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前海、河套战略定位,助推科研资金“过河”,深圳市政协开展深港科技合作专题协商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10月27日,深圳市政协开展“深入推进深港科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专题协商。12位委员代表围绕深港科技合作重大平台建设、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等主题做汇报发言,深圳市发改委、教育局、科创委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多位委员代表指出,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国家重大战略平台是推动深港科创紧密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须进一步明确定位,推动高校、机构、设施、项目等优质科创资源集聚。

另一方面,鉴于深港跨境合作在规则机制上仍有衔接不顺畅的情况,未来应加快推进两地人员、物资、资金、信息跨境流动及税收监管、社会保障流转、基础性公共服务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互认互通,以制度创新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明确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战略定位

今年1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将建设“四个平台”,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专攻量子科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精尖领域。据介绍,香港的优质科创资源正在河套聚集,150余个高端科创项目加速落地,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陆续入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18个重大平台机构与高端科研企业总部也于7月启动建设。

深圳市政协委员、宁波银行总行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张群建议,河套应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搭建起国家级创新平台,集中资源攻克高精尖项目难关。鉴于量子科技研究已在河套初具规模,张群认为,应针对“卡脖子”领域批量引进高端人才,形成量子谷产业链。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积极向国家发改委汇报请示,尽快以高规格制定落实河套深圳园区的发展规划,争取在科研物资通关、科研人员过境、数据跨境流通、资金跨境使用、深港税负平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全力支持河套量子谷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型量子信息产业生态,将河套打造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典范平台。

“光明、西丽湖、河套都已明确自身定位,而前海科技创新的侧重点还不够清晰。”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仁辰指出,光明科学城定位为集中布局9个大科学装置的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定位为集科研教育、生态涵养、高铁枢纽于一体的国家实验室创新生态样板,前海则应把握扩区机遇,在深港科技合作中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国际科技创新资源。

刘仁辰建议,前海一要激活总量,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深圳“20+8”产业领域,支持国内龙头、独角兽、新上市企业创建国际化创新中心;二要提升存量,鼓励纯生产性的外资企业在前海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三要引进增量,支持一批拥有前沿引领技术的跨国企业及国际科研机构在前海设立成果转化平台。

除了前海、河套两大最常被提及的深港科创合作战略平台,重点布局生物产业的光明科学城,在深港协同发展方面可探索哪些创新路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以冷泉港亚洲(Cold Spring Harbor Asia)会议落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带动BioBAY成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与投资高地为例,建议发挥香港高度国际化的会展会务优势,支持生物领域国际会议、论坛落户深圳。

同时,刘陈立提出建立“香港-光明科学城直通车”,依托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势,参照执行前海、河套有关惠港政策,设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使用专项,吸引香港及国际顶尖人才赴光明科学城开展科技合作,探索国际前沿成果就地转化。

加速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深港科创合作目前仍面临创新要素跨境流动遇阻、跨境政策供给与衔接性不足等问题。

例如,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内地项目尚未获得全面准入,相关科研人员或机构须与内地机构合作才可申请国家科研资金;科研样品、实验试剂、遗传资料等物资出入境流程较繁琐,深港两地在药品、医疗器械、设备进口、科研材料等审评审批手续、标准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深港科研合作的时间、费用和人力成本。

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方面,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建议,成立深港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将资金规模扩大至2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面向深港两地前沿科研项目开放申请。此举有利于吸引香港科研项目带着科研资源、研究基础“过河”,将项目成果留在深圳,将转化机会赋予深圳,发挥香港科研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深圳产业发展。

“深港合作模式从产业转移到优势互补,再到双向赋能,金融科技合作将在最新的合作模式下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苏华建议,深港两地政府或授权相关机构可联合出资成立普惠政策性的深港合作科创基金,依托具有科技金融服务经验的深圳国企担任管理人,投向发起创始人包括至少一位港籍人士的深圳科创企业。

据统计,2021年落户河套的深圳数据交易所已引入全国348家交易参与主体,其中备案数据商74家、数源单位85家、数据需求方189家,需求明显大于供方。

“如果把人工智能产业看作汽车,海量的数据就是类似汽油的能量源,将推动技术进化。”深圳市政协委员、易视智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卜夫从深港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一方面应加速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支持相关部门编制深圳全市范围内的机构、企业、科技人才“白名单”,分区域、分领域逐步扩大访问国际互联网授权;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前海、河套独特的“跨境、跨制度、跨关税区”优势,探索深港共建“数据交易交换中心”,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可喜的是,深港创新要素流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7月,河套推出深港“联合政策包”,明确合作区内新增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港双重资助,满足深港两地要求的科创人才可享受双重人才政策,工作方面可共享两地科研仪器与科技资源,生活上可同时申请两地的资金、住房、便利化出入境等多重支持。

科研物资出入境方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等4家机构已于近期获科技部批准,可独立申请人类遗传资源出境来港进行科研工作。

在最受与会委员关注的科研资金“过河”方面,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杨胜军表示,深圳财政科研资金已累计1.1亿元过境香港使用。未来,深圳将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便捷流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双管齐下,全面系统提升深港科技合作能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河套   科技合作   深圳   科研   资金   科学城   市政协   光明   人工智能   量子   深圳市   香港   两地   战略   机构   专题   数据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