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次收复台湾历史对比,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宝岛台湾就像我国东南沿海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偎依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身边。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由于我们与台湾岛之间横亘着狭长的台湾海峡,这座美丽富饶的岛屿数百年来无不引起游荡在海洋上的侵略者的觊觎,妄图长期霸占。

然而,侵略者的意图最终被完全粉碎,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阴谋都以失败告终,比较一下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过程,更加证明这个道理。

一、三次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对比

1.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的荷兰侵略者,利用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疏于管理的空子,打起了台湾的主意。

他们在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巧取豪夺,蒙骗福建地方官员,采用步步为营的不断蚕食,最后使台湾变成他们的殖民根据地。

台湾本土居民高山族深受荷兰殖民者的压榨,苦不堪言,截止到郑成功水师的跨海作战,这段时期维持了38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开启了郑氏家族对台湾的统治,他把原荷兰人建设的赤嵌城立为东都明京,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北路与南路。建立了与祖国大陆类似的府县制度。一直到1684年他的孙子郑克塽被康熙帝派兵收服,郑氏在台湾共统治了22年。

3.自明朝中叶以来,日本的倭寇一直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并一度盘踞在台湾岛内建立窝点,后在万历年间被明军肃清。

但对于台湾岛垂涎三尺的日本侵略者贼心不死,借着甲午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战败之机,在1894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截止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当年9月收复台湾,从而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对台湾近50年的统治。

由此可见,自我国三国时期内地与台湾岛建立联系以来,这座宝岛一直在中央政府得管辖之下,即使一度被侵略者占领数十年,也不能改变它是祖国领土的铁的事实。

二、3次收复台湾采取的途径与手段

由于台湾宝岛孤悬海上,历史上采用和平谈判解决难度极大,因此收复台湾都是以局部战争的方式解决的。

1、 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作为清朝初年重要抗清将领郑成功,当他敏锐的观察到与满清朝廷的军事对抗前途无望后,决定把台湾岛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于是在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战船200余艘,军兵2.5万人跨越台湾海峡,并从鹿耳门港口登陆,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海防阵地。

郑成功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将热兰遮城(台湾城)团团围住,坚壁清野,使其与外界断绝联系,经过近1年的铁桶阵法,最终使荷兰侵略者开城投降,灰溜溜地撤离台湾。

郑成功因为收复台湾功不可没,成捍卫国家领土的民族英雄,名垂青史。

2、 康熙帝使用战争与招抚手段收复台湾

郑成功建立的地方政权只是归属权上认同明朝,并无分裂祖国的意图。因此康熙帝统一中原后,为避免战争,多次派使者与郑氏政权谈判,要他们接受招抚。这种边战边和的状态维持近20年。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水师2万余人出海奇袭,仅用7天取得澎湖海战大捷,清军战船于8月进入台湾鹿儿门港,在大兵压境的局势下,郑克塽率众投降。

康熙终于完成了台湾统一的大业,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派军驻守,把台湾收入清朝版图。

3、国民政府1945年收复台湾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9月,蒋介石派出6个师与20艘军舰正式参加台湾接受。于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接受台湾日军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正式宣告台湾光复。

综上所述,除抗战后和平收复台湾外,每次光复台湾都是以局部小规模战争的方式或和谈结合解决的。

三、3次收复台湾过程时间对比

由于郑成功采用了闪电战和消耗战相结合的战术,同时荷兰殖民者远离故土,因此这次收复台湾前后用时不到一年。

康熙帝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和谈策略,最后利用军事手段作为辅助完成统一,前后耗时近20年,但结局是完美的。

而自从甲午战争清政府割让日本给台湾后,中华政府终没有忘记生活在水深火热般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因此从民国政府到国民政府的几十年里,一直在努力抗争力图收复台湾,最终经过艰苦的8年抗战,终于使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整个历程经历了50年。

四、三次收复台湾的历史性质

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国民政府光复台湾,都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者对祖国领土的占领,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正义战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固的反清根据地,但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使荷兰侵略者长期霸占台湾的阴谋破灭。

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积贫积弱,历来受外敌侵略,在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一雪前耻,把满清政府割让了半个世纪的祖国宝岛收复主权,堪称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让日本在台湾长期推行奴化教育计划化为泡影。

而康熙帝在清初统一台湾的过程,是清政府与郑氏集团争夺国家统一主权的一场局部战争,由于清朝初期国内尚未统一,明末农民军余部也在活动,以及后来的三藩作乱,都阻碍了收复台湾的进程。

因此康熙收复台湾与平定三藩都是维护国家主权与祖国统一的正义战争,只是由于台湾远离内陆,军事行动尚未成熟,因此耗费的时间比较长。

五、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选择

从三次收复台湾的整个过程,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未来实现祖国统一,再次实现台湾回归颇具参考价值。

郑成功是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他在1661年出兵台湾,当年2月顺治帝驾崩,小皇帝康熙只有7岁,摄政王多尔衮初掌大权,国家政局不稳。而统治台湾多年的荷兰殖民者防备空虚,因此郑成功的偷袭战术得以一蹴而就。

而康熙统一台湾则采用恩威并施,边打边拉的战略,通过多次和谈深入了解郑氏政权内情,逐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当1681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去世,冯锡范挑起内乱,年仅12岁的郑克塽难撑危局,于是康熙帝果断于1683年派施琅一举收复台湾。

而抗战胜利后,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者准备撤走的真空区,国民政府选择在第一时间接受台湾,使两岸人民又一次实现团圆。但由于国民党在台湾的官员十分腐败,接收大员纷纷中饱私囊,最终酿成了1947年的“2.28”事变,也给台湾人民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平的伤痕。

结合三次收复台湾的历史时机,可以看到,康熙帝统一台湾的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时局发展,未来一定会出现宝岛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契机,因此采用和谈的方式加深接触,同时辅助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震慑那些破坏团结的捣蛋分子,将有助于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六、台湾的命运始终与中国国运息息相关

为什么自明末以来,台湾问题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它的每次命运变迁始终让引起无数国民的关注,也数次成为地缘争端的焦点呢?

因为明清以来封建制国家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最终积贫积弱,沦为列强瓜分的目标。

反观欧洲各国,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利用工业革命形成先进的生产体系,逐渐建造出强大的海军部队,利用船坚炮利的优势去征服世界,台湾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饶的物产引得这些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垂涎三尺。

因此当明朝末年政府无暇顾及时,荷兰借机趁火打劫占领台湾。而清政府甲午战争的惨败又是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导火索。

而政府没有第一时间收复台湾,正是与满清灭亡后国家四分五裂,民国政府军阀混战,再到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再对日妥协退让,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更是把战火漫延到中华大地,收复台湾更是无从谈起。

一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时,台湾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反观康熙收复台湾时,国力已趋于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取得胜利后,台湾的回归也变得水到渠成。

而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前提是世界格局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他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相比于民国初期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这才是收复台湾的底气所在。

由此可见,台湾的命运起伏最终与国家实力紧密相连,而台湾的未来走向也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而水落石出。

无论这帮跳梁小丑如何表演与叫嚣,随着祖国强大空军、海军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日益增强,台湾人民的归属感将与日俱增,将来重现实现统一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七、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台湾真正被外敌侵占的时间不足百年,这在台湾岛数千年的历史中只是沧海一粟,自古至今,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顾明清以来数百年台湾变迁的历史,无论经历如何波折,无论外在因素怎样横加干扰,都无法影响祖国统一台湾的最终结局。

首先荷兰与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是赤裸裸的侵略,这种野蛮的占领行径是无法长久的。

清朝统一台湾是当时明清朝代更迭的衍生品,清王朝取代明朝后,作为地方割据势力的郑氏政权也无法摆脱被统一的命运,尽管前途波折,难度重重,但是结局是美好的。

建国之初,人民解放军在顺利解放海南岛后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前来搅局,我们也错失了收复台湾的宝贵机会。

但是好事多磨,随着时局发展两岸人民将找到更多的共鸣,大一统的趋势不可逆转,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水乳交融的炎黄子孙,一些政客的逆流而上只能徒增笑谈。

纵观历史,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随着台湾岛内更多有识之士看清分裂分子的丑恶嘴脸,以及广大岛内群众向往统一,渴望回归,则大业可期。

相信未来强大的祖国一定会打好政治、军事两张王牌,以政治手段挂帅,军事手段领兵的政策下,利用台湾岛内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同胞的有利条件,早日实现统一大业,为更加强大而富强的中国献上大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甲午战争   中国   明朝   荷兰   历史   国民政府   不可逆转   侵略者   台湾   日本   祖国   趋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