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腾讯:务须多言,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300亿元左右,同时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流入港股,光本周南北向资金流入港股就近550亿元,资金正在加速抄底港股

说到港股,就不得不提到腾讯控股,因为腾讯是港股的信仰!而过去一段时间,尽管腾讯的下跌一再刷新人们对腾讯的认知,但腾讯作为港股王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

不要害怕要贪婪

腾讯自2021年以来,自750元的价位已下跌至250元以下,跌幅近70%,对于一个被人们无限给予希望的超级大牛股来说,这是在摧残人们的投资信仰,会让人害怕到不敢再买入,因为在此之前,已经一次次被打脸!

按理说,对于这种股票来说,我们要谨慎对待。因为下跌太多往往说明公司出现了一些短期难以扭转的结构性变化。但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整个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概互联50中腾讯的下跌只不过是“小道”耳,下跌幅度排名倒数第9

实际上,腾讯的下跌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恐慌来源于未知,当我们清晰地看到腾讯的前景,我们眼中不应该是恐惧,而是贪婪

2021年初的中国互联网四大泡沫

我们先来谈一谈中国互联网。一般来说,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性通常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用户数量与规模提升,这种规模的提升可能来自于渗透率的提升(普及率上升),也可能来自于市场边界的扩张(国际化扩张);

第二是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提升通常可能来源于通货膨胀(货币性增长),也可能来源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购买力提升);

第三是应用场景的扩张,应用场景的扩张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提升),也可能来自于新场景的创新(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1年初的中国互联网,至少在四个方面存在估值泡沫。

第一,国际化泡沫。很多投资者一直将国内互联网企业与美国互联网企业对标,但是实际上二者的估值是截然不同的,潜在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大有不同。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国内互联网企业是国内化,而美股互联网是国际化。

当前,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移动互联的全覆盖,渗透率较高,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但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始终走不出去。所以,国内市场的用户饱和带来了中国互联网的瓶颈,而市场却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仍然以美股的标准来衡量。

以Facebook为例,2021年虽然用户增长速度放缓,但用户数仍然呈现增长,而腾讯的微信早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所以,以国际化的用户成长来衡量腾讯的成长性是估值泡沫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疫情消费泡沫。2020年,由于出行被限制,互联网消费大幅增加,互联网企业净利润大幅上升,其中2020年腾讯净利润增长71.3%,百度增长992%、京东增长305%。

但这并不是历史常态,2021年消费全面退烧,但2020年的高利润已经形成一个利润高峰,并形成了一个消费泡沫。

第三,5G泡沫。2019年底,三大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随后关于5g应用的幻想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的热词,并进一步刺激投资者的大脑皮层。

但2年多过去了,5G的应用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快,华为甚至还发布了4G手机,说明至少未来1-2年,5G的商用化应用可能还是相对缓慢的状态。

第四,货币泡沫。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了巨量宽松政策,美国M2连续几个月以20%以上的增速上涨,美联储基准利率直接从2.5%跳水至0%。

过度宽松导致流动性泛滥,多余的资金涌入股市,而宽松历来对于互联网这样具有高度成长性的行业十分敏感,进而形成了估值泡沫。

2021年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第一,宽松结束,并于2022年开启了全面紧缩,紧缩压制估值,特别是中概互联大部分在海外上市,受流动性冲击最为明显。

第二,消费疲软。国内防疫支出大幅压制居民消费,同时,通胀席卷全球,房地产陷入低迷,经济动力不足,消费不及疫情之前。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停留在疫情之前的水平。

如此一来,国内互联网企业迎来利润与估值的双重下行,下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达到了5%,十年期美债债利率也达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接下来市场即将迎接的是货币政策的转向。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在经历了1年半的回撤后,已经进入了比较低的基数水平,消费下行周期逐步见底。

因此,目前的中概互联即使下跌,也没什么好怕的,跌得快,涨得也快,因为互联网是一个边际利润快速变化的行业,弹性较高,一旦利润上行叠加货币宽松,反弹的速度也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还记得2022年三月份,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近22%,虽然目前创出新低,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中概互联的弹性所在,不用过于关注市场的下跌,更应该关注的是相对于风险的收益性价比

流量之王:这是一只国运股

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论腾讯,除了中概互联的大环境之外,腾讯也有着自己的小环境,那就是大股东减持

今年6月末,腾讯大股东Prosus(控股股东为Naspers)及Naspers宣布将开启一项长期、开放的回购计划,通过场内出售所持腾讯股份的方式获取回购计划所需资金,以此来提高公司自身的每股净资产价值。

自6月份回购至今,Prosus的股价成功止跌,但是目前还尚未完全回暖,短期内可能会继续减持。与此同时,腾讯今年斥巨资回购股份,截至10月20日,年初至今回购金额达245亿港元,腾讯控股不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之最,也达到其历史上的回购金额之最

但是,仍然没有止住腾讯的下跌。自6月大股东宣布减持以来,腾讯股价已下跌近40%,难道腾讯真的没有投资价值了吗?

在我看来,腾讯是中国非常稀缺的国运股

所谓国运股,是指这家公司会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持续提升市值,因为过立体声带来的是购买力的提升,进而带动盈利的增加。而符合这类特征的公司必须要有非常雄厚的壁垒,腾讯算一个,贵州茅台算一个。

腾讯的壁垒在于其掌握了中国互联网的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更为重要的是,2011-2020年间,腾讯通过一系列矩阵操作,已经把腾讯的社交网络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用户的转移成本极高,不仅有社交关系,还有娱乐、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腾讯已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如同中国人的衣服,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

即使未来,腾讯的视频号无法再进一步,国际化扩张受阻,产业互联网停滞,金融理财系统不再增长,单凭国内民众的购买力升级和通货膨胀,就足以支撑长期的利润增长。

腾讯贵吗?

最后来谈一谈腾讯的估值问题。

我们抛开2020-2022年的特殊情况,将时针拨回2019年。

这一年,腾讯的每股收益大概在10元/股左右,根据10月21号的股价,市盈率在23倍左右,对于腾讯这样一只个股来说,这样的价格并不贵。

一旦经济开始全面复苏,消费回升,腾讯的利润也会迎来全面回升。那么我们的问题是,腾讯的盈利能否回归到2021年的水平,即每股23元左右的水平?

在我看来,一定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通胀是腾讯利润增长的最佳伙伴

2020-2022年,虽然国内消费低迷,但是货币并没有少发。2020年以来,M2增速已经连续几年以高于8%的增速上升,截至2022年9月,国内M2已经连续6个月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M2余额为262.66万亿元,较年初上涨了24.4万亿元,涨幅近10%。2019年末,国内M2余额为198.65万亿,也就说,仅2年多时间,M2余额增长了64万亿,增幅近30%,而2019-2021年GDP仅增长16万亿元左右,货币增加远高于需求。

目前,这些货币大多还留存在银行存款中。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92.88万元,2022年9月这一数据为255.01万亿元,增加近62万亿元,也就是说多发的货币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银行

一旦经济全面复苏,这些留存在银行中的货币就会像猛虎出笼一样,席卷消费市场,通胀将会全面上行,从而带动消费单价的上升,进而再度提升腾讯的利润,腾讯的每股收益甚至能够再创新高,达到30元/股。

叠加宽松的货币走向和未来市场的疯狂,给予30倍的估值并不为过,5年内高峰期腾讯的股价也许能够再创新高,突破1000港元的大关。

问:5年4倍,还要啥自行车

为什么我强调5年这个时间窗口?在《大盘还要在3000点晃荡多久?3年脱贫5年起飞!》一文中,我也提到了当前并不具备全面大牛市的基础,因为中美当前处在对抗期,而且国内处在战略防御阶段,大量的资金被转移到投资中来,如芯片半导体等,但是这些产业的成长还需要时间。

因此,在未来的1-2年,震荡仍然是大趋势,因为资金被用于国家竞争,国防、科技投资巨大,但短期难见效

而在2025年前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好转,从2015年算起,国产替代将进入10周期,不管是芯片也好还是高端制造也好,将进入收获期,带动企业利润的大幅增长,同时,国际环境也会迎来缓冲或者转折期。

一个真正的大牛市,盈利、估值、流动性、大环境缺一不可,而这一点或许在2025年前后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腾讯会乘风而上,塑造新一段传奇。

结语

腾讯也许还会下跌,但是下跌再也不能令人感到心慌,未来已经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无需惊慌,只需静静地等待。

未来,在港股的反弹中,腾讯不会是涨幅最大的一只个股的,但是就目前的位置来说,腾讯的确定性是最高的,风险性价比是极高的腾讯的优点并不是价格最低,而是它拥有度过艰难时刻所需的基因

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经济迟早会复苏,消费也迟早会回归,到那时,腾讯依然是市场上最靓的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能够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刻。

无需多言,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腾讯   国运   疫情   宽松   货币   泡沫   利润   资金   时间   国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