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后统计,打不过志愿军的理由,太多人被中国人打成了精神病

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我当了一辈子兵,无论德国、美国还是苏联步兵都交过手,可要说我最佩服的还得是中国步兵。”

这是1975年,英国上将霍利克对志愿军的评价。

这位上将一生鲜有败绩,到1982年时便因战功升任北欧在北约方面军的总司令,却唯独在朝鲜战场上栽了个大跟头。

在碧潼战俘营里,他整整待了2年,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国内,不过精神状态不错。

和他比起来,他的同伴情况就糟糕得多了。许多人精神失常,有的目光呆滞沉默寡言,有的疯疯癫癫神志不清,还有的半夜被噩梦惊醒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战后资料显示,朝鲜战场上有3.5%的英军患有精神类疾病,按照8万的参战人数来算有近3000人是精神病人。

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英军到底遭遇了什么?

01

英军兵源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军事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在二战期间,英军甚至能和德国打出1:1.2的战绩。

在当时,除了英军和美军外,几乎再找不到一个可以和德军正面刚到这个程度的。

可偏偏到了朝鲜战场上,他们却都一个个“龟缩”后方,能不打就不打,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精神病。

这时候有人猜想,很可能是因为英军这批兵源有问题,里面存在大量精神病人,但英国官方很快否定了这一点。

那时,英国的参战人员有八成以上参与过二战,基本上所有人都服过役,属于A级预备役,综合来讲身心各方面的素质非常拔尖。

并且,按照英国的征兵程序,战前他们会首先对士兵进行一个长达3月的调查,着重查看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否存在异常。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在刚刚抵达战场时,英国人是非常正常的,英军精神疾病就发生在战争期间。

02

英军精神病数量众多

初到战场时,英国人的对手是没有经过什么系统训练的当地人民军,他们就像砍瓜切菜一样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那时,他们还是志得意满的,甚至有人还在日记中写道,自己沿途记录了许多风景,等回国就要与自己的家人分享,届时他们还将收到自己带回的土特产

可不久后,整个英军内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志愿军抵达了战场。

在此之前,他们并不认为中国会参与这场战争,也并不觉得这次出兵会给自己带来多严重的影响,甚至叫嚣着:英国一个团就抵得上中国一个师。

却没想到,那号称150年来从没打过败仗的格洛斯特营被全歼,被寄予厚望的英军皇室坦克营也全军覆没。

坦克营89%的阵亡率让他们感到胆寒,死亡的阴影顿时笼罩在了英军的头顶。

看着昔日在一起喝酒打闹的战友,下一刻便毫无生气,有的甚至四肢分离,这让他们一个个地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人甚至产生了应激反应。

自1951年后,英军心理患病人群的数量迅速增加,到8月底,患病总人数已超16000人,对比起英军的参战人数,这个数字令人心惊。

1950年12月,中英第一次交手到次年11月,仅仅前往日本疗养的英军精神病患者就有550多人,而这些能得到机会被撤离战场治疗的基本都是重症病人。

这也就是说,实际上的发现或者没发现的精神病患者可能更多。

03

战争应激创伤

在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后,相当一部分士兵和军官都会患上战争应激创伤,有的症状较轻,只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厌战。

而有的则格外严重,思维混沌、记忆倒退、语言功能丧失,性格变得格外暴烈或者沉默,甚至表现出强烈的自杀倾向。

但当时各国对战后心理的研究并不算深入,往往以为那些只是生理原因或者士气低下造成的情绪低迷。

英国也是如此,直到1952年,因为精神病患者数量大增。

经过一些列调查后,英军医疗部的一位上校讲道,人们情绪焦虑、压抑时,人们便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比如肠胃功能紊乱、血管舒张或者收缩。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算,英军里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绝对不止3.5%。

04

英军战俘日记

对于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英国士兵来讲,战争形势的好坏并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他们仍如往常一样,戏弄俘虏的朝鲜士兵,对他们进行殴打、虐杀,俘虏们的血液和哀嚎响彻在整个营地。

这对于处于崩溃边缘的那些士兵来讲,无疑是巨大的刺激,他们担心将来某一日自己也是这样的下场。

士兵阿什利·克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现在的他们对生命没有一丝敬畏,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肆意收割着他人的生命,没有丝毫负罪感。

如果某天,自己也成为了俘虏,又将面对怎样的命运?

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他不想再战斗下去,看到血液时总是不停干呕,身体也会小幅度抽搐。

不久后,阿什利因病情严重,被送往了在日本的医院中进行治疗。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在与志愿军的对战中,英军牛津营看到同伴一个个倒下,直接率领剩下的人全部投降。

精神崩溃的不只是士兵,还有军官。

一位军官在看到,曾当众吼道,自己受够了这种生活。此刻,他定是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可惜的是他再没能回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英军崩溃的原因有了一定想法了。

05

精神病原因

关于其中的原因,英国方面早有研究,在开展初期,士兵们的精神状况整体良好,并没有太高发病率。

而在事后的调查中,多数士兵反应,朝鲜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让他们难以适应,极致的寒冷和高温让他们无法接受,不少人因此被冻伤。

当然,单纯的气候原因还是无法造成这些士兵精神病频发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士兵们的厌战、畏战情绪。

英军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性并没有美国那么强,这里远离英国本土,和他们没有太多利益牵扯,对于一般的英国人来说是没什么太大必要的。

当然,如果胜了,那便是持续老牌资本曾经的荣光,让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可惜的是他们碰上了志愿军。

在马良山等战役中,英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哪怕他们出动了坦克、大炮,也一样被志愿军打残了创下不少神话的29旅。

等换上了崭新的28旅后,他们也未能摸到我方阵地边缘,这让其士气大为低落。可怕的是,凭着落后的装备志愿军照样能发起一次次冲锋,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种无畏的精神令他们感到胆寒,尽量避免和我方碰上,他们并不想因此丢了命。

虽然他们清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自己可能没有什么胜算,但英军也无法轻易撤军,毕竟身后还有那么多国家看着。

为了性命和面子,英国人直接开启了咸鱼模式,不再主动出击,一旦和志愿军碰上就自行撤退,只守住自己的核心阵地,甚至能眼睁睁看着志愿军在面前走来走去。

可这样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战场上要避免和我方正面相遇,英军上下都在时刻注意着志愿军的动向。

这让他们每天精神高度紧绷且难以入睡,思乡、对前途的迷茫、对杀戮的厌恶、没有意义的战争,全都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他们对炮响变得异常敏感,经常会无意识地颤抖、头痛、幻听、瞳孔放大,为此他们开始以酗酒等方式迷惑自己。

在之前的战争中,许多国家对待俘虏异常凶残,包括他们自己,他们不敢想象自己被俘虏之后会不会饱受折磨。

无论是进还是退,他们似乎都无处可逃,英国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那么这时的英国医生做了什么?

06

后期的治疗

四五十年代,人们对心理学的重视不比现在,军队里也很少出现心理医生,英军也是在病患数量越来越多时才注意到这一现象。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士兵受到战争创伤,尤其是见证了战友的死亡后,祭拜亡者并慰问其家人,便可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逐渐走出战争的阴影。

于是,医生便将士兵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哀悼活动,却没想到这使得他们的情况更加糟糕,处境相似时,人们往往会把这悲惨的结局和自己联系起来。

总结来说,这些英军并不惧怕战争,但害怕死亡,并且对于恶劣的环境他们并没有太高的忍耐力。

在1953年1月,英军战亡的人数只有5个,而因其他因素死亡的就高达806人,这个对比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那时的英军虽然远离国家,但是装备精良,物资供给充足,巧克力、苹果、罐头应有尽有,每天甚至可以荤素搭配,偶尔还能出去寻欢作乐。

而志愿军和英美等军队比起来,装备落后,后勤也供应不足,有时零下几十度的天里,战士们身上连棉衣也没有,吃的东土豆甚至野菜。

可是凭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和保家卫国之心,志愿军硬是在抗日战争后又打赢了这一战。

师出无名、信念不够坚定、贪生怕死,英军在这场战争中注定走不长远。

另外补充一句,现在心理学研究愈发深入,无论是战争应激障碍还是其他方面的心理疾病,大多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治疗,如果在生活中发现类似情况,不要轻易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志愿军   英国   精神病   朝鲜   战后   俘虏   英军   士兵   战场   中国人   理由   战争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