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下乡插队落户十年,她给父母带回一个倒插门女婿



下乡插队的第四个年头,济南女知青史丙红就喜欢上他们三队的记工员宋清阳。宋清阳虽然是小学文化程度,可他勤劳善良,长相也好,还会写毛笔字,唯一的缺点就是家里兄弟多(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当时得知女儿和农村小伙子处上了对象,史丙红的父母那是极力反对,说什么都不让女儿在农村恋爱结婚。后来史丙红带着农村丈夫和孩子回城,还被父母拒之门外,幸亏史丙红脑子好使反应快,她略施小计父母才让她进门,史丙红在农村插队落户生活了十年,最终带着自己的农村丈夫和孩子回到了城里。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史丙红下乡插队说起。

史丙红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她是1970年春天到鲁南地区的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到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一共有五十二人,史丙红他们十一名知青(六名男知青,五名女知青)被分派在宋家沟大队第四生产小队,五名女知青暂时借住在社员武东魁家的两间东厢房里。

图片来源网络

武东魁家只有两个闺女没有儿子,大闺女叫武大玲,当年二十一岁,二闺女叫武二玲,当年十七岁。家里来了济南知青,大玲和二玲都非常高兴,她姐妹俩帮着女知青们收拾房间,摆放行李,武二玲还把她们家的热水瓶提到知青们居住的东厢房里,给知青们每人倒了一碗热水。

武东魁家前院(前邻居)是宋长耕家,宋长耕家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宋清山,当年二十二岁。二儿子叫宋清水,当年十九岁。三儿子叫宋清阳,当年十七岁。当时武东魁家的大闺女正和宋长耕家的大小子宋清山处对象,武东魁也很喜欢宋清山,可他却给宋长耕出了一道难题,非要宋清山做他家的上门女婿。

宋长耕是个很传统也很固执的人,他觉得让儿子跟人家做上门女婿是不光彩的事情,也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让大儿子做倒插门女婿。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婚事搁浅了,谁家也不肯让步。

为了缓和这个尴尬局面,宋清山就撵着他三弟宋清阳去帮着武东魁家挑水干零活,有时还帮他家扫院子。武东魁看宋清阳长得也不赖,还很勤快,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宋清阳说:“清阳,你大哥不愿做我家的上门女婿,干脆你来吧,俺家二玲比她姐长得还好看哩。”“叔,这可不行,我大哥不成家,我和我二哥都不能先成家,哪有隔着灶台上炕的道理呀。你要是让大玲姐嫁到我家,兴许我爹就同意让我二哥做你家的上门女婿了。”宋清阳的天真和认真让武东魁无言以对,他只能苦笑着摇头。

自从武东魁家来了插队知青,宋清阳每次给武东魁家挑水,也会顺便帮女知青们挑两担水,一来二去,五名女知青也就和宋清阳熟悉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清阳哥。

一晃就是大半年的时间,武东魁看宋清阳天天帮他家挑水扫院子,也常看到他家大闺女和宋清山在一起,武东魁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不再要求宋清山做他家的上门女婿了。武东魁之所以痛快答应了这门亲事,应该还是被宋清阳感动了。

那年秋后,队里为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点,知青们都搬到知青点吃住了。等知青们搬走了,武东魁也就打发大闺女出门子了,武大玲嫁给了宋清山,成了宋清阳的大嫂。

宋清阳的大哥完婚后,宋清阳还照样去帮着武东魁家挑水干零活,他还真想着让他二哥娶武二玲,只有他二哥娶上了媳妇,才能考虑他的婚事呀。有一天武东魁笑着对宋清阳说:“清阳,以后给我家挑水的事情让你大哥来吧,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不会让你二哥做我家的上门女婿的,也不会让你做我家的上门女婿。”

其实,宋清山也知道他大哥娶了武大玲,他也就完成任务了,武东魁绝对不可能把两个闺女都嫁给他们老宋家,他们周边村子还真没有这样的先例。宋清山之所以继续给武东魁家挑水,他是怕武东魁家说他没长性,过河就拆桥。后来宋清山天天给他老丈人家挑水了,宋清阳也就不去了,他多次在他哥面前诉苦:“哥,为了让你娶媳妇,我挨了一年累,你看这衣裳都磨破了。”宋清山笑着说:“赶明我让你嫂子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褂子(上衣)。”

没多久,宋清阳果真穿上了一件新上衣,还有一双新布鞋。

不给武东魁家挑水了,宋清阳空闲时间就到知青点来玩,知青们都是城里人,有文化也见过世面,宋清阳很愿意听知青们讲省城的生活故事,他都十七岁了,还没见过火车呢,更别说坐火车了。

每次到知青点来玩,遇到知青们挑水或劈柴,宋清阳都会帮着知青们干,有时还帮着知青们拉磨推碾子。知青们都很喜欢宋清阳,史丙红还把自己的一只钢笔送给了宋清阳,因为宋清阳是队里的记工员,她不想看着宋清阳天天拿着一截铅笔头为社员们记工分。

一支钢笔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宋清阳却把史丙红送他的那支钢笔当宝贝,平时记工分都舍不得用,隔几天就拿出来看一次。因为那支钢笔,宋清阳从心里喜欢上了史丙红。

1974年秋后的一天,那个月正好轮到史丙红为知青们做饭,吃过早饭,史丙红用胶轮车(独轮车)推着两袋子粮食到公社驻地的磨坊去磨面,宋清阳原本想帮她去磨面,可那天队长正好带领社员们到村东那块拐把子地推石头垒砌地堰,宋清阳就没好意思跟队长请假。

中午收工后,宋清阳路过知青点,看史丙红去磨面还没回来,他觉得不对头,从宋家沟到公社驻地八里路,来回的时间两个小时绰绰有余,这都快五个小时了,两个来回都够了呀。宋清阳也没回家,推着他的独轮车就往公社驻地方向跑去。

快到公社驻地的时候,宋清阳远远就看到了站在公路边左顾右盼的史丙红,原来她在回来的路上,轮胎没气了。史丙红在公路上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看看路上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史丙红都快急哭了。

突然看到宋清阳推着独轮车跑来了,史丙红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惊奇地问宋清阳:“你是来接应我的吗?”“是啊,专门接你来了。”宋清阳笑着回答。

史丙红和宋清阳把磨好的两袋子面粉抬到宋清阳推来的独轮车上,又把没气的独轮车抬到宋清阳的独轮车上,她又问宋清阳:“你咋知道我的车子没气了?”“你不知道我能掐会算吗?我算出来的啊。”宋清阳的风趣幽默把史丙红逗笑了,她没再说啥,跟在宋清阳身后往宋家沟跑去,知青们还等着她做午饭呢。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过了没多久,宋家沟小学需要一名代课老师,大队书记就让史丙红去学校当了代课老师。史丙红刚到学校当了几天代课老师,宋家沟大队又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刚当上代课老师的史丙红不好意思再争这个招工名额,一名叫李友芹的女知青去公社供销社当了售货员。又一次失去了招工的机会,史丙红难受了好几天。

之后的日子里,宋清阳还是经常到知青点来玩,每次来知青点,他都会找个借口和史丙红说上几句话,还鼓励她说:“史老师,咱村里的孩子们都说你讲课最生动,唱歌也最好,学生们都愿意听你讲课,更愿意让你教大家唱歌。”

可能是宋清阳的鼓励起了作用吧,史丙红渐渐喜欢上了教书这个职业,她也渐渐爱上了高大帅气、勤劳善良的宋清阳,一对青年男女就这样坠入了爱河。

1975年1月末,史丙红回济南探亲,她把自己喜欢上农村青年的事情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都不同意她在农村恋爱结婚,因为当时已经有好多知青通过招工或其他途径进城了,史丙红的父母也非常希望她尽早回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农村生活一辈子。

转眼就到了1977年春天,在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济南知青还剩下了十五个人,宋家沟四队还剩下了三个人,两名男知青和史丙红。这期间史丙红也有一次招工进城的机会,可她放不下宋清阳,史丙红就把招工进城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知青。

那次从济南过春节回到宋家沟,史丙红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父母不同意她在农村结婚,她就来个先斩后奏,等自己和宋清阳领取了结婚证,生米煮成了熟饭,她父母也就没有办法了。

1977年秋后,二十三岁的史丙红和二十四岁的宋清阳领取了结婚证,办理了简单的婚礼,一个省城知青,就这样嫁给了一个农民。婚后,史丙红给她父母写信,把自己和农村小伙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回信说: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闺女,从今往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们走我们的独木桥……

一直到了1979年年末,在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都陆续回城了,宋家沟还剩下史丙红一个插队知青,史丙红也想回济南,她也想念她的父母,可她的父母还是不肯原谅她。

还有五天的时间就要过春节了,史丙红抱着一岁的儿子,拽上宋清阳就回了济南。可到了济南,史丙红的父母说啥也不让她进家门。看邻居都出来围观,史丙红小声对她母亲说道:“妈,你看人家宋清阳长得多好啊,人家有文化还是小队会计,她父母也说了,只要咱家需要,可以让宋清阳当咱家的上门女婿。”

围观的邻居们也都夸宋清阳长得高大帅气,像个男子汉,还夸史丙红有眼力,找了这么好的男人。史丙红的父母可能是怕邻居笑话,也可能是听了女儿说的那句话,可以让宋清阳当他家的上门女婿,史丙红的母亲就没再说什么,她接过史丙红怀里抱着的孩子,转身进屋去了。史丙红的父亲也接过了宋清阳提着的提包,默默进屋了。

吃晚饭的时候,史丙红的母亲小声问史丙红:“你说的是真话,他真给咱家当上门女婿啊。”“这能瞎说吗,我公公婆婆都同意,清阳也愿意,他家哥三个呢。”史丙红跟宋清阳递了一个眼神,小声对她母亲说道。

就这样,史丙红略施小计,她父母总算同意了这门亲事。

1980年秋天,史丙红的母亲办理了退休手续,史丙红接了她母亲的班,在济南国棉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史丙红的丈夫和孩子也回到了济南,和她父母住在一起,宋清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上门女婿。

回到济南后,史丙红的母亲帮忙照看孩子,宋清阳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在蔬菜批发市场帮着雇主运送货物,后来认识了一位饭店老板,他就一边帮老板采购蔬菜,一边在饭店学炒菜,三年后他就能独自上灶了,饭店的顾客都说他炒的菜更有味道,特别好吃。

到了1991年春天,经过饭店老板的同意,宋清阳在历城区一个不太繁华的路段租赁了一个门面房,开了一家小饭馆,当起了老板。到了1998年,宋清阳的饭店已经初具规模,能举办生日宴,也能承办二十多桌的婚宴了,还有几个包间。下岗后的史丙红在饭店当了老板娘,管起了钱匣子,她还把几名下岗的工友请到他们饭店里做工。

目前,史丙红和宋清阳都成了甩手掌柜,饭店的生意由儿子儿媳打理,他老两口没事就到郊外走走,偶尔也到饭店看看,亲朋好友都非常羡慕史丙红老两口,大家都说史丙红有眼力,在农村请回来一位财神爷。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故事,史丙红很感慨也很开心,她说当年和宋清阳结婚,真的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不说别的,光一同去插队的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就够她承受的,主要原因还是那时的城乡差别太大了。要像现在,农村那么美丽,农民那么富裕,她的父母也不会阻止她和农民结婚了。好在当初自己想出了上门女婿这个策略,要不然,父母是没那么容易让她进家门的。

当年知青们居住的房子图片来源网络

是啊,这事史丙红也不能怨恨自己的父母,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呀。要怪还是怪那个年代吧,主要是那时候农村太穷了,太落后了,要像现在这样,农村那么美,农民那么富裕,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想想从前的贫穷,看看现在的富足,真的是两重天啊。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插队落户   知青   女婿   独轮车   父母   济南   闺女   大队   往事   饭店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