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为何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1949年10月,新中国正式成立,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在万事初始,百废待兴之际,拥有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国家标志是一件急需安排的时期,国徽、国旗、国歌都在着手安排设计。

其中国徽作为代表国家的徽章,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同样是民族的象征,不仅要展示出新中国的精神风貌,也要继承古往今来优秀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而最终设计出来的国徽有细心的人发出疑问,为何采取距今较为久远的汉唐时期线条,而不是时代较近且花纹样式更为繁华复杂的康乾线条呢?

对此疑惑,林徽因笑着说: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新国国徽,必有新国之气

从1840年开始,英国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屈辱的百年近代历史拉开序幕。

腐朽的封建主义国家,落后的经济军事力量,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无一不昭示着这个曾经强盛一时的泱泱大国急需一场变革。

无数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未来的出路,想要摆脱列强的压迫重新复兴中华威望,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着中华儿女历经苦难,争取到了民族解放,让我们从压迫中重新站了起来,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华大地上的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人们看到了新的国旗,听到了新的国歌,但是没有见到新的国徽,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新国徽的设计一直都备受大家的的关注,在国家发出国徽设计的征求稿时,各界人士也纷纷为其出谋划策,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没有定下来一个让大家最满意的方案。

于是国家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来设计国徽的样式,即做比拼也取各方所长。

自此,两边小组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其中,认真思考国徽的含义,仔细推敲构思新国徽的样式。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更是带病上阵,只为帮助国家设计出最好的国徽,展示出国家最威望的形象。

最终通过两方小组的共同努力,进行成果对比,确定了国徽图案包括齿轮、五星、天安门、麦稻穗、绶带作为素材,塑造出一个以工农联盟为主体,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图景。

对于国徽的颜色,最终采取了梁思成夫妇代表的清华设计组选取的红、金二色,而图案的排列,则更倾向张仃小组的设计。

除此之外,对于国徽四周及线条的设计还借鉴了古代礼仪饰物的装饰纹样和工艺效果。不过有心人发现,这些线条纹样采取的是汉唐线条。

汉唐之盛,威名远扬

对于为何采取汉唐线条,而非是康乾线条,身为清华设计组的成员之一林徽因给予了她的说明,让我们一同去看看霍去病的墓前线条样式的设计风格便知。

霍去病作为汉代名将,年少有为,十八岁便披甲上阵,打通河西,直取祁连山,虽英年早逝,但其丰功伟绩为流芳百世,而他的墓穴修建所采用的设计就是汉唐线条的风格简单大气,古朴豪放。

而为何林徽因更倾向于汉唐时期的稳重大气的线条风格,而不是雍容华贵的康乾线条,那就要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朝代的特点。

汉代时期正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经历了前期文景之治百废待兴,百姓贫苦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正是汉代最为鼎盛之时,对外有名将征战南北,开拓疆土,打通丝绸之路;

对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如果说秦朝的统一是将原本分裂的华夏民族形式上合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那么汉代的发展则是为华夏儿女从各方面结合起来共同面对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在唐朝,有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幸福,世界各国派使臣来长安朝贺,文化丰富多样,是曾经的世界中心。

当然这两个朝代都有一个关键的地方便是对外交流频繁,不论是西域开通的丝绸之路,还是唐朝海纳百川的胸怀,都显示出和外界交流的重要性。

反观清朝,虽然也有着康乾盛世的繁荣之景,但他们却放弃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认为自己地大物博便不用去看看其他国家的发展,最终被列强的大炮轰碎大国的美梦。

这个看似繁荣绚烂的清王朝,背后早已变得腐朽落后。

徽因采用汉唐线条之原因

想必林徽因之所以借鉴古朴庄严的汉唐线条来设计新中国的国徽,而不是采用花纹雍容华丽的康乾线条,也是为了展示新中国大气沉稳、开放包容、对外交流学习的心态,也坚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不仅在文学诗歌上有很大的造诣,同样在建筑学和美术领域也是贡献颇多。

因对建筑学的喜爱,她少年时曾赴美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但因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林徽因只好注册在美术系。同时,她也依旧选修完成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

虽然那个时代对女子仍有偏见,但她仍然拥有心中梦想并愿意为之而努力,不怕路途中的困难,拥有如此坚定的心智和目标,也就注定她会有成功的结果。

此次设计国徽的设计来看,林徽因不仅在建筑学和美术的角度发挥了其高超的技术,在思想内涵上也有其独特的见解,采用汉唐线条的风格,因为她了解汉唐的历史,了解汉唐两朝真正的风骨和特点,也包含了她对于新中国美好前景的希望寄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新中国的建设靠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浴火重生,吸取过去的失败,展望未来,正如汉唐盛世的风采,我们要善于学习,心胸宽广,包容大气,庄严稳重的走好以后的路。

历史的齿轮缓缓前进,我们经历过秦朝一统天下的开端,见证过汉唐盛世的威严,瞻仰过魏晋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也见识过明清时期的丰富文化,如今我们迎来的是一个继承曾经光辉的历史,迈向光明前程的全新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国徽   汉唐   线条   闭关锁国   汉代   新中国   中国   墓前   时期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