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曾经家家户户开奔驰,为何后来欠了一堆债

坐落在江苏无锡江阴市的华西村,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村”,家家户户开奔驰、住别墅,人均存款达到了600万。

在这个面积不足百平方千米的乡村里,建设了世界公园、度假山庄、五星酒店以及98米高的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



这座金塔的顶端用货真价实的24K黄金打造,“中国华西”四个大字熠熠闪光,正应了那句“国外有迪拜,国内有华西”。

十多年前,华西村一年的产值就高达300多亿,由此可见,华西村有多富有,高速公路、机场、隧道,条条大路通向四面八方。

若是出个远门,直接乘坐家中的私人直升机,随时随地就能出门;

若是周末无聊,可以和好友去村中的歌剧院升华人生,恍惚间如同来到了悉尼歌剧院;

若是想吃大餐,走上几步就来到了328米高的五星酒店,乘坐电梯来到72层旋转餐厅享受晚餐。

七八十年代时,华西村就已经闻名全球,先后接待了一百多个国家的宾客,有来此游览参观的,也有来此学习交流的。

然而近些年,不断有媒体爆出华西村背上了近400亿的债务,整个村子已经人去楼空,没有了昔日的繁华热闹。

从全村人均开奔驰,到如今身背债务,不得不外出打工,“天下第一村”的经历拍成电影没人敢相信。

华西村的致富秘诀

华西村之所以能号称“天下第一村 ”,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反,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这里和其他农村一样贫穷。

那时的华西村叫做华墅人民公社第17大队,简称华西大队。整个公社的人数也不过600余人,集体资产也不过2万余元。

谁也不敢想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能一跃成为富豪,而且是所有村民全部发家致富,从口袋仅有30块到坐拥600万存款。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大部分百姓生活贫苦,他们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顿顿吃饱且不用为下顿发愁。

1961年,吴仁宝的到来终于让华西公社迎来了曙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太了解这里的情况了。

出生于1928年的他,时任村支书时也不过30出头,在他眼里华西公社有着大好前程,但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有所改变。

吴仁宝先前已经做过详细调查,这里位于太平湖北侧,土地资源并不丰富,想要靠着农田水利达到小康水平,根本不现实。

综合考虑下来,吴仁宝制定了一份《华西十五年远景计划》,规划中清晰地标注了华西公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法。



虽然依靠农业致富不现实,但要上战场前必须补足弹药,农业耕作依旧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吴仁宝为了实现人人吃饱穿暖的目标,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力修建农田水利,将全部空余土地种上了水稻。

两年下来,原本散落的1300多块农田已经规整完毕,华西村的水稻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没有人会再饿肚子。

有了农业做基础,接下来就要大步向前发展工业了,1969年,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第一个工厂——五金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吴仁宝趁热打铁,又陆续引起了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他的做法不仅让华西村的发展步入正轨,还解决了大批村民的就业问题。



事实证明,吴仁宝的决定是正确的,华西村很快就从周边村落中脱颖而出,到了1978年,华西村已经靠着第一座五金厂实现了收入破30万。

村民们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五金厂居然能带来如此大的改变,从吃不饱饭到顿顿吃肉,破败的小屋也重建成了楼房。

吴仁宝继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展乡镇企业,带领农民踏入致富之路,到了1980年时,华西村已经成为了江苏首个“亿元村”。

华西村短短十余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吴仁宝信心倍增,他随即又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华西村。

1985年,吴仁宝鼓励村民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乡镇企业,这样一来,给企业注入了更多的周转资金,企业不断盈利、农民不断收益,形成了良性运转。

到了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了高峰,吴仁宝借着东风,决定向银行借款,大批购进建材。



领导班子对于吴仁宝的这项举措担忧不已,如果成功一切好说,但凡失败,那这些年的努力会全部泡汤。

事实证明,吴仁宝再次做了一个正确决定,不久之后,建材市场供不应求,很快就从当初的百元一吨涨到千元一吨,这无疑是让华西村的致富之路又上了一个台阶。

2年之后,吴仁宝将村内钢铁、毛纺、化工、钢材等45家企业组建在一起,成立了华西集团。

1996年,华西村宣布上市,作为国内第一个“上市村”,得到了国家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此时的华西村风光无限。

2004年,华西村人均薪资超过1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也不过3000元,城镇人口平均薪资为10000元。



一个小小的村子,人均收入居然超过了12万,远远领先全国,甚至超过了北上广地区的收入。

2010年,华西村产值达到了300亿,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奔驰宝马,平均存款达到600万元。

自此,“天下第一村”的名号响遍世界,甚至吸引来很多国外专家纷纷前来考察,他们对华西村充满了好奇和羡慕。

二代接班后,华西村逐渐褪去光环

华西村名气暴涨,越来越多的人来此考察学习。随着客流的增多,吴仁宝将目光逐渐放在了旅游业上,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来村里旅游,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2007年,在吴仁宝的指挥下,一座总投资30亿的五星级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拔地而起,整座楼高328米,共74层。



很多人对大楼的高度感到疑惑,吴仁宝对此给出了答案,因为北京最高楼328米,华西村要与中央保持一致。

整座酒店的奢华程度难以想象,进入大厅一片金灿灿的光芒映入眼帘,从地板到屋顶全部都是金色,甚至地板是由真金镶嵌。

然而,整座酒店的看点在60层,这里坐落着一只纯金打造的金牛,据悉这座金牛的重量高达1吨,造价高达3亿。

随着游客人数的增长,吴仁宝乘胜追击,在村内修建了80多个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小型的自由女神像、法国凯旋门等世界著名建筑物,在村里都能欣赏到。

有数据表明,华西村的旅游业最鼎盛时期,一年参观人数突破了250万,甚至高于很多国内闻名的景点。



华西村的成功离不开吴仁宝尽心尽力地指导,往往在关键时刻他总能抓住机遇,可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想要让华西村一直处在顶端,是一件实属不易的事情。

2003年时,75岁的吴仁宝退居二线,他的四儿子吴协恩接班,成为了党委书记,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也不例外。

其实,吴协恩与父亲的思想有众多不合,在吴仁宝的眼里,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只有实体工厂才能永恒的致富秘诀。

但年轻的吴协恩并不这么认为,想要华西村的产值一直居高不下,就要改变思维,跟上时代脚步。

因此,他一上任就连续关停了村里的9个工厂,遭到了众人的不满,当时这些工厂仍处于盈利期,没人理解他的做法。

吴协恩究竟为何要关闭大批工厂,他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未必有错。



钢材支撑了华西村的大部分收益,但是进入2010年后,我国开始整治环境污染,化工厂、钢材厂排泄的废气、废水成为了首要污染物。

其次,钢材市场从供不应求到饱和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华西村想要一直依靠钢材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在2012年后,钢材价格暴跌,很多工厂支撑不下因此倒闭。

2013年,华西村的传奇人物吴仁宝因病逝世,整个村子陷入到悲伤与迷茫中,眼看着工厂效益不断降低,未来要走哪个方向成为了当下的难题。

吴协恩虽然也是土生土长的华西村人,但他对实体工厂并没有兴趣,再加上当时的华西村资产达到了500多亿,吴协恩想要一改常态,转向研究金融产业。

虽然金融产业投资小、回报高,但无疑它的风险也是巨大的,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很多人迷上后无法自拔。



转战到金融产业后,华西村一开始确实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华西村通过扩张后,人数从2000人增加到近4万人,想要带动所有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这些都是华西村潜在的风险,然而最大的风险并不在此,而是在于传统工厂和新时代的碰撞,所产生的矛盾。

八九十年代时,传统工厂发展迅速,华西村抓住了好时机,一战成名。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华西村仍旧保持着现状。

2010年之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很多企业从线下转型到线上才得以生存,而华西村仍旧认为工业才是他们的长处。

新时代来临,其他农村都紧抓互联网行业,甚至很多大学生毕业都回到了农村,发展乡村互联网,例如将家乡的土特产通过网络售卖。

显然,吴协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又或许他意识到了,但是又舍不得放弃引以为傲的钢材厂。



随着华西村的产值不断缩水,“天下第一村”的光环也逐渐褪去,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五星级酒店空空落落,已经入不敷出。

前路未卜

曾经富饶到敢与北上广比肩的华西村,随着信新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而导致没落的原因有诸多。

比如上面提到过的思维保守,在别人都赶在时代前端的时候,华西村偏偏想要将自家的钢材厂保护起来。

其实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原因,那就是华西村村民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华西村是集体资产制度,也就是说所有村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户发财了,那家家户户都能发财,每年不仅能拿到高额的薪资,还有不菲的分红,这是根据企业的效益来分配。



但是这分红,并不是村民都能拿到手里,因为采用的是股份制,村民每年的分红有80%以上都再次投入集体资产里。

这些集体资产用于开设工厂、买建材、建设农村、发展旅游等等,这些分红村民们并不能自主自配。

其实这一点,早就有村民感到不满。除此之外,村民们得到的各种福利,比如买房买车优惠,这些福利只能在华西村中使用。

再者,华西村最初只有2000余人是原住民,渐渐扩展到3.5万人,最多时达到了10万余人,这些后来者的待遇远远不及原住民,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人口不满足于当下政策。

2003年吴仁宝宣布退休,但事实上他并未回家养老,而是退居二线,还继续插手华西村的发展事宜。



其实这时,已经有人明显提出不满了,而且管理华西集团的各个要职都是吴家人担任,整个集团的90%资产都由吴家人掌控。

种种原因,让村民的矛盾严重激化,导致了人口流失,除了最早的那批原住民之外,很多扩建进来的村民都离开了村子外出打工。

吴协恩感到危机时,已经来不及补救,由于效益低下,工厂不断关停,华西村不得不转型发展其他领域,但是此时已经举步维艰。

截止到2016年,华西村的资产总额仅有70亿,而负债总额高达400亿,想要填平这个窟窿,显然不可能。

“天下第一村”从人均资产几十元,到人均存款600多万,但是谁也没料到,在华西村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却因为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以及众多潜在的危机,最终跌下了神坛。


人们再次提及华西村,也不过是一声叹息,过往的精彩历历在目,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顶,一失足又跌入到谷底。

现在整个华西村已经人去楼空,大部分村民为了生存只能外出打工,就如同黄粱一梦,如今醒了,不得不面对现实。

华西村的前路未卜,它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结局,想必他们心底已如明镜。

结语

华西村在最富饶的时候,很多外来人口看着眼红,想要进来分得一杯羹,其实也有不少人才,想要来华西村发展。

但是华西村有很严格的落户制度,比在上海落户还要困难,除非嫁给村里人,否则大概率无法顺利落户。

这就像是明清晚期的缩影,华西村固步自封,将整个村子封闭起来,试想一下,人一旦封闭起来,就接纳不了外界的消息。



华西集团内永远是那批华西村民,若想让一个企业永远保持活力,那就是注入新鲜的血液,华西村民的传统思想,导致了集团发展停滞不前。

导致华西村落败的原因有很多,这些都是隐藏的风险,没有规避好,自然会成为隐患,早晚会爆炸。

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如今已经失去了光环,面对未来,华西村该往哪里走,这仍是一个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华西   家家户户   金塔   天下   原住民   村子   村里   村民   产值   钢材   公社   存款   工厂   资产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