏-33的路线。

2,发动机之路

中国不仅从乌克兰买了航母和舰载机,还得到了一款影响海军发展的重大部件——燃气轮机。

世界上大多数常规动力军舰的发动机,无非是采用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这三种方式为军舰提供动力。

其中,柴油机具有省油,耐用,便宜的优点,适合作为中小型军舰或者大型军舰的辅助发动机。中国海军的护卫舰,以及常规潜艇都大量装备了来自德国,法国的MTU,SEMT柴油机。(国产船用柴油机都有德,法血统)

就连052C/D型驱逐舰也需要在低速航行时用更经济的柴油机提供动力。但柴油机也具有体积功率小,噪音大,燃料补给需要特定型号的缺点,不适合作为大型军舰的主力发动机。

蒸汽轮机单机功率较大,价格也不贵,皮实耐用,但启动慢,占用军舰空间的范围比较大。中国海军在新世纪之前绝大部分军舰都是用的苏式蒸汽轮机,比起西方军舰,明显动力不足。

而燃气轮机则是当今世界各国主力战舰采用的发动机。它虽然贵,但具有单机功率大,体积小,启动快的优点。这其中,美国通用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LM-2500型燃气轮机是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一档。

美军的巡洋舰,驱逐舰用着这款LM-2500,在高速航行方面优势明显,非常适合远洋作战。

中国海军要想建造更大的军舰,要想成为蓝水海军,就必须得拥有燃气轮机才能给大军舰提供更充足的动力。

中国曾在80年代从美国引进了几台燃气轮机,装在了052型驱逐舰“青岛”号和“哈尔滨”号上面,使得中国第一次有能力建造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战舰。

但后来由于中美关系出现波折,LM-2500没办法再从美国进口,而中国当时也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燃气轮机,让中国海军不得不重新用起了蒸汽轮机。

不过,中国很快就在乌克兰获得了一款足以满足需求的燃气轮机,这就是——UGT-25000。

这款燃气轮机是乌克兰曙光机械公司在苏联M80燃气轮机的基础上设计的新产品,比起LM-2500,它的体积更大,但功率并不差,在1单位的标准大气压下可以达到34.25%热效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和英美燃气轮机比肩的同类产品。

原本这款燃气轮机是用来给大型军舰安置的,但当时乌克兰海军接受的都是一些中小型舰船,俄罗斯也没有能力建造大型军舰(彼时俄乌关系尚佳),因此UGT-25000一出生就找不到用武之地。

但对于立志于造大舰,壮大海军的解放军来说,UGT-25000绝对是个好东西。

中国及时向乌克兰派遣人员谈判,最终在1993年与乌克兰签订了购买10台燃气轮机的协议,而且乌克兰还同意转让生产许可和相关技术文件,不少乌克兰的技术人员也来到了中国。

UGT-25000立即被用于052B型驱逐舰“广州”号和“武汉”号的身上,后来又装在了兰州舰,郑州舰,海口舰和长春舰4艘052C型驱逐舰上面。而052C正是中国海军第一款真正的盾舰。

中国引进UGT-25000之后,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1998年,中船重工便在此基础上开始国产化,于2004年完成了60%的国产化,并将新产品命名为GT-25000,日后又出了CGT-25M。

后来,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还在该基础上研制出了QC/QD-280燃气轮机,更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效能。

如今,中国海军的052C,052D和055型驱逐舰都在使用UGT-25000血统的燃气轮机中国驱逐舰也逐步实现了从5000吨到万吨的蜕变。可以说,这款燃气轮机为中国海军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直以来,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一直处于落后水平,技术突破难度很大。除开大型军舰使用的燃气轮机之外,中国还从乌克兰手中获得了RD-120液体火箭发动机,AL-222发动机和AL-25TLK涡扇发动机。

这其中,RD-120火箭发动机后来国产化,衍生出了YF-100和YF-115两款产品,被大量运用于中国的航天火箭领域。AL-222和AL-25TLK则在引进后被装备在教练机领域,大大改善了中国的航空航天效率。

3,两栖,补给舰也有份

中国海军在90年代时,缺乏高效的两栖舰艇,尤其是抢滩登陆的气垫艇,如果从头做起,又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乌克兰曙光机械公司开发的12322型“欧洲野牛”气垫艇就很符合中国的需求。

这款气垫艇满载排水量550多吨,用5台燃气轮机驱动,最高速度可达63节,航程在300海里以上,可以一次性运送一个连级陆战队。

如果运载车辆设备,则一次可以运送3辆主战坦克或者10辆装甲车,很适合在各种地形复杂的滩头登陆。

而且,它本身还搭载了2门30mm机炮和8座4联装的便携防空导弹,以及2门140mm的火箭炮,火力十分强大,完全超过欧美国家的气垫艇,完全可以在登陆时提供对地火力打击。即便不登陆,它也可以携带最多80颗水雷进行布雷工作。

中国从2003年便开始与乌克兰洽谈购买欧洲野牛,最终在2009年以3.15亿美元的价格从乌克兰购买了该气垫艇,并获得了它的生产许可和技术图纸。

外媒认为,中国最晚在2017年掌握了欧洲野牛的技术,实现了该领域的突破,目前,中国海军一共装备了6艘欧洲野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的另一款气垫艇726型“野马”,其实也采用了不少来自乌克兰的技术。726型气垫艇的发动机有UGT-25000的血统,后期的型号也参考了欧洲野牛的设计。

在远洋补给舰方面,中国海军也和乌克兰结下了不解之缘。

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在80年代曾建造了一艘3.7万吨级的油轮“南仓”号,后来被苏联海军要求改造为服务苏联航母的补给舰。结果苏联解体后,这事也不了了之,只改好了船体。

考虑到乌克兰海军也没有远洋作战的需要,这艘船也就只能继续在船厂里吃灰了,直到中国将这艘船买到手,并在2004年重新命名为“青海湖”舰,这才让它焕发新生。

中国海军要想走向远洋,不止要有能打的战斗舰艇,还得有可以提供军需的补给舰。中国在引进青海湖舰之前自主建造的第一代“鄱阳湖”号补给舰存在吨位小,动力不足,设备老,空间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而青海湖舰当时不仅吨位大,而且运力非常充足,一次能带9000吨燃油,还有6台起重机可以同时给3艘舰船提供补给,对中国海军来说是很优秀的后勤船了。

后来中国海军还在青海湖舰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建造901型综合补给舰立下了不少功勋。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中国与乌克兰在军工产业上有过密切的合作。中国在90年代和世纪之初从乌克兰购买武器装备不给了许多乌克兰企业宝贵的资金,对他们而言是雪中送炭。而来自乌克兰的技术装备也加快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

一直到2014年之前,中国都是乌克兰军工业最大的客户,马达西奇,曙光机械等乌克兰军工企业都是中国同行的老朋友。

4,结语

在经贸方面,中乌两国也在积极合作。

中国长期是乌克兰的第二,或第一大大贸易伙伴,也是乌克兰最大的进口来源和第三大出口对向,以及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中国每年都要从乌克兰进口大量的能源,矿石和粮食。

比如,在2021年,中国就从乌克兰进口了824万吨玉米,321万吨大麦,以及1740万吨铁矿石。

在今年俄乌战争爆发前,中国对乌投资总额约为90亿美元。中国招商集团在敖德萨港口还拿下了一块码头,中粮集团还在乌克兰建设了10座太阳能电站以及若干粮食中转仓库。当然,随着“特别军事行动”展开,不少成果已经灰飞烟灭。

总而言之,自1991年乌克兰建国以来,中国与乌克兰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乌克兰军工界的支持对中国加快国防现代化,做大海军实力贡献突出。

而从中乌两国的利益来看,中乌两国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是完全不接壤的遥远国度。因此,尽管俄罗斯与中国关系也不错,但在这一次俄乌战争中,中国不应该全面倒向俄国。保持中立的立场,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政府也一再敦促双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不希望看到战争。若有一天俄乌战争结束,中乌两国的正常合作也可以继续进行,中国企业还可以借助乌克兰的战后重建,再续一段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乌克兰   中国   燃气轮机   苏联   气垫   军舰   驱逐舰   军工   航母   中国海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