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河南发现抗日战士遗骨,仍呈射击姿势,为何市领导却要求保密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4年4月,河南省沁阳市荒僻的关爷坡上突然聚集了不少人,从衣着上可以看出其中半数以上都是警察。

人群中间有几个人趴跪在地上,而他们的身前竟然有一具白森森的骨架,格外引人注目。

“老乡,今天这件事你们都别往外说,尤其这个地方千万别带人过来。”在一旁说话的人叫李建国,是沁阳市的市领导。

他对面站着三四个略显局促的村民,而这具白骨就是他们最先发现的,在初步推断出白骨身份之后,市领导却要求村民们先将此事保密,不要声张。

这具白骨生前是何人,为何还惊动了市领导?市领导又为什么刻意要求村民保密呢?事情还要从75年前说起。

血色常平

沁阳市是河南省的北大门,北接山西晋城,南邻华北平原,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要。

1939年3月,国民革命军115旅奉命进驻沁阳市的窑头和常平一带,这是去往山西的两条必经之路。

40年代的沁阳市(图源网络)

此时日军的35师也正浩浩荡荡地向这里集结,他们计划通过沁阳与山西的日军汇合,包围摧毁我国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而一举进入我国腹地。

5月1日,日军35师全部集结完毕,兵分八路向窑头常平推进,而驻守在此的115旅展开了英勇还击。

当时,战士小六(化名)所在的团被安排在窑头一线进行伏击,这里前有黄沙岭后有关爷坡,地形险要树木茂盛,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

尽管占据了有利地形,可是面对日军10倍于我革命军的兵力,以及其武器装备的全面碾压,这场阻击战还是打得分外惨烈。

黄沙岭下,日军架起几百门大炮进行疯狂轰炸,一时间树木折断山石飞扬,茂密的树林遍布弹坑焦土。

小六和战友们则在山上的树林中架着枪静静埋伏,他们头顶上日军的轰炸机不停地盘旋,炸弹落在不远处时,昔日的战友们顷刻间被炸得四散开来。

小六咬着牙一动不动,心想如果有幸没被炸死,等鬼子进入埋伏圈时,自己就算豁出这条命也要能杀几个是几个。

有小六这种想法的绝不是一个人,在缺人缺武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豁出自己的性命去阻击日军。

狂轰乱炸过后,日军见山林里没人逃窜就确信没有埋伏,于是立即安心地大步向前行进。

然而山林里,小六正透过树枝间隐约的缝隙死死盯着这些无恶不作的日寇们,他紧了紧握枪的手,只等上头一声令下就冲下山去。

没过多久,林子里传出一声枪响,小六和旁边的战友们一跃而起,大喊着“杀啊”冲向鬼子。

霎时间,枪声、炮声、惨叫声混成一片,毫无防备的日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惊慌之下他们开始自乱了阵脚,几乎没了还手之力。

抗战中的国民革命军(图源网络)

日军的几个军官眼见他们在拥有人数和武器的绝对优势下却落于下风,当即气得面色发青、破口大骂。到了傍晚,他们就派人在山下架起大炮昼夜不停地向山上轰炸。

我军士兵在炮火纷飞中仍然不惧牺牲,奋勇杀敌,其猛烈的势头一度让日军步兵望而却步,不敢发起强攻。

然而激战几天后,115旅一个连的战士们全部丧命,大部队也被迫后撤,黄沙岭还是失守了。

之后的二十几天里,我军和日本鬼子又进行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斗,115旅从黄沙岭一直退守到关爷坡,战士人数锐减一半以上,旅参谋长也在几天前牺牲,而小六虽然几次负伤但却都没有生命危险。

伏击日军的国民革命军(图源网络)

关爷坡林深草密地势崎岖,是窑头沿线阻击日军的最后防线,为了拖延日军、给晋城的抗日根据地争取更多时间,115旅旅长带着残存的部队做最后的抵抗。

他们不足千人的队伍隐藏在关爷坡的山林间、巨石旁,看到攻上来的日军就开枪,让兵力庞大且军备充足的日军迟迟不能上山,生生将他们拖延了一个多月之久。

直到6月中旬的一天早上,躲过了敌军每日两次的例行轰炸之后,115旅的最后战士们按照旅长的命令各自隐蔽好,准备伏击即将到来的日军。

不同以往的是,日军这次迟迟未到,小六架着枪躲在一块巨石下,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然而没过多久,尖利的声音不断在上空响起,随后树林里就出现了浓密的烟雾。

小六感觉眼睛灼烧般疼痛还不断流泪,经历过台儿庄战役的他马上明白——这是丧心病狂的小鬼子又使用毒气弹了。

小六心里的仇恨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他暗暗发狠,总有一天要让他们为这种惨无人道的卑鄙行径付出代价。

实际上,日军早在1929年开始就在自己国家的一个小岛上生产毒气弹,6千多人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参与生产。到1945年为止,生产出的七千多吨毒气弹大部分都运到了我国。

每当遇到久攻不下的地方他们就投放毒气弹,甚至毫无底线地抓走手无寸铁的百姓做毒气研究。

小六稍稍低头尽量屏住呼吸,可是毒气无孔不入,他开始不停地咳嗽。连呼吸都开始变得困难起来。他紧紧地握着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做着伏击小鬼子的准备。

而关爷坡上数百士兵都像小六这样,在巨大的痛苦之下牺牲了,离世时眼里满是不甘。他们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在战场上拼尽最后一滴血,没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多杀一个入侵者。

就这样,河南沁阳通向山西晋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关爷坡失守了,小鬼子们呼啦啦地涌向晋城,弹坑遍布、焦土斑驳的窑头常平一带,几千名抗日士兵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但他们对日军的狙击却并不是没有作用,这些英勇的战士们面对多出他们十几倍的兵力一直坚持顽强抵抗,给后方抗日根据地多争取了四十多天的时间。

和很多葬身荒野的战友一样,小六的遗体因为无人发现就一直留在了原地,直到75年后才因一次意外被发现。

发现遗骸

2014年4月的一天清晨,天才蒙蒙亮,关爷坡附近一个叫老王(化名)的村民带着几个邻居上了山。这时正值春夏之交,野鸡野兔常常在山林出没,正是打猎的好时候。

老王是村子里打猎的好手,前两天他才从山里抓回一只野鸡,炖鸡的香味充满整个院子,隔壁邻居的小孩闻见后馋得直嚷嚷着要吃。

前后院住的邻居听说这是在山里逮到的走地鸡,都羡慕不已,纷纷说着想再和老王一起上山碰碰运气。

老王也爽快地答应了,他去打猎的山就是村子西面的关爷坡,那里面基本没什么好走的路,他也乐得能多几个人互相照应。

商量好出门的时间后,几个人都心满意足地回去准备工具,第二天一早就敲响了老王家的门。关爷坡地势崎岖树林茂密,几做惯了庄稼活的人都得扶着旁边的树干一点点往上走。

老王在前面领路,虽然他没单独去过关爷坡的深处,可是现在有了同伴就可以走得稍稍远一些,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走了好长一段后,后面的一个邻居一手扶着树干一手叉腰喘气,略带凉意的清晨却生生出了一身汗。

他刚要开口问老王还有多久,旁边草丛里突然窜出一只肥肥的野兔,邻居见状立时来了精神,心想这一早上的辛苦都没白挨。

等到地势趋于平缓的时候,老王停了下来,他寻摸着准备找地方做陷阱,邻居却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了,惊起不少鸟雀四散飞去。

老王回头刚要说些什么时,右边的邻居拽了他一下还向前抬了抬下巴,老王转头一看,那边赫然又一只灰扑扑的野兔正背对着他们趴在草丛里。

老王眼睛一亮,在心里比量了下距离后,他感觉还是很有希望能抓到这只兔子。

于是他屏住呼吸,拿着装备一点一点地挪了过去,但眼看兔子近在咫尺,老王却突然踩到一个土块崴了一下,兔子受惊便向前面窜走了。

老王也不顾自己刚崴了脚,赶忙就追了上去,但兔子跑得实在太快,被落下的老王只远远看到它跑进了前面的巨石下面。

紧赶慢赶追过去后,他打开手电筒照向巨石,兔子早就不见踪影,但他却隐隐约约看见松散的泥土中有些白色的东西。

老王拿着手电筒来回一照,定睛一看后顿时被吓得后退好几步——那分明是一具人骨头。

惊慌失措的他正要掉头回去,后面突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老王惊得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回头一看发现原来是一起来的邻居,这才定了定神,抬手擦汗掩饰刚才的尴尬。

邻居被老王的大反应整得一愣,随后就哈哈大笑,他没想到身为打猎好手的老王胆子竟这么小。

可邻居刚想调侃两句,却看到老王发白的脸色。没等他说些什么老王就抢先开口了,话里的内容让他从脚底升起一股寒气。

“石头下面有一个死人。”

邻居本以为老王在开玩笑,他抬头看向老王,可对方严肃的表情并不像是恶作剧。这时,此前落在后面的两个人也一起走了过来,几个人一合计后决定兔子也不抓了,赶紧返程回家。

至于这个尸体,他们都觉得十分蹊跷,于是老王先报了警,下山的时候还留下了记号。

当时接到报案的警察精神一震,深山老林发现尸体这样的案件太多了,八成就是一起刑事案件。

警方迅速安排人员出警,可是一查地图却发现那里竟然要从山西的地界过去,于是他们再次给老王打电话确认尸体所在的位置。

最后警方确定,目的地虽然在河南境内,但是前往那里却没有警车能够通行的公路。所以最快的路线就是从山西绕行,然后往南走,步行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费了好大一番波折终于到达目的地,老王几个人已经到了有一会儿了。

看着迎面走来的几个警察,老王几人都觉得有些紧张,他们一边向警察说着当时的情况一边带着人来到巨石跟前。在老王的引导下警方发现了石头下面隐藏的洞窟。

洞窟有几米深,最下面杂草掩映的地方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人的头骨,而因为时间久远,全是都只剩下白森森的骨架。

侦查人员进到下面后小心地清走杂草拨开泥土,这才发现骨架的姿势不同寻常——趴在地上,一腿伸直一腿弯曲,两只前臂一前一后,在看手骨的排列这分明是射击的姿势。这正是小六的遗骸,他在牺牲75年后终于被发现了。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该有怎样的决心才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维持这个姿势。

侦查人员满是敬畏地向尸骨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小心地在周围搜寻,他们希望能找到证明此人身份的物品让他回家。可惜他们搜寻好久仍然一无所获,只得把情况往上面反映。

沁阳市的市领导李建国了解了情况后,当天就来到了此处。担任过文化局副局长的他一直对革命烈士遗骸的事极为关注,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为沁阳市的烈士遗骸奔波劳碌。

图源网络

因为这个地方属于常平,李建国立马就想到了那场豫西北地区最惨烈的常平狙击战。

对于窑头、黄沙岭、风门口、关爷坡、碗子城,常平狙击战的几个战场,李建国再熟悉不过了,看到遗骸的第一时间他就明白这是常平狙击战的参战人员。

相关部门随即接手了遗骸的安置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小六的遗骸被埋进了常平阻击站的烈士陵园里,和他的战友们再次团聚。至于小六的具体身份,李建国也在不遗余力地翻阅抗战资料查找。

临走前李建国多次嘱咐知道此事的老王几人不要外传,不要带人上山。老王几人连连点头,之前村里几百战士的遗骨和墓碑被人挖走盖房子的事他们早有耳闻,也都明白领导的顾虑。

图源网络

青山处处埋忠骨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供销社开始兴起。和国其他的广大农村一样,常平村的供销社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到这里买卖的村民络绎不绝。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顾客,常平供销社决定扩展一间门市房。可是供销社前后是路,一边又是村民的住房,门市房只能建在另一侧的凹地上。

供销社人流量很大,每天都有村民过来买各种生活用品服装鞋袜,一些卖农副产品的也每天过来送货,店铺根本不能长时间歇业。

为了快速建好门市房恢复往日的流通买卖,门市房的建设在安全的前提下唯一的要求就是快。

供销社(图源网络)

可是凹地面积很大,能挖土的地方距离这里很远,为了快速完工供销社决定从道路西侧的山坡上挖土平地。而西侧的山坡正是抗日战士的墓地,里面埋着几百的遗骨和三百块墓碑。

当时村里的读书人纷纷劝说,但是架不住百姓对供销社营业的迫切需求,读书人们没办法,只好和供销社商量着推迟一天开工。

他们打算先把墓碑上的碑文抄写下来,现在看来也是多亏了这些读书人的坚持。

当时随着300个墓碑的信息全部登记完成,曾经立在土里的墓碑轰然间倒在地上,有不少墓碑碎裂了,而和墓碑一起填进凹地的还有上百块被挖出来的先烈遗骨,何其可悲。

又过了20多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辉煌一时的供销社难以为继,那块埋葬着烈士骨骸的门市也被转卖给村里的一个村民。

知道此事的李建国对战士们遗骸的事更上心了,每当有村民发现线索他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生怕遗骨被破坏的事再次发生。

为了这三百遗骸能重见天日,李建国曾先后9次来到村子里找知情人询问情况。

他们透露,山坡上挖出的遗骨都被集中埋在了一处,到了2014年2月份,李建国已经确认了集中埋葬遗骸的位置。

不仅如此,当初埋着三百名战士坟墓的屋主在政府的动员下已经同意拆房子,这三百多名英雄的遗骨进入陵园指日可待。

然而沁阳市葬身荒野的烈士太多了,解决三百名被挖战士遗骸的问题并不是结束,当时那场豫北地区最惨烈的常平狙击战就有三千多名烈士牺牲。

李建国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之后越发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他用尽办法想为那些为保护家园而牺牲的英雄们做些什么。

于是十几年间,沁阳市的山野密林他来来回回去了不少次,明明是副局长的身份却常常因为爬坡走路磨得脚底水泡不断。

李建国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幅沁阳市的地形图,在他的勾勾画画下也渐渐地成为了常平阻击战敌我双方的攻防对抗图。

李建国的努力不是面子工程,十几年间他的工作切切实实地取得了成效,他帮助了二十几位烈士找到了后人,还对常平阻击战烈士纪念馆的成立做出了不少贡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那段历史,不少常平阻击战的烈士后人来这里缅怀先烈。就在去年,常平阻击战遗址入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背后是李建国和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坐在空调房里安稳工作的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要知道没有先辈的舍生忘死、不惧牺牲就没有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

想想那些死于毒气弹的无辜村民,想想那些被残忍杀害的英勇战士,过去的历史决不能随时间淡忘,每一代人都要牢牢记住那段苦难。

对于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遗骨   沁阳市   阻击战   遗骸   河南   供销社   日军   墓碑   烈士   村民   姿势   战士   邻居   领导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