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仅仅因为一张电影票,国民党警察和宪兵在上海街头火拼

国民党部队中分成三六九等,相信大家早有耳闻。其中地位最高,最嚣张的无疑就是空军和宪兵了。空军自然不用说,宪兵为啥待遇这么高?

国民党宪兵和警察

01

很简单,宪兵算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部队了。早在1925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就从军校抽调人员组成了宪兵连。到1935年,正式成立宪兵学校,蒋介石亲自任校长。所以,国民党宪兵后台最硬,平日里十分嚣张,没人敢管。

今天要说的事情,就是上海宪兵和警察之间的冲突,在当时轰动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1947年7月27日晚9点,上海福熙路金都大戏院。当晚上映国泰影片公司的古装大片《龙凤花烛》,由当时著名演员冯喆和陈燕燕主演。这部影片很火,市民纷纷赶来观看,影院门口人山人海。

当时,戏院门口的两名检票员,正忙着检票催促观众入场。忽然,有三名市民过来,手里拿着两张电影票,要进去看电影。检票员当然不会让他们进,三个人必须三张电影票才行。

这三人中领头的男子,是上海政府公务局科长刘君复,他觉得十分没面子,坚持要进去看电影。检票员死活不让他进,双方争吵起来。因为当时检票口人很多,戏院工作人员赶紧叫来了值班警察卢云衡。

6588号岗警察卢云衡,上海警校七期毕业学警,属于新手。卢云衡知道,有些稍有权势的人,经常不买票进场,习惯了。他赶紧上前打圆场,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双方各退一步,让刘君复进去补一张票算了。


02

就在此时,麻烦出现了。

国民党宪兵

原来,国民党宪兵在几个大城市都有驻扎,主要任务就是管理那些不守规矩的散兵游勇。不过,具体执行起来,宪兵很多事情都管,自然也能捞到不少好处。当时,宪兵二十三团二营八连排长李豫泰,正好带人巡逻到戏院门口。

李豫泰一看戏院门口围了一群人,赶紧上前了解情况。实际上,像这样“逃票”的小事情,宪兵来处理的话,最多也就是让人补个票而已。

但是,宪兵向来看不起警察,更何况还是个刚毕业的小警察?李豫泰于是走上前去,大骂卢云衡不会处理事情,坚决不同意刘君复补票入场。如果是老警察遇到这样的场面,肯定是当场道个歉,转身就走,少惹麻烦。

但是,卢云衡血气方刚,无缘无故被一顿臭骂,心里很不服气。于是,他据理力争,说市民逃票是民事纠纷,本应该警察处理。宪兵的职责只是管辖军人,绝对不应该插手这件事!

卢云衡讲得很有道理,但那个时代本来就不讲道理,更何况是面对宪兵?李豫泰完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警察敢顶撞自己,毫不犹豫一拳打在了卢云衡的脸上。他的身后的其他宪兵一看,赶紧冲上来一顿拳打脚踢,将卢云衡打得鼻青脸肿,口吐鲜血。

宪兵打痛快了,卢云衡憋屈死了,他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回到新成警察分局,找分局长卓清宝汇报情况。卓清宝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心中有气,但也明白斗不过宪兵。于是,他把卢云衡一顿批评,让他以后不要多管闲事。


03

卢云衡回到警察宿舍,躺在床上生闷气。此时,宿舍里还有20多名警察当天休息,他们大多都是卢云衡在警校的同学。这些人得知事情经过后,义愤填膺,决定去找宪兵评评理。他们又打电话给老闸、黄浦两个分局的同学,一共凑了一百多名警察。

民国警察

这帮年轻警察只想去讨说法,所以还保持理智,没有带枪——当然,以装备水平来说,警察也不敢带枪去“挑衅”。当时,新成警察分局的20多人最先赶到戏院门口,吵吵嚷嚷让宪兵出来。

刚才那几名宪兵有些害怕,赶紧锁住了戏院的大铁门,退到了楼上。一群年轻警察一看宪兵“怂”了,于是站在大门口叫骂。没多久,另外两个分局的警察赶来,还有其他分局刚刚下夜班的警察,也闻讯赶来。

一百多名警察围在戏院门口叫骂,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场景,附近不少市民也在旁边围观,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躲在楼上的几个宪兵,发现外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赶紧打电话报告给了康定路宪兵队。

宪兵队接到电话,当即判断事态严重,果断派出两卡车全副武装的宪兵,一路疾驰来到戏院门口。楼上的宪兵看援兵来了,也有了底气,在楼上架起了机枪。

宪兵下车之后,把现场围了起来,准备持枪进场驱赶人群。警察见状,更是大声叫骂,双方纠缠在了一起。


04

就在此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枪响。楼上的几名宪兵听到枪响,立刻对着警察机枪扫射,外围布防的宪兵不知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开枪射击。刹那间,戏院门口子弹横飞,惨叫连连。

民国上海戏院

正在一片混乱之时,徐沈记卡车行编号37573的卡车,载着一车西瓜由此地经过。慌乱逃跑的警察纷纷跑过来,想要爬到车上离开。宪兵见状,立刻朝卡车开枪,将其逼停。卡车上坐着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当场中弹身亡。

警察和宪兵的冲突结束后,当场死亡警察7人,市民2人。在混战中,还有18人受伤,其中警察5人,宪兵3人,市民10人。

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长俞叔平、督察长张达、警防大队长陆大公、宪兵二十三团团长吴光运等人,立刻赶到现场,直接在戏院内部召开了紧急会议。最终商量决定,宪兵团长吴光运把所有宪兵带回营地,警察局长俞叔平把警察劝离现场。引起冲突的宪兵排长李豫泰,暂时被淞沪警备司令部扣押。

第二天一大早,上海各大报纸都在报道此事。与此同时,宪兵团发表声明,讲述了“事情经过”:6名宪兵到金都大戏院巡查,看到市民因购票和检票员发生争执,于是上前调解。没想到,警察和宪兵发生了误会,互相斗殴。此后,排长李豫泰被上百名警察包围,只能退到戏院楼上,呼叫增援。此后,聚集的戏院门口的警察,抢夺枪支并开枪射伤宪兵,引发冲突……

又是“互殴”,又是警察“抢夺枪支开枪”,看起来宪兵成了受害者。上海警察看到这样的声明,自然愤怒至极,他们自知打不过宪兵,于是聚集起来跑到新都大戏院,连续打砸三次,整个戏院一片狼藉。

与此同时,警察相继罢岗,全市交通首先陷入混乱。一些大公司、银行、商店,害怕歹徒趁乱上街抢劫,纷纷关门。市民见状,十分害怕,人心惶惶,繁华的上海几乎陷入瘫痪。


05

事情越闹越大,全市警察成立了“金都血案后援会”,提出了严惩凶手、死亡警察从优抚恤、开追悼大会等14条要求。此时,国民党上海当局焦头烂额,不知如何处理才好。更糟糕的是,这次流血冲突已经引起外国报纸的注意,纷纷开始报道。

民国上海街头

这样的事情传到了外国,国民党颜面尽失,蒋介石生气了。7月29日,国防部次长秦德纯紧急飞到上海,处理此事。当然,不管是秦德纯,还是上海市长吴国桢、警备司令宣铁吾、警察局长俞叔平等人,都明白现在的重点不是追查真相,而是迅速平息事态。

7月31日,军事法庭首次开庭,“逃票”引起事端的刘君复,不知为何只字不提当时现场的关键情节。旁听者大怒,场内一片混乱,秦德纯只得宣布休庭。蒋介石得知消息后,指示此案转到南京审理。

为了迅速平息事态,国民党上海官员收买了“金都血案后援会”总干事,让其为国民党当局说话,劝警察回到岗位。很快,警察内部被瓦解,事态终于被控制。

那这件事最终的结局呢?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还是没有什么进展,甚至连谁开了第一枪都没弄清楚。没办法,当局只能草草结案,宪兵排长李豫泰被枪毙,另有7名警察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国民党当局担心再闹出事端,很快就把宪兵二十三团调到了南京整训,另外派宪兵独立第三营来上海。事情到了这一步,彻底结束。不过,死伤市民的抚恤问题,根本没有人提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宪兵   国民党   金都   警察   电影票   戏院   上海   楼上   门口   事情   街头   市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