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国家间的博弈,危机循环往复,人类推动着“看不见的手”

在过去的500年间,世界平均每10年就爆发一次大的危机。历次泡沫(金融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与危机的呈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如战争、瘟疫、货币、科技、地缘政治、全球化、国际秩序、市场等,但它们犹如同一部原始戏剧在不同舞台背景下重复上演。

国家间的战争,主要根源的三个意象:人类行为,国家内部结构,国际无政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的对策。

1、危机循环往复

朱格拉周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运动存在繁荣、危机与萧条等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

危机像瘟疫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其背后的本质是人性、人心及其行为。面对几乎任何事物,人类的认知偏差都会与金钱强烈地相互作用,催生大规模的投机。

人们的认知,价格波动对供需关系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偏差,即所谓“买涨不买跌”。如近期的房价出现了下跌趋势,这种认知偏差与行为,就会最终导致理性经济人不再理性,而产生了羊群效应。近三年的疫情,有的公司倒闭,个人收入骤降,卖房变现,降价抛售房产,失业的人还不起房贷,也开始贱卖,法拍房激增。当衰落到一定的极限,又开始出现反转,周而复始。

流行偏颇得到强化时,就会产生惊人的结果:想什么就有什么。当这个认知偏差与结果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强化到一定的地步,人们的信心就开始动摇,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酿成大祸,追涨杀跌,但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会对过高的价格产生恐惧,莫过如此。

一旦趋势反转,在羊群效应理论下,任何不利的信息都会被无限放大,局面就会立刻失控,加速向相反方向推进。而一切一切的背后都是市场参与者人心乃人性使然!即使泡沫破灭了,这些因素也依然存在。因为人性从未改变。

所谓经济危机,不过印证了一句古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繁荣与萧条都是周期,贪婪与恐惧皆为市场。

人们希望通过货币、信贷与债务这“老三样”来调控繁荣与衰退周期,达到永远繁荣、永无衰退、永无危机的理想效果。

人不断在反思,不断在拯救危机中繁荣,但仍无力阻止危机历史性上演。千百年来,泡沫与危机依然循环往复。

只有了解人性、抑制狂热,才能避免系统性的投机风险,进而避免危机。百年危机,层层解构之后,不过是人性的故事与历史叙事而已。

2、经济危机不是孤立的

近500年世界的经济发展周期与危机史看,货币、全球化与科技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货币、全球化与科技推动了人类世界在这500年中的飞速发展,在物质与财富积累上,超越了人类数万年的进化与变迁。但是人类的欲望无止境,加剧了危机,带来了每一次世界的大变局。

世界近代史的全球化的开端自1520年起,这是世界海权大国崛起、陆权帝国衰落的分界线。麦哲伦开启了环球探险之旅,首次进入太平洋。能够通过麦哲伦海峡走向蔚蓝色海洋的国家,就能够将世界各地的金银财宝带回家。欧洲两颗大牙(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吃人的“大牙”,依靠坚船利炮赤裸裸地占领与掠夺,直到荷兰帝国时代,才更多地进行贸易。

沿着他们开辟的新航线,新的世界秩序和国际贸易逐步形成,供应链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这些新航线成为欧洲控制世界供应链的标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欧洲大陆战火纷飞,列强们踏着失败者的尸体和炮火的硝烟,开始瓜分世界。先后崛起的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9个世界大国,而荷兰、英国与美国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自领导了世界100多年。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在第四次英荷战争中笑到了最后,成为日不落帝国。全球化2.0时代来了,瓦特的蒸汽机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技术、科学与思想的喷发,英国靠“一抢二卖”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世界第二次供应链又转移了。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无论是身边那些曾经的海权霸主,还是东西方那些睡不醒的古老帝国,都已成了远去的背影。

经济危机不断侵袭着英国,危机的既不是荷兰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也不是1719—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使法国开始厌恶纸币,英格兰银行几乎破产),与1772年那场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英国信贷紧缩也不同,更非当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而是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过剩了的危机。经济危机像肆虐欧洲的大瘟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英吉利海峡,波及当时主要的工业国家,近到法国、荷兰、德国、俄国,远到日本与美国。

英国不断要到世界各地开辟新的市场,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方式来化解过剩的危机,于是有了英国入侵大清王朝的两次鸦片战争。

奇怪的是,谁是危机的“带头大哥”,谁就真的可能成为世界的“带头大哥”。慢慢地,世界供应链开始了第三次转移。19世纪曾出现过三次大的经济恐慌,美国就慌了三次。

第一次大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运河、银行业和铁路股票多次出现泡沫大崩盘,当时美国开始兴修运河、跑火车等热火朝天的“大基建”,欧洲资本纷纷去美国“淘金”。

最可怕的一次长期大萧条发生在1873—1896年。三次危机,其实是一个连贯的长周期大萧条,中间只不过是短暂地休整一下而已。这次危机不仅是美国经济的大恐慌,更是世界经济的大恐慌。

19世纪是一个英美两国遥相呼应、交替爆发经济危机的时代,是后起之秀美国茁壮成长、不断扩张的大时代,也是东方帝国莫卧儿帝国、大清王朝及其徒弟日本悲摧的时代。美国GDP在1894年全面超越英国,名列第一,同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而此时中国的千年门徒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证明自己也超过了师父中国。中国就此滑落到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的行列中。

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曾多次上演这样的群殴。德国的强势崛起及其与法国的新仇旧恨,预示着欧洲旧大陆一场剧烈的动荡即将来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武器装备技术的升级,20世纪接连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和美国的银行大发其财。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胶着状态时,大自然好像也看不惯人世间的悲剧与瞎折腾,非战斗减员严重,战争实在打不下去了。英法美合力打败了德国的挑战,一战结束了。

1907年美国再次出现大恐慌,一个堂堂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不能总靠华尔街传奇大佬摩根个人来三番五次地拯救,于是,美联储也应运而生。

极端的危机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将国家威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发挥到极致,德国向美国借债,购买美国的产品,使德国在二战前又再次快速崛起。

美联储成立后开始有所作为了,它制定的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美国政府发行的自由公债,都刺激了华尔街的繁荣。

于是,借钱炒股、抵押房子炒股、用杠杆资金炒股,华尔街上演着金钱永不眠的游戏。危机孕育在繁荣之中,到达顶点意味着下坡路的开始。

于是,导致伟大的经济学家费雪破产的1929年大萧条开始了。这场由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引发的大萧条波及世界,演变成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迄今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真正让世界走出这场大危机的是德国和日本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相隔20年,这个阶段,是世界剧烈动荡的过渡期、重组期与洗牌期。而当下的世界,德国的魔术,日本的奇迹,亚洲四小龙腾飞,中国经济崛起,越南、印度高速发展等,与这个时期十分相似。

全球化3.0时代来临。世界进入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期,为经济与技术全球化创造了条件,而全球化红利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进入21世纪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高速增长最终只是超现实幻想。美联储的货币宽松与收缩制造了房地产的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是史上全球第二大危机,欧洲被波及,欧债危机于2010年爆发。

为了应对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入债务型经济模式。美国启动多轮QE,而早已采取负利率的欧洲、日本至今仍未走出次贷危机的泥潭。

瘟疫也频频发难,从非典到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感染,再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自然的病毒不断向人类提示它们并未远去。2018年之后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当世界还在忧虑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疫情在2020年席卷全球,逆全球化后果得以加速实现。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么受制于因果关系,要么被约束于关联关系。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战争危机,抑或是政治危机,概莫能外。世界大变局来袭!

3、强国必须强军

正如华尔街在过去两三百年推动美国崛起并成就了自身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资本市场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争端经历多轮起伏。中美贸易纷争可以分为贸易争端、科技竞争和大国博弈三个层次,涉及短期和中长期等多重因素,其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说明中美关系进入了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新阶段,具有长期性和高度的复杂性。

华尔街一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它也雄踞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长达一个多世纪了。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伦敦、上海、香港和东京能够勉强接近纽约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随着人类加快进入数字时代,世界对于一个在物理上高度集中的金融中心的需求将会减弱,而且这个趋势无疑会延续下去。

2006年有840万人从事金融工作,从银行职员到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从那时到现在,虽然美国全国人口增长了8%,但今天全美只有830万人在从事金融工作。失去的这些工作有近1/4是纽约的职位。

随着彭博终端技术的进步,信息事实上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瞬间得以传播。不过即便如此,人和人之间当面互动的需求永远也不会消失,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城市的商业中心越来越分散。

因此,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华尔街存在,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华尔街是作为美国金融业的代名词出现的。只要人们需要寻求资本来发展经济,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繁荣,他们总会到华尔街来。

但是,华尔街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曼哈顿下城的一条短短的、弯弯曲曲的小街,今天的华尔街的触角已伸向全世界,它无处不在。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金融危机,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地低买高卖,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

这和人们探险去看看地平线以外的未知世界,是一个道理,它们都是我们人性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近代史中,两国逐战,孰胜孰败取决于将士之勇,更取决于对手之间的经济财力,比的是双方的国防经费。美国一向在国防军费方面相当舍得,始终稳居榜首,2022年的国防预算最终确定为7285亿美元。中国2022年虽然是排名世界第二,但实际上,军费总量只是美国的31%。

中国2022年国防预算水平并不代表解放军军力,美国2022年国防军费中,有2660亿美元用于造舰以及改装的费用。中国2294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费被用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2022年中国军费1.45万亿2294亿美元),同比增长7.1%,强国必须强军!美国在造船改装这一部分的投入,就比中国2022年全部军费还要高,不过美国的实际购物力比不上中国的。

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吃一堑,长一智,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博弈和到未知世界去探险都源于我们人类的同一种冲动,因为市场的边界就是充满未知的未来。

纵观其两三百年的发展史,证券市场既是一个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场所,又是一处汇集智慧、永远创新的地方;它时时投机充盈,刻刻险情迭出、危机四伏,但永远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充满挑战性;毋庸讳言,它也是一个极富人性的地方。

中国在1990年重新建立了证券市场,历经30年风风雨雨的飞速发展,它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金融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汲养料、长身体的时期,人类不停地推动着“看不见的手”,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富足,更加丰富多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华尔街   危机   循环往复   经济危机   欧洲   英国   德国   美国   中国   泡沫   人类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