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郑苹如:诱杀汉奸失败,牺牲前请求道:不要毁掉我的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曹植的这两句话,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在国家面对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和民族。

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日本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让四万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在这个生死关头,无数的中华儿女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杀日寇、诛汉奸,演绎了一幕幕悲壮的英雄之歌。

1940年,刚满22岁的郑苹如,在诱杀汉奸丁默邨失败,之后遭到逮捕和毒打,在被杀害前请求道:“不要毁掉我的脸。”

郑苹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爱国女青年的家国情怀,却在牺牲之后遭到了当时人的嘲讽和谩骂。今天,#花样历史君#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郑苹如最详细的介绍,一起缅怀这个为了民族解放而视死如归的民国奇女子。

一、拥有中日混血的上海滩名媛

说起名媛,现在的很多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只是不过是某些女人无耻下作的炒作罢了。

但是对于郑苹如来说,她却真正配得上这样的名头。

郑苹如的父亲郑钺出生于诗书世家,年轻的时候作为晚清的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和杰出青年,被满清政府用公费派往日本留学,进入岩仓铁道学校学习。

在此期间,郑钺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成为了革命党的一分子,与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过从甚密。

与此同时,郑钺还认识了日本名古屋一名门望族出身的女子木村花子,两人不顾家族的反对,执意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对恩爱夫妻。

木村花子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是非常热爱和平,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行径,她十分看不惯。

郑钺在完成日本的学业之后,作为妻子的木村花子也跟随丈夫来到了中国,还改了一个中国名字——郑华君。

郑钺与郑华君夫妻两人育有三女二子,郑苹如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最为最早的同盟会成员,郑钺在国民党当中的地位极高,特别是他于右任等人的交情,更是让其成为了当时炽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受到各方的拉拢。

作为郑钺的子女,郑苹如从小就生活在优渥的家庭之中,与弟弟妹妹们一起接受着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教育,在父亲和母亲的熏陶之下,一颗颗拳拳报国之心在姐弟几人之间流转,为后来满门忠烈埋下了伏笔。

二、因为一张照片名动上海滩

郑苹如1918年出生在日本,此后一直跟随母亲在日本生活,直到11岁的时候才来到与父亲团聚,先后读于上海市北中学、大同中学及民光中学,是学校里面的风云人物,聪明好学、兴趣广泛的她十分出众,不仅落落大方,漂亮可人,而且特别热衷于参加学校的活动。

很快,漂亮的郑苹如就芳名远播,成为许多年轻人竞相追逐的对象,不过此时的郑苹如并未利用自己的资本去追逐物质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了一个热血青年,多次参加救国救民的活动,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活动家。

有一次,在参加一场话剧演出的时候,样貌出众的郑苹如被《国画时报》所发现,拍摄了一张剧照。

就是这一张剧照,让郑苹如彻底在校园里面走红,甚至让其13岁的郑苹如有了成为女明星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梦想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那个时候的上海正处于难得的和平时期,胡蝶、阮玲玉等明星在上海大行其道,占据了大多数版面的头条,成为青春女孩儿的偶像。

不过,郑苹如的这一想法被父亲郑钺和母亲郑华君断然拒绝,毕竟作为官身之家的孩子,怎么能够与那些所谓的女明星同流合污呢?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年轻人,更应该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怎么可能只去满足个人的小小虚荣心呢?

在父母亲的严厉管教之下,郑苹如和弟弟妹妹们都有了报效国家的想法。

尽管如此,郑苹如的芳名还是引起了媒体人的关注,毕竟作为名门之后,总会有一些抛头露面的机会,一旦被世人所发现,就会传出许多的传闻出来。

1937年的那个夏天,卢沟桥事变还没有爆发,岁月静好,上海的《良友》杂志决定打破常规,在即将发行的七月期刊中,不再用女明星作为自己的封面人物,而是用非名媛的女性人物。

消息传出来,整个上海滩都沸腾了,都在翘首以待,到底是谁家的女儿有幸成为万里挑一的人物,登上《良友》杂志的封面。

当这一期的《良友》杂志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时,所有人顿时眼前一亮,一个齐耳卷发的少女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她那眉梢眼角的秀气和甜美的笑容一下子深深地印在了众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郑苹如的大名再一次响彻上海滩,无数有钱有势的公子哥儿抛去了橄榄枝,纷纷写信给她,以求得到她的青睐,但是都被扫进了垃圾堆。

那个时候,郑苹如有一个与她志同道合的的男友——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队长王汉勋,双方家长还准备在当年去香港举行婚礼,结为秦晋之好。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全面抗战所打断了,国难当头之下,郑苹如决定推迟婚约,身为空军的王汉勋当即就同意了,因为他也要走上战场,与日寇一决雌雄。

三、因为出身,被中统选中成为间谍

随着淞沪会战的结束,国民党军队在上海兵败如山倒,日本人很快就占领了上海,国民政府当局决定让中统在沦陷区组织力量,从事间谍活动。

拥有一半日本血统,却十分热爱中国的郑苹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统最好的选择对象。

在征得父亲郑钺同意之后,经过陈果夫的牵线搭桥,在上海的中统负责人陈宝骅联络到了郑苹如,就这样,一个由中统主导的暗杀小组在上海就这么成立了。

此时的上海刚刚被日军占领,社会极度混乱,日军为了强化对上海的统计,决定在上海收买精英人士,一同治理上海,郑苹如的父亲郑钺也在日本人的拉拢名单之中。

不过,郑钺称病拒绝了日本人的好意,在中统的授意下,郑苹如主动与日本人接触,借着“劝说”父亲的幌子,结识到了许多日本好友。

这些日本好友因为郑苹如血统的关系,对其推心置腹,郑苹如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情报,并帮助大量的抗日志士脱离了日军的魔掌,保存了许多的抗日力量。

四、引诱日本首相之子,差点改变抗日格局

由于在中国战事的不利,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国内遭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文麿决定将其派到中国的上海。

郑苹如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决定单干,绑架近卫文麿,以此来逼迫日本人停战。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郑苹如利用自己的手段和身份获得了近卫文隆的出行日程,然后假装与其偶遇,再凭借婀娜的身姿与妩媚的言语获得了近卫文隆的青睐。

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整天出双入对,如胶似漆,郑苹如的良好演技赢得了近卫文隆的的信任,为后者的绑架活动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一个临近周末的下午,郑苹如邀约近卫文隆前往上海某酒店把酒言欢,后者不知是计,欣然前往。

两人酒过数巡之后,近卫文隆很快就被郑苹如灌醉了,昏睡了过去。

郑苹如使劲地推了推近卫文隆,见其没有任何反应,就拿出事前准备的绳子,将其绑了起来,然后打电话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嵇希宗,说自己绑住了近卫文隆,让他赶紧派人来将其接走。

嵇希宗一听到郑苹如的话,吓了一大跳,认为这个黄毛丫头胆子也忒大了,做事情也太不计较后果了,便用十分严厉的语气命令郑苹如,让其将近卫文隆放了,不然会招来日本人更加严厉的报复。

郑苹如听了上司的话,心里面凉了半截,她一个弱女子肯定搬不动一个男人,只好将其松绑,等待心情平复之后,再轻轻地叫醒了近卫文隆,然后与其一同走出了酒店。

第二天,上海的报纸都在报道郑苹如与近卫文隆在酒店过夜的事情,添油加醋写了很多,让许多人都以为郑苹如做了汉奸,投靠了日本人。

五、揭露汪某投敌,刺杀大汉奸丁默邨

由于在“绑架”近卫文隆这件事情上面让嵇希宗很不满意,中统就渐渐主动断了与郑苹如的联系,甚至将其一度打入了冷宫。但是,一腔热血的郑苹如可没有感觉到自己被冷落,还是一如既往地整天出入日本人聚集的场所,利用自己天然的优势从事情报收集活动。

在1938年的8月,郑苹如从一个日本高官的口中得知汪即将有异动,便不顾危险给组织发了一个电报:汪同日本人谈妥,即将离开重庆谈靠投靠日本人。

然而,郑苹如并没有得到中统的回应,好不容易寄出去的情报如泥牛入海。

四个月之后,汪投敌的消息在日本高层传遍了,唯独国民政府还蒙在鼓里。

郑苹如见事情紧急,再一次给自己的组织发出了一封绝密电报:“获悉大二号已与日本方面勾结,近日将有异动,务必采取行动加以阻止。”

这一次,郑苹如寄出去的情报还是跟上次一样,没有任何的回应,中统以及国民政府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防备,就这样让汪脱离了国民政府,逃到了越南,最后来到了上海,与日本人达成了协议,成为了一名卖国贼。

蒋介石得知之后,暴跳如雷,大骂手下搞情报的都是饭桶,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全然不知。

中统上下连忙复盘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才发现郑苹如先前送来的两封情报正安静地躺在抽屉的角落里,把中统的领导气得火冒三丈,不过也认识到了郑苹如的价值,重新安排人与其取得了联系。

就这样,郑苹如再一次回到了组织之中,成为了一名安插在日本人的间谍。

汪投敌之后,迅速在身边笼络了一大批汉奸走狗,干起了出卖国家利益的勾当。

此时的中统和军统都在国民政府的指示下,开始用暗杀的方式杀死了不少汉奸,让汪伪集团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为了对抗中统和军统,日本人、汪特地找来中统出身的丁默邨,让其组建秘密警察组织,这就是七十六号特务机构。

由于丁默邨对于中统在上海的组织机构颇为熟悉,中统在短时间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出现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有很多精英分子在丁默邨的拉拢之下,投靠了日本人。

幸存下来的中统人员决定和军统一道杀掉丁默邨,他们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郑苹如。

郑苹如与丁默邨颇有渊源,早年曾是师生,有了这层关系,郑苹如轻松地就成为了丁默邨的秘书。

历史上的丁默邨除了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汉奸之外,还十分好色,眼见上过《良友》杂志的郑苹如站在自己的面前,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了。

郑苹如利用丁默邨好色的这一特点,多次邀约丁默邨与其约会,然后联络组织进行暗杀,最后都失败了。

不仅如此,郑苹如还引起了丁默邨的怀疑,最终身份暴露,被抓进了七十六号,在经历了许多的折磨之后,始终未曾透露自己身后的组织,而是以男女关系嫉妒为由搪塞了过去。

狡猾的丁默邨怎么可能相信郑苹如的话,最终安排人杀害了郑苹如,在临死之前,郑苹如对行刑的汉奸说道:“不要毁掉我的脸。”

六、死后遭受非议,最终沉冤得雪

郑苹如牺牲之后,上海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消息,内容大多是郑苹如因为争风吃醋,被汉奸大佬的太太们秘密杀害。

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得知之后,纷纷拍手称快,认为她是罪有应得。

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女作家张爱玲还因此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色戒》,极尽嘲讽之能事,通过张爱玲的小说,更多的人知道了郑苹如的“事迹”,让后者也遭受更多的非议。

然而,可笑的是,那个被嘲讽的人却是铮铮铁骨的女英雄,写下《色戒》的张爱玲才是真正的可怜人,她一生追求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汉奸,这仿佛是历史开得最大的玩笑。

郑钺和他的子女们可谓是一门忠烈,郑苹如牺牲于汉奸之手,郑钺原本可以救女儿,但是因为不想做汉奸,未能如愿。女儿死后,郑钺一病不起,三年之后,因为思女心切,不幸离世,第二年,长子郑海澄驾机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壮烈牺牲,其未婚夫王汉勋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

作为忠烈的家人,郑钺的妻子郑华君在亲人不断离世之后,苦苦支撑,凭借一己之力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延续着郑家人的刚烈门风。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所有的一切都真相大白,50年代初,已经退回到台湾岛的国民党组建了台湾军情局,其内部编写了一本教材,叫作《情报典范人物》,郑苹如是其中仅有的女性,由此可见,郑苹如在国民党情报系统的地位之高。

就如书中所说:“(郑苹如)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镇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飞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这样的评价,对于郑苹如来说,确实十分地中肯!大家以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汉奸   名媛   中统   上海滩   国民政府   日本人   日本   上海   中国   误解   情报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