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首次访美,偶遇一名女子手拿毛主席书信,说:我找了您42年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踏上了访美之旅。此行期间,邓小平会见了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为中美两国日后友谊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开辟了良好的局面。

临别之际,忽然有一名年过七旬的美国老太太手拿这一封毛主席给她的书信,说要见邓小平。两人见面后,这名美国老太太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对他说道:“小平同志,这是毛主席42年前让我交给给您的一封信,我找了您整整42年呐!”

(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

那么,这名手中拿着毛主席的信,苦寻邓小平的老太太究竟是谁?在这封迟到了42年的信中,毛主席又想对邓小平说些什么?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毛主席给邓小平的一封信,为何迟到了42年。

(邓小平与毛主席)

手拿毛主席的一封信,苦寻邓小平42年的美国老太太,名叫海伦·福斯特·斯诺,是埃德加·斯诺的前妻

熟悉毛主席生平的朋友,或许对这名毛主席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外国友人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埃德加·斯诺出生于1905年,是美国新闻界著名的一位记者。1934年,他来到位于北平的燕京大学教授新闻学课程,在3年的授课时间里,他逐渐对中国的这片土地萌生了深厚的感情。

(埃德加·斯诺)

彼时的北平,正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蒋家王朝统治下中国百姓的民不聊生,埃德加·斯诺亲眼目睹。在国统区报纸上,埃德加·斯诺偶然得知了陕北地区红军的消息。久而久之,他对这支神秘的队伍充满了好奇?这支队伍,是不是真的如蒋介石所说,是一帮啸聚山林的绿林之流?或者是任由苏联摆布的一枚棋子?

怀揣着对这支队伍好奇的心态,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的帮助下,绕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于1936年6月来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见到了毛主席、彭德怀、林彪、左权、徐海东和聂荣臻等诸多红军的重要将领。毛主席乐观的革命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给埃德加·斯诺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临别之际,他想要给毛主席拍一张照片,但怎奈毛主席的军帽十分破损。情急之下,斯诺脱掉了自己的军帽,戴在了毛主席的头上,并给后世留下了一张中年毛主席时代的经典照片。

(斯诺给毛主席拍摄的照片)

在此次陕北之行结束后,埃德加·斯诺将此行中对毛主席、彭德怀等人的采访纷纷进行整理编纂,并打算将其出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这本书中的采访客观、真实地刻画了红军革命队伍的风貌,以及毛主席、彭德怀等我党重要领导人的风采,一改国统区和世界其他各国人民对红军的刻板印象,这也让埃德加·斯诺本人成为了采访红军和毛主席的第一位西方记者。

在整理和编纂关于采访毛主席的稿件期间,埃德加·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对丈夫的此次延安之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观看过斯诺关于毛主席的采访后,海伦·斯诺惊叹毛主席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于是她决定,在丈夫采访过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毛主席后,自己要再跑延安一趟,亲眼看看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究竟是什么模样。

(海伦·斯诺)

不凑巧的是,海伦·斯诺此行期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影响了她后来的行程——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于西安软禁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蒋介石遭到软禁的消息引发了国民党高层极大的触动,远在南京的何应钦试图从蒋介石手中夺取权力,自封为“讨逆军总司令”,连日派遣国民党空军对陕西省张、杨二人驻军地点进行轰炸,试图破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可能,这也为海伦·斯诺的访问陕北之行增添了不少危险。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

幸运的是,在我党周恩来、博古等同志的斡旋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华夏大地避免了再度分裂的危险。然而,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在从西安回到南京后立即囚禁了与他同行的张学良,并且在西安加大封锁力度,严禁外界人士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往来。

就这样,停驻在西安的海伦·斯诺遭到了国民党的严密监视。趁着一次偶然的机会,斯诺从客栈逃到了西安外围,在当地父老乡亲的指引下,海伦·斯诺得知红军每日的巡逻地点。在那里,斯诺等来了她寻觅已久的红军,在得知海伦·斯诺正是此前来采访毛主席的埃德加·斯诺之妻后,热情的红军立即不辞辛苦,将海伦·斯诺送往延安。

(海伦·斯诺)

在见到毛主席后,海伦·斯诺和她的丈夫一样,被毛主席的个人魅力与才华所折服。关心中国抗日时局的海伦·斯诺,迫不及待地向毛主席询问了几个关于未来时局发展的问题,为我们呈现了当时中国抗日局势的全景——

海伦·斯诺在见到毛主席后,对毛主席说道:“主席,您认为中国的抗日,会有怎样的走向?”

毛主席答道:“胜利或失败,只有这两个结局。”

(抗日战争时期的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站起身来,说道:“为了能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想到了十条纲领。如果南京政府方面接受我们提出的抗日纲领,团结一致,那么抗日事业就有可能走向胜利,否则就会走向失败。”

海伦·斯诺看到了毛主席凝重而严肃的神情,好奇地问道:“主席的十条纲领,分别是什么?”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三,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抵抗日本侵略外交方针;六,实行战时经济;七,改善人民生活;八,抵制日本奴化教育;九、惩办汉奸、卖国贼;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提出的抗日十条纲领)

海伦·斯诺将毛主席提出的这些纲领,均一一记录下来。在当时我党与外界联系被切断,电台设备受损的情况下,毛主席的这些思想智慧结晶,能够在今天以史料的形式公之于众,海伦·斯诺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海伦·斯诺的此次延安之行,还弥补了埃德加·斯诺上次延安之行的遗憾。比如,海伦·斯诺见到了上次埃德加·斯诺没有见到的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在海伦·斯诺初到延安之际,红军司令员朱德亲自设宴招待海伦。在与朱德交往的过程中,海伦·斯诺对这名谦逊、忠厚的司令十分钦佩。临别之际,她与朱德司令一起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海伦·斯诺保留了一生。

(朱德与海伦·斯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海伦·斯诺主动向毛主席请缨,表示自己愿意到抗日前线,做一名八路军的战地记者。但是,考虑到前线的危险形势,主席还是婉言谢绝了这名天不怕,地不怕的奇女子。

然而,海伦·斯诺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向主席提出申请,无奈之下,主席只好给海伦·斯诺开了一封“介绍信”,让海伦·斯诺到129师找邓小平报道,这封信中这样写道:“小平同志: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界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

(海伦·斯诺与徐海东)

然而,由于蒋介石在抗战之前于1935年的《何梅协定》中,就默许了华北地区不设防的事实,致使日军长驱直入至河南、山东。见中国抗战形势急转直下,西方各国纷纷开始督促本国公民尽早撤离中国。正当海伦·斯诺准备动身寻找八路军129师的时候,她的丈夫埃德加·斯诺给她寄来书信,书信上写道:

“你可从青岛返回祖国,但要立即动身,否则今年将不能返回!”

无奈之下,海伦·斯诺只好拿着毛主席给她开的那封“介绍信”,抵达青岛,几经辗转后回到了美国。虽然和中国人民山川异域,但是斯诺夫妇时刻心系着中国的抗日事业。在美期间,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海伦·斯诺的《续西行漫记》双双出版,在美国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同情中国抗日事业的美国人民,开始呼吁罗斯福当局支援中国的抗日行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参与战争的美国正式开始了援助中国抗日的计划。

(《红星照耀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冷战局势的影响,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一向支持中国人民,同情社会主义的斯诺夫妇在美国受到了各种迫害,他们关于中国的采访记录,很多都无法在美国出版。斯诺夫妇因此在晚年面临着失业和贫穷的窘境,但是海伦·斯诺是一个“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奇女子,她说道:“我的打字机和钢笔,不是为出版商服务的,而是为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服务的”。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美国当局对斯诺夫妇的迫害也日渐消除。遗憾的是,埃德加·斯诺于1972年因病逝世,毛主席于1976年因病逝世,埃德加·斯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未能再来访问中国,海伦·斯诺也没有来得及见得上毛主席最后一面。

(埃德加·斯诺与毛主席)

1979年1月,邓小平的访美之行,给了海伦·斯诺弥补遗憾的机会。此时的她,已经是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见到同样历经风霜的邓小平后,海伦·斯诺百感交集,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对他说道:“小平同志,42年前毛主席就让我把这封信交给您,今天我总算是看见您了!”

在中美正式建交后,海伦·斯诺关于中国的相关采访,陆续在美国出版,引起了美国巨大的反响,她用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笔墨,向世界人民展现了身为历史伟人的毛主席光辉的一面。晚年的她,甚至两度被推举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1997年,斯诺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90岁。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载了她的讣告,并且对她的一生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斯诺夫人的一生都在研究中国,而她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为中国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因为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的,正是中国百年历史来尤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西安事变   陕北   海伦   延安   纲领   美国   书信   蒋介石   红军   中国   采访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