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高手面试张作霖保镖,有刺客时一人不去抓,张作霖就选了他

凡是大人物身边,总要有几个保镖,更有甚者还有人给自己找“替身”,在危险的时候能替自己挡灾,蒋介石就是这种人。

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也给自己寻觅保镖,四个高手前来面试,有刺客时一人不去抓,谁知张作霖偏偏选了他。

“东北王”张作霖挑保镖

清末民初虽说是乱世,但给草莽英雄提供了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在民国历史上,有两位姓张的草莽英雄,其一是张作霖,其二是张宗昌。

而张作霖的成就又比张宗昌要大得多。

晚清以后,随着东三省藩篱的逐渐解禁,不少直隶、山东、热河的农民纷纷加入“闯关东”的行列,张作霖的先祖便是其中之一。

张作霖于光绪初年出生于奉天海城县,已经是闯关东后的第三代,但由于其父张有财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后来因欠人家赌债而被仇家债主所逼死,13岁的张作霖便由此提前走上了社会。

张作霖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而读不起书,但他为人是十分好学的。

当时有位名叫杨景镇私塾先生,他有几次看到一个小孩在窗外偷偷听他讲课,于是便把小孩叫进来,小孩说:“我叫张作霖,我想念书,但家里穷,上不起学,因此常在这里偷听。”

这位杨先生觉得这小孩看起来天资聪颖,日后说不定能成大器,于是就决定不收他的钱而让他随班就读,还免费提供给他书籍和纸笔。

就这样,张作霖通过这种方式读了一点书,后来的张作霖看起来北人南相,文质彬彬,一点都不像土匪出身,这应该是和他的这段经历有关。

张作霖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后来发家后,特地派人去把杨先生请到家里开了私塾,并让他的子女如张学良等人跟杨先生读书。

在庚子年后,由于沙俄的入侵,东北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乱境,而张作霖却趁机拉起一支队伍,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与来往流窜的胡匪相斗争,由此崭露头角,并在当地商会的帮助下转为地方团练。

后来,盛京将军增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顺利地成为朝廷承认的巡防营。

清末的东北一直不太平,1904年还发生过日俄战争,当时张作霖见风使舵,谁强大就投靠谁,他开始的时候接受了俄军的一批枪械并为之服务,在俄军战败后又与日军合作,由此左右逢源,自己的队伍也不断扩大。

等到清末的时候,张作霖已经成为了手下拥有五个营的统带,是东北地区一个不容小觑的军事首领。

别看张作霖身材瘦小、北人南相,脸上总是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但他的心胸、他的志气很大、野心很大。

按说,关外辽阔的东三省,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小,但这并不能满足张作霖的雄心壮志,他有事没事都竖着耳朵、眯起小眼关注着关内的一举一动,这种“身在关外心在内”的问鼎之心和染指之意,其中的乐趣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与品尝。

张作霖也非常善于笼络部属的,并经常利用子女联姻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一招一式,骨子里都有袁世凯的味道。

可以这么说,袁世凯是正路子的枭雄,张作霖是野路子的枭雄,那都是精于计算、善于权谋。

既然要问鼎中原,那么自身的安全肯定是最重要的,军阀混战的年代,不小心自己身后的宝座就要被人抢了,所以对张作霖这样的手握一方兵权的人来说,贴身保镖非常重要。

而张作霖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按常理出牌的人,这在他选保镖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是发生在袁世凯将张作霖的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任命张作霖为中将师长,驻守奉天的时候。

这天,张作霖在北大营与拜把子兄弟骑兵团长张作相酒后闲谈,说是想挑选两个贴身保镖,张作相一拍大腿信誓旦旦地对张作霖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手下好几个好兄弟,保证让你满意!”

见张作相如此胸有成竹,张作霖也就放心地把这件事交给了他。

张作相可把这事儿当作了一码子大事。

他把部下最信任的连排长都叫到了团部,人人推荐,对所推荐的人员他又一一考试,最后才选出四个。

他想,这四个人也算是百里挑一了,师长从中选两个绝没有问题。

他亲自带着这四个人来见张作霖。

张作霖一看,四个小伙子一个个虎背熊腰,身高体壮,一身新军装,腰挎盒子炮,威风凛凛,心里倒也高兴。

考试是按他的要求,从军容风纪、军人姿态、长短枪射击到武功擒拿格斗,考了一整天,四个人却是各有所长,不相上下。

这可让张作霖犯了难,到底选哪一个当保镖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张作霖左思右想,很快便有了主意。

于是,他准备出最后一道题好好考考他们。

在一座有前后两层房子的院子里,张作霖设宴招待这四个候选保镖,张作相出面作陪。

六个人宽宽松松地坐下之后便上酒上菜,一时间丰盛的菜摆满了一桌。

那一盘盘红烧孢蹄筋、野鸡炖蘑菇、清蒸大飞龙……热腾腾、香喷喷叫人看着直流口水。

张作霖端起酒杯,对四人表示说大家都辛苦了,指着一桌子的饭菜示意这是犒劳四人的,并且还带头敬了一杯酒。

“弟兄们,干!”张作相说罢端起杯子,一仰脖把杯子喝了个干干净净一滴不剩。

“谢谢师长,有师长赏咱这桌酒席,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师长,日后愿为师长鞍前马后尽心尽力,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

三个人发誓一般地表示忠心,之后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饮罢还把杯子口朝下向上一举,表示要全心全意为师长效力。

张作霖见状又端起酒杯敬酒,可他心里却想的是,妈拉巴子的你们仨小子就别考了,这么贪杯,贪杯是会误事的,你们醉了还能保护俺老张?

心里是这么想,可嘴里仍一个劲地劝酒。

就剩下一个端起杯始终未喝,他说自己从来都不会喝酒,任凭张作霖再劝也坚决不喝。

张作霖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对张作相说道:“作相啊,你是不是平日把兄弟们管得严了一点儿,大丈夫对酒当歌,不会喝酒哪能打天下。”

张作相不知底细,他端起酒杯说道:“师长,不瞒你说,平日里我对弟兄们管得是严点儿。带兵嘛,军纪不严咋能打仗。”

接着又对他们几个说道:“来来弟兄们,今晚上是师长敬酒,咱们都放量喝。”

正当张作相劝酒之际,忽听前院“砰”的一声枪响,接着有人大声喊道:“有刺客!有刺客!”

听到这一情况,那三个正要喝酒的人当即放下杯子,抽出短枪箭一般蹿出屋门,连张作相也提着枪走了出去。

“你还愣什么?妈拉巴子的有人要刺杀俺老张,你小子连门都不敢出,还能当保镖?”

张作霖对剩下的那位壮汉真是气急了,嘴上不干不净地直骂。

可他心里却想的是,这小子还行,倘若有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你当保镖的都跑了,谁来保护俺老张?

任凭张作霖骂不绝口,那人像没听见似的提着枪站在张作霖身旁就是不动,张作霖非常生气地坐在桌旁,不几分钟秘书走了进来:“报告师长,刺客抓到了,刺客抓到了。”

“啊?是什么人与我有仇?出去看看。”张作霖说罢起身就往外走,剩下那人立即紧随其后。

“妈拉巴子的,人家抓到了刺客你去看热闹不是?”

“不,师长,这是我的职责。既是给师长当警卫,就不能在危险时刻离开师长一步。”

张作霖这回笑了,慢慢转过身来,右手拍在那人肩上说道:“好你小子,俺张就挑你了。”

张作相及那几个候选保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桌酒席是师长设的考场啊!

张作霖这个选材方法不可谓是不奇怪。

明明是选保镖,却拉着他们大吃大喝。

遇到刺客之后,候选人都跑出去抓保镖最后却一个都没有被选上,反而是一直留在张作霖旁边的人得了他的青眼。

其实这就是保镖的第一工作准则,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第一要义肯定是保护自己的老板。

其他人虽然看似很积极地去找刺客,但是难免不是敌人布下的声东击西的局,如果保镖此时都被外面的响动引了过去,等真的刺客来到张作霖的身边,那可是什么都晚了。

所以张作霖才会留下这个不管他怎么骂都不往外走的壮汉,这才是一个保镖应该做到的。

张作霖选人的方法乍一看不着四六,其实都是暗含着门道的。

而他这种选择人才的怪招可谓是层出不穷。

选材不按常理出牌

1919年,为了扩充奉系军阀的军事实力,张作霖决定在东北境内大力地发展军工事业,先是建了军械厂,随后把军械厂改建为了东三省兵工厂。

有了兵工厂,那就得有军事设备。

战乱时代,军火是紧俏货,军事设备更是,谁有了军事设备,那在军火这方面就不会任人宰割了。

当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克虏伯公司的机器要拆卸出售。

张作霖看到消息喜出望外,这岂不就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

于是马商铺奉天军械厂的厂长陶治平前往上海区购买。

大家都知道陶治平是个不折不扣的赌棍,在奉天就已经常常流连赌场,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还不得输得找不着北?

陶治平确实没让大家失望,不过是去了几天赌场,就把张作霖给他的买设备的钱输了个底朝天。

陶治平此时才清醒过来,知道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不敢回去也不敢留下来,只能以死谢罪。

跳江前还给张作霖去了一封信,把事情原委交代的一清二楚。

张作霖拿到信之后简直是不慌不忙,立马派人再给陶治平汇款,让他再去赌,把本捞回来,然后把设备也给买了。

执行命令的下属很惊讶,陶治平把钱都输光了,张作霖居然没有要枪毙他,还给他汇款。

没人理解张作霖的做法,但是陶治平却没让他失望,在赌桌上突然顺风顺水起来,不仅捞回了本,还赚了一大笔钱。

为了感激张作霖的不杀之恩,陶治平把钱全拿去买了设备,一分也没自己拿着。

任谁也没想到,张作霖会派一个赌徒拿着一大笔钱买军需;更没想到的是,在陶治平犯了这样的大错之后张作霖还选择继续用他,可谓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而张作霖这样意想不到的用人之法也不是第一次了。

他曾经还选过一个文盲当看守所所长。

这个人叫做张二娃,原来只是个门卫。

当时奉天的治安不好,张作霖下了命令,帅府午夜已过,连只苍蝇都不能再放进来。

实心眼的张二娃还真就照着张作霖的吩咐做了,不仅一只苍蝇没放进来,连帅府的主人张作霖也没放进来。

那天晚上张作霖回来晚了,谁知怎么叫门张二娃也不开,气得他直骂娘,最后还是绕道后门进了家。

知道这件事的张二娃胆都吓破了,生怕张作霖一枪崩了自己。

没想到张作霖也不计前嫌,还给他升了官。

张二娃说自己不识字,当不了领导,张作霖还对他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我给你配个秘书!

就这样,一个大字不识的门卫,摇身一变成了张作霖钦点的看守所所长,这可让大家都惊掉了下巴。

其实,张作霖就是看中张二娃的实心眼,执行命令,令行禁止,这样才不会被人钻了空子。

张作霖选人看起来是出怪招,但还是颇有一些用人哲学在其中的。

张作霖还有一怪,那就是用人绝不提拔没有顶撞过自己的下属。

1924年,张作霖入京后,参与决定北京政府内阁的人选。

任毓麟跟随张作霖十多年,从来没有生过二心,张作霖吩咐什么都是一心一意去做,而且办事牢靠,还很认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拿的起笔杆子,写东西很有两把刷子。

所以这次确定内阁,大家都觉得任毓麟应该多少也能有个内务总长或教育总长的位置。

谁知道任毓麟在张作霖多次改组内阁都没有得到过一次提名。

这就让人很费解了,于是张作霖的部下就问他怎么考虑的,大家都很不明白。

张作霖直接道出了心中所思,任毓麟是个好人,但从未与他抬杠过,这一切真的是因为他张作霖做的都是对的吗?

张作霖认为,段祺瑞和吴佩孚都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人,希望部下奉承自己,听不进不同意见。

于是,徐树铮受到段祺瑞的重用,白坚武受到吴佩孚的重用。

这两个人得势之后,可谓是无恶不作,给段祺瑞和吴佩孚造成了很多麻烦,见识过段祺瑞和吴佩孚用人不当的下场,张作霖自然要更慎重地考虑。

张作霖更想要的是那种敢于直谏的人。

任毓麟却做不到这点,所以张作霖并不想对他委以重任。

也正是因为选人有着独特的眼光,张作霖才能够收获人才,维持自己的军阀统治。

张作霖用人从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张作霖的奉系集团人员庞杂,既有与他同生共死的绿林兄弟,又有被他选拔招揽来的各方人才,还有从敌方阵营中招降纳叛而来的“昔日之敌”,可谓复杂至极。

不过张作霖生性谨慎,他从不偏听偏信,更不轻易怀疑所用之人。

凡是他认为有才于、全心为他办事的,他都放手,很少限制和干预,这些人都因张作霖信任之专,而悉心擘划,毫不自私地贡献出他们的能力。

如王永江兼任省长之初,就大胆地向张作霖提出了一个要求:“凡省内大小官吏,悉由己任命,不许雨公作干预。”

一般人谁能容忍这种“无理之举”,但张作霖当场应允。

金毓黻所撰《张作霖别传》称:“其委民财两政于王永江也,不啻推心置人腹中,永江亦知无不言,一如苻坚之与王猛。”

在奉系第一次人关期间,杨宇霆与徐树铮勾结私自招募军队,自树党羽,事为张发现后,以渎职罪免除杨宇霆职务。

从此,杨流落京津,超过三年。

后张作霖深感继任参谋长“处理军务不如意”,时“思宇霆才可用”,常向左右:“你们办事,都赶不上邻阁。”

虽然有过矛盾,但张一旦认识到杨宇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捐弃前嫌,大胆使用,信任不疑,“委杨宇霆为两署总参议,所有军事各机关事宜,悉归该员筹划进行”。

诚意和信任换来的是感激与忠诚,杨宇霆也因张的信任而悉心擘划。

鉴于其时东北特殊的国际形势,有些处于高位的老派人物对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持怀疑态度,所以不愿重用留日归来的王瑞华、谢珂、王树常、韩麟春等人。

可张作霖不以为然,他经过一番考察后,均委以重任。

他说:“信人不疑,疑人不用。妈拉巴子的,好好地给我干,我决不亏待人;若是坏良心吃里扒外,我马上枪毙他!”

正是这样一种用人的思路和作风,才吸引了众多新派人物加盟奉系,并忠心为其效命。

功过后人评说

对于张作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他对国家做出过贡献,但也和帝国主义暧昧不清。

不过张作霖能够成为东北的一代军阀,除了时势早就之外,也自有他的一番能耐,光从选人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花样百出,别出心裁,而且总能够选到对自己有利的人。

张作霖这种做法也告诉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一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路去想,没准能收获得更多、更好。

参考文献

《张作霖选材有怪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拉巴   刺客   奉天   保镖   军械   军阀   师长   酒杯   用人   高手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