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汉奸叶蓬被执行枪决,临刑前请求打准点,死后还有一个愿望

在提到人类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德时,坚持与勇敢总是最先被提起,并受到人们的追求与喜爱。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拥有这两种品质的优秀革命者,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并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终身,可以说,这样的坚持就是一种勇敢。

但除了他们这些值得敬佩的先辈外,在那段混乱而黑暗的岁月中,也曾出现过许多趋利避害的人,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管国家与同胞的人,他们委身于侵略者或反动派,曾获得一时的权势地位。

但在革命成功之际,他们的结局也就已经注定。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委身于汪伪政府的“汉奸”,他的名字叫叶蓬。

1901年的一天,叶蓬出生在湖北一个名叫叶家湾的地方。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渐渐长大,并在周遭环境的影响下拥有了一颗浓烈的爱国之心。

在人生的前半段时间里,叶蓬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与“汉奸”几乎毫不相关。在血气方刚的年纪里,叶蓬眼见自己的国家不断衰落并受到欺辱,心中也曾燃起浓浓的报国之心。

为此,他不仅早早就加入了学生军,后来更是以突出的表现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在军官学校中,叶蓬接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并最终在17岁那年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军事方面的人才。

17岁的叶蓬对未来充满光明的期待,他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会受到重用,并将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很快,现实的残酷就打破了他美好的幻想,并将他推往了多年的落寞之中。

在从军校毕业后,叶蓬被分配到了北洋军中任职,但由于自己出身南方,很难在大部分都是北方人的北洋军中出头,所以叶蓬在当了几年监狱长之后只好落寞回乡,并在地方部队度过了长达八年的时光。

在这八年里,叶蓬无数次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并在这种不满中逐渐生出了别样的情绪。他渴望功成名就,渴望获得身份地位,为此他甚至不惜放弃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并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抛诸脑后。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叶蓬在几经辗转之后,最终选择了加入汪伪政府,并成为汪伪所创办的军校的教育长。在这之后,叶蓬一直在汪伪政府中任职,并逐渐升任为师长、参谋本部部长等职。在这个过程中,叶蓬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地位与权力。

但与之相对的,是他也同样在汪伪政府的安排下做了许多不利于国家与人民的事情。曾经的热血青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奸”,一个时代对于人的浸染在叶蓬的身上清楚地体现出来。

都说汉奸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在叶蓬身上也同样适用。

在日寇节节败退后,叶蓬逐渐发现了自己处境的不利,并开始寻求转圜的方法。但令叶蓬感到恐惧与失望的是,由于汉奸的身份已经深入人心,且多年来坏事做尽,他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为自己辩白的能力。

在1947年被捕后,叶蓬很快以“汉奸罪”被判处枪决。在判处结果下发后,叶蓬终于清晰地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他无法挣扎,也无力挣扎,只能等待枪决之日的来临。

此时的叶蓬再一次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胸怀爱国之志。他不禁问自己,如果当初坚持下去了,是否今日会有不同的结局,但回答他的,只有时代的叹息。

在执行枪决之前,叶蓬仍一直在否认自己“汉奸”的身份,对于他而言,这或许是对他荒唐人生最后的安慰与挣扎。

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自己死后能够不被喊为“汉奸”,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如他期待的那般实现。在枪决当天,叶蓬的心情一片灰白,他难得放下尊严,苦求行刑人员把枪打得准一点,而在枪响之后,属于他的人生也终于画下了句点。

在悠长的历史之中,叶蓬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但这痕迹却是污点,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汉奸   北洋   伪政府   爱国   军中   军校   愿望   地位   身上   身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