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许昌小火车西站:建个特色小铁路博物馆咋样?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56站:许昌小火车西站

没落的许昌小火车西站:建个特色小铁路博物馆咋样?

文·图‖梁耀国


以前来小火车西站,拍拍候车室,拍拍水塔,拍拍道岔,拍拍横跨于灞陵河上的铁路桥等老铁路设施,不疼不痒地哀叹一番,扭脸就走了。

这几日,我突然萌生出想写一写它的想法,就又来了。

一个晴好秋日的下午,我骑着车子,过王月桥,过三李村,直奔小火车西站而去。到了目的地,我一边拍照,一边等住在这里的老职工。(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曾归国家八机部管的许昌“一内燃” )

约四时许,一蹬着三轮车前来浇菜的老太太告诉我,住在这里的赵本灿是站上的老职工,你要是问他,他能给你说个一二三。我暗自一喜,连忙追问,咋能找到赵先生。老太太说,他老两口骑车进城了,你在这里等着,他们到不天黑就回来。

我怪听话,车子往赵先生家门口一扎,耐心等起来。

将近五点时,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赵先生带着老伴,回到家里。

说明来意,赵先生热情地搬出两把椅子,坐在院子外面的泡桐树下,边回忆,边给我讲起他记忆中的西站故事。

1970年,小火车西站筹建处成立,由咱许昌地区投资兴建,主要是修许昌到禹县(今禹州)这一段,简称为许禹铁路。小火车东站要比西站早修个一两年,大概是1968年1969年前后,由周口地区投资兴建,主要是修许昌到太康这一段,简称为许太铁路。我是1971年复员分到西站筹建处的。基建处在王月桥南边,现在里面盖了三栋家属楼。

下图:候车室。



我老家是襄城县颍桥的,1969年应征入伍,在北海舰队所管辖的蓬莱当兵。复员那年,我父母已经过世,无依无靠,组织上特殊照顾我,才把我分到这里。到了1973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城市的兵复员回城市,农村的兵复员回农村。就冲这一点,我觉得我是十分幸运的。(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一位英雄,一座古桥,成就了一座小镇 ;2.咱许昌苏桥的传奇故事,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我是四九年人,分来时只有22岁,算是个小青年吧,但我在部队入的党,是名年轻的党员。那个年代,特别重视个人的政治面貌,由于我的党员身份,一到筹建处上班,单位就把领工的任务交给了我,站办公室、候车室、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等,不少工程都是我领着来自太康的建筑队干的。

不管是在老家,还是在部队,咱从未搞过房建,标准的门外汉。上班后的头两个月,由老师傅领着,手把手一点点教,里面的路数很快就学会了。之后,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凭着一股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的干劲,开始领着一帮人盖房子。每天拿着图纸,拿着派工单,把当天需要用的砖瓦灰、梁檩椽从筹建处领过来,现场看着它们一一用到房子上,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最先盖的是车站办公室和职工食堂。西边这两排排房,是车站的办公场所,大概有一二十间。东南角这所带天窗的,是职工食堂,共八间,其中管理员一间,伙房三间,餐厅四间。

之所以先盖它们,一是筹建处离这里远,办公室盖成搬来后,领导可以深入工地现场指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来回奔波之苦。二是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站上的正式工和临时工,加起来二三百人,吃饭的事最关紧,如果解决不好,必定影响工期。

红机瓦房盖好后,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跑来参观。要问为啥这么吸引人,还不是那时的农村人穷,十有八九住着草房,哪儿见过这么气派的好房子。

下图:曾经的筹建处,如今的家属院。



那时间,国家是按工种供应粮食,线路工下力大,吃得多,供应的也多,一月是47斤。巡道工、站务员次之,一月都是38斤。售票员最少,一月只有35斤。另外,每人每月供应8两油,买白面粉一斤是一毛七分九。我记得这么清,是因为我还管过伙房,去粮店买五十斤白面,拿十块钱,四舍五入,刚好找你一块一。

食堂吃饭很便宜。清早,一分钱打一份咸菜,馒头二两四分钱,即使吃仨馒头,也就一毛二,一碗稀饭一两二分钱。这样算下来,吃一顿饭也就花个一毛五。

想改善生活了,豆腐烩萝卜,或豆腐烩白菜,一份一毛五。炒肉片更贵些,一份三毛。

食堂的饭菜价格不能定太高,是有原因的。拿我来说,我当兵回来,算是一级工,月工资是32块钱。男学徒月工资是21块整,女学徒比男学徒每月多拿六毛,这六毛是女工卫生费。说起这,站上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个男职工叫王平利,造工资的人一看这个名字,以为他是女的,就给他多造了六毛钱。等发工资的时候,才发现把他的性别弄错了,随后把多发给他的六毛钱又要了回来。

作为新成立的单位,绝大部分职工没成家,都是单身,都在食堂吃,所以一到开饭时间,这里热闹着呢。餐厅的桌子不够使,这拨吃了那拨吃,有些心急的,干脆端着饭碗来到外面的空地上,和农村的饭场差不多,不讲究了,也是蹲着吃。

比较而言,正式工干的活相对轻一些,临时工干的活相对重一些。因此,临时工的工资略微高些,日工资为一块两毛五。

临时工都是农村出来的,每天给生产队缴八毛,生产队记工分,将来生产队按工分分粮食。实际上,临时工辛辛苦苦干一天,自己落到手里只有四毛五钱。过去,挣钱门路少,就这点钱,也比在家种地强太多。哪天馋了,他们花一毛五买个煮熟的猪蹄,花一毛钱买杯散酒,一吃一喝,得得劲。搁在农村,逢年过节也不一定吃得上喝得上。

西边的站房和东边的宿舍,基本上是与办公房、职工食堂同时建的。

站房包括候车室、售票室、派出所值勤室、司乘人员值班室、货仓等。若我没有记错的话,从西站到禹县的客车票价是五毛,东站到禹县的票价是六毛,正好多了一毛钱。

下图:站台道岔。


客运,只通到禹县县城。货运,通到禹县西部的四矿、五矿、凤翅山煤矿,以及石子厂。后来,说要延伸到郏县县城,结果修到郏县地界,就不再往前修了。

宿舍虽然盖了几排,仍然不够住,最紧张的时候,一间房子敢住十来个。没有床,草苫、席子地上一铺,被子身上一裹就睡了。后来,宿舍逐渐宽裕了,安排四个人住一间房。

一开始,线上跑的有20吨、50吨两种蒸汽机车车头。开蒸汽机车需要仨人,一名正司机,一名副司机,还有一名专门加煤的司炉。咱禹县产的煤大多是烟煤,燃烧后烟大煤渣大,而且热量也低。基于这点,蒸汽机车烧的都是山西煤,人家的煤虽说贵些,但耐烧,热量高,煤渣很少。每次发车前,要先装一车厢煤,然后开到水塔下,将水箱加满水,再出发。到禹县后,如果继续去矿上,还要再加一次水。

省汽修曾出过160马力的内燃机机车,用的是解放牌机器,仅能拉动一节15吨的车皮,我们都戏称它小屎壳郎。因其马力太小,上马没多长时候就被淘汰了。随后换成380、400马力的大内燃机机车,一直用到小火车停运。

相比较而言,内燃机车没有蒸汽机车有劲,没有蒸汽机车省钱,好处是开着省劲,少一名司炉,还干净卫生。

省汽修生产车头,位于许扶路上的窄轨厂则负责生产车厢。如今实事求是讲,窄轨厂出的车厢,质量真的不怎么样,不是这儿出毛病,就是那儿出毛病,光承修了。

为方便生产出来的车厢及时投入运营,还专门往该厂修了一条专线。谁知小火车还没停运,它就先破产了。正如人家所讲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看来一点都不假。

中国的火车有两种,即大火车和小火车。大火车走的是标准轨,两轨轨距是1435毫米。小火车走的是窄轨,两轨轨距是一米。大火车归国家铁路局管,小火车归咱河南省地方铁路局管。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又分许昌、新郑、周口三个分局,自然而然,咱西站归许昌分局管。

前面已经说过,许昌东小火车站原先是周口投资兴建的,每次运煤、运石子到那,都要换车头,非常不方便。听说东站要划给许昌分局,周口还不愿意,后来都归省局管了,它也不好再说啥。

下图:职工宿舍。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几年,应该是建站以来最红火的时间段。经济大发展,离不了电,发电又离不了煤。南方经济发达,急需大量的煤。借着这个大好形势,我们用小火车将禹县的煤运出来,然后倒腾到大火车上,贩卖给南方的火电厂。这期间,每天要往禹县煤矿上发十二对列车,运量大时,还要再加两对。水塔北边,原有五股铁道,为了满足运力需求,又加两股道,变成七股道。你看铁道边的那一排电线杆,那时上边各安一盏200瓦的水银灯,一到晚上,这里亮如白昼,一派繁忙景象。

西站的货场在小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今洞上村、前刘村、后刘村的地盘上。煤车一开进货场,这几个村的村民一拥而上,一锨一锨,有从小火车车厢里卸煤的,有往大火车车厢里装煤的。卸煤省劲,装煤费力,他们像打好套机似的,这车你卸,下车他卸,谁都不吃亏。

一卸一装,这活看着又脏又累,却两边挣钱。正因如此,这几个村的村民有了这个挣钱门路,与周边村子相比,最先富起来,率先盖起了两棚楼。一个货场,带富几个村,这也算是造福一方吧。

西站是随着运输市场的彻底放开而慢慢没落的。赵先生沉默了片刻,继续说,八几年九几年,缺少铲车之类的大型机械,装煤卸煤全靠人上。空车皮开到矿上,装满后运到许昌,卸下来,再往大火车上装。运到地方,又要卸车,又要装车,最后才到火电厂。你算算,这个过程有多繁琐。汽车呢,在矿上装好车,直接运到目的地,自卸车“呼啦”一倒,完事,省工省力。

一旦失去竞争优势,你离垮台也就不远了。你瞅现在,候车室租给人家当仓库,站台上被人开成了菜地,这片房子十有八九空闲着。前段时间,有人来量过,不知是不是要卖地皮哩。

这么好的地块,长久闲置着也不是个事,你觉得咋样好?我插话反问道。

赵先生想了想,西站所有铁路设施尽管破旧不堪,但基本保存完整。假如稍加整治,站台里摆上各个时期的火车车头、车厢,将这里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小铁路博物馆,恐怕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肯定吸引人。可惜,咱平头老百姓人微言轻,嘴上抹石灰——说也白说。

听罢,我笑道,我帮您呼吁一下吧,但愿心想事成。

下图:赵本灿先生。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许昌   西站   周口   火车   候车室   临时工   机车   老家   食堂   博物馆   职工   铁路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