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一生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可为什么死后墓葬会如此的寒酸?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百姓对官员的一种期盼,但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像包拯或是范仲淹那样,处处为百姓们着想。包拯为官清廉,不管自己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但只要百姓受到伤害,他都会替百姓们讨回来,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没逃过包拯的审讯。据史料的记载,包拯一生至少弹劾了六十多位高官,可以说在官场上他的仇人是非常多的,所以他的身边时刻有武功高强的人,保护他的安全,比如说:展昭、王朝、马汉等等。

可是这活人的生命能保护了,死后尸体又该如何保护?据考古人员研究发现,人们每年祭拜的包公祠里根本就没有包公,而所谓的包公墓葬也是假的,里面甚至连包公的遗骨都没发现。此时人们设想,难道包公也怕自己生前得罪的人太多,死后被人报复,因此给自己设下了疑冢?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首先来说,包公不可能设疑冢,而他的墓葬就葬在包氏宗族墓园里,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不管在外,官有多大,死后都是要回到自己老家的,所以包公葬在这里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由于包公身份特殊,之后又进行过一次迁坟,所以包氏后人都不确定他到底葬在哪里,只知道是在包氏墓园里。为了找到包氏的坟墓,考古专家认为,这墓园里最大的一定是包公的坟墓,可是当他们发掘出来后却傻了眼,墓里的遗骨根本就不是包公,而是一名女性。

发掘虽然找错了地方,但并不能说包公的坟墓不在这里,因此专家对所有的坟墓统一进行了一次发掘。那么如何能确定哪座是包拯的墓葬,就是看哪座墓葬里有包公的墓志铭,但是让专家们想到的是,墓志铭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人打的稀碎。在这座墓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两块墓志铭和一口棺材,其中墓志铭是包公和他夫人的,而棺材里放着的是包公和他夫人的尸骨。

墓虽然找到了,但专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有一个疑惑,这史上第一清官的墓穴为何会如此的寒酸,墓穴小也就算了,甚至连墓志铭被人打碎,甚至连棺材都是一个,需要和夫人挤在一个棺材里,这明显和包公的身份不符呀。

要知道包公不仅是开封府尹,还是三司使,主管国家财政;还做过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如此大的官,墓穴为何会如此之小,并且里面没有任何的陪葬品,只有一口棺材,因此才会引起专家的怀疑。

也许人们会说,包公为官清廉,家中本没有什么钱财,因此墓葬才会如此寒酸,可是同样为清官的范仲淹,为何他的墓会如此的气派,不仅有石羊石狮相伴,还有巨大的石雕山门,整个墓区的占地达到了35亩,可以说是非常的气派。这跟包拯的墓一对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难道说是范仲淹家里有钱?可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却是一贫如洗,穷困潦倒,别说是修建气派的坟墓了,就是做口像样的棺材都难,之所以能拥有气派的坟墓,还需要感谢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喜欢清官,表明清官死后一定要厚葬,甚至还亲笔题写碑文,并且明确规定高级官员去世,墓葬有一定的规制,不能超标,但也不能低于一定标准,因此范仲淹的墓葬才不会如此的气派,大部分都来自国家的补贴。那么按照这个规定来说,包公的墓葬也应该如此,不管从级别还是从名声上来说,包公都要比范仲淹高,可为什么死后的待遇会如此之大?

为此人们就猜测,一定是包公生前得罪了太多人,死后遭到了报复,不然好好的墓志铭怎么会被损坏,确实包公在处理事情上面,那是一点都不给皇亲国戚面子,可是因为这就对包公墓下手,进行泄愤,显然有点丢达官显贵人的脸面,毕竟对死人下手,不管怎么说都有点不道德。

就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人却说到,他知道包公墓里的秘密,虽然话说得有点大,但是了解了这个人后,就不会这样想了,此人名姓夏,先祖为了感谢包公的清名,因此定下了一条规定,子孙后代,世世代代为包公守墓,而这件事连包氏的后人都不知道,他们只想默默的为包公做好一件事。

此人的出现解开了包公墓里的所有的秘密,原来夏氏后人不忍心看到包公墓再次被人盗窃,因此偷偷地将墓碑打碎,并将包公的遗骨移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为的就是让包公能够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墓葬   包公   遗骨   清官   墓园   清廉   墓志铭   寒酸   公墓   棺材   气派   坟墓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