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为何点名要看39军?周总理感觉奇怪,毛主席:他还是不服气

尼克松访华,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他的到来,修复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在访华期间,尼克松提出过不少请求,周总理和毛主席在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基础上,一一满足。其中就包括他提出的,要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39集团军的请求。

当时毛主席还开玩笑说,尼克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心里不服气。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谋求和平的旅行

19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担心中国会成为第二个苏联,故而第一时间,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经济封锁。本以为遏制中国发展,可以让美国连任霸主地位的道路少一个对手,没想到最后却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不仅站到了世界面前,还以为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

1968年,美国因为对越战争,被世界各国孤立。此时的美国意识到,要想再遏制中国,已经不可能了。刚刚上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也认为,中国最终还是会和世界各国成为一家人,与其拒绝这个不会改变的结果,倒不如积极面对,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大利益。

而中国此时的外交道路也并不顺利。当时中国与苏联正处于“离婚期”。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让作为“大哥”的苏联心态渐飘。苏方甚至要求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帮助苏联抵抗美国。

苏联的这种做法,让中苏矛盾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到了1968年,也就是尼克松提出“取消遏制中国发展政策”想法的第二年,苏联已经在新疆附近大量驻兵,试图用武力震慑中国。

苏联的这一做法,让美国看到了机会。中美关系迟迟未能修复,除了历史遗留问题外,更有苏联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如今中苏关系恶化,正是中美建交的最好时机。

尼克松当机立断,通过各种渠道想中方传递出交好的信号。与此同时,他还下令,取消“封锁对华贸易”的政策,以及对美国公民到中国旅游的限制,允许向中国出售非战略物质。

面对尼克松抛出的“橄榄枝”,中国接受了。经过双方多次洽谈,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专机到达北京机场。

尼克松在飞机上时,还担心见了周总理,周总理会像从前的清政府皇室一样,要求外国使者对自己行跪拜之礼。如果真是如此,无论从或是不从,都会伤了两方的和气。

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刚走出飞机,他就看见以周总理为首的几位中国领导人,正站在飞机外,笑眯眯地迎接他。周总理主动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就连毛主席见到他,也是如此,双方并未发生任何关于礼节上的不快。

当天晚上,周总理为尼克松举办了一场最高规格的欢迎盛宴。宴会上,周总理拿出了几瓶自己珍藏了30年的茅台酒,还拿了一根火柴,点燃自己杯中的酒,向尼克松展示了茅台酒可燃的神奇之处,引得尼克松直呼神奇。

关于这几瓶茅台,后续还闹出了一个小笑话,尼克松在为女儿重演周总理的“小魔术”时,险些将白宫烧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不过这也间接说明了,在尼克松访华这段期间,周总理确实将“地主之谊”尽得淋漓尽致,这才让尼克松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印象极深。

眼看尼克松回国的日期越来越近,本以为事情也会跟着告一段落,谁知道尼克松临走前,又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看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集团军。

在外人看来,尼克松这个请求有些荒诞。身为他国总统,对与中国军方接触的事应该有所避忌才对,但尼克松却反其道而行,这一招,连“外交高手”周总理也被打得猝不及防。

他将此事告诉毛主席后,毛主席却哈哈大笑地说:“他就是觉得不服气,你带他去看就是了。”

毛主席为什么会说尼克松不服气?难不成尼克松与第39军曾发生过什么冲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实要说起这个“不服气”,还需要从第39军的出身开始说起。第39集团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

提起东北野战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韩先楚将军率领的第三纵队。三纵在这位旋风司令的带领下,一度名扬东北战场,是东北野战军的一张王牌,也是日军最害怕遇上的对手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东北野战军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张王牌,其实是第二纵队,也就是后来的第39集团军。

二纵下辖第4、第5以及第6三个师,司令官是刘震将军。这支队伍是东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为出色的队伍,向来以善于打硬仗、恶仗著称。

1946年,二纵接到命令,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当时,为了回击国民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政策,中央决定以松花江为阻隔,建立南满和北满两个战场。

按照战略部署,负责北满战场的主力队伍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需要找准时机,南渡松花江,帮助南满战场的第三纵队以及第四纵队部队扭转东北局势。

可是当时的根据地还未建好,加上那年的东北特别冷,我军御寒装备不足,第一、第二纵队只能冒着严寒,度过松花江。零下四十度的天气,战士们只能穿薄薄的棉衣前行,大军开拔的第一个晚上,就有近千人被冻伤。

许多战士的脚被冻得红肿,严重者发黑甚至致残,部队冻伤的减员数,比战争损失的人数还多。好不容易挺过了松花江,还没到达南满战场,又在半路遇到敌军的驻扎营。

战士们只能蹲在山上埋伏,任由风雪吞噬,等待敌军进入包围圈内。本以为只要打响手中的枪支,就能借炮火驱寒。谁知道因为天气太冷,枪栓根本拉不开,手抓着枪栓一拉一扯之间,皮肉就大块大块往下掉。

好不容易拉开了枪栓,其他配件又被冻得没有办法使用,战士们没办法,只能用体温护住枪栓,打仗时再把枪栓装上去。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第二纵队第5师借着东总炮兵和三辆坦克的掩护,仅用2个小时,就灭掉了靠山屯附近,敌军一个加强连和地方反动武装700余人,为南满战场取得压倒性优势。

次年一月,不甘就此放弃的敌军,聚集了5个师的兵力,往南满临江方向发动进攻。第二总队为了支援南满,再次踏着厚厚的积雪渡江。

3月2日,第二纵队第4师在完成掩护任务,追赶主力部队的途中,遭遇敌军埋伏,陷入包围圈中。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第4师全军上下没有露出丝毫畏惧。

他们死死握着手中的枪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三天两夜间,第4师多次击退敌军,奋战了跋涉二百五十余里,最终毙伤敌一百五十余人,突出重围。

跟随主力部队前进的第5师接到消息后,也不甘落后。3月9日,第5师侦查连在靠山屯附近,再次发现了驻扎的敌军。在师长钟伟的带领下,第5师化身猛虎,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用两个营的兵力,成功吞下敌军一个团。

据事后统计,在“三下江南”这三场战役中,二纵在靠山屯、新立窟、郭家屯等地,共歼敌3200余人。其中,与敌军第二次在靠山屯交战时,二纵从敌军手中缴获了各种火炮19门、轻重机枪94挺、步枪784支。汽车8辆、军马107匹,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凭借着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第二纵队一跃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军,被誉为是东北野战军的三只虎之一。

第二纵队如此英勇,作为其后身的第39集团军又怎么会差?

精锐之师,铁胆头炮

1949年初,第二纵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下辖第115、第116、第117以及第152四个师。更名后的第39军,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就是平津战役。

众所周知,平津战役中,最主要的一仗就是天津战役,而第39军,恰恰是天津战役的主攻部队之一。从平津战场脱身后,39军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南下,先后解放桂林、南宁等许多城市,是我国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的主力部队。

1950年,第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奔赴朝鲜作战。谁知39军第116师刚刚踏过鸭绿江,就在云山附近遇到了南朝鲜军。

南朝鲜军并不足以为惧,让39军忌惮的是,与它们同行的美军第8军第1骑兵师。这支队伍,虽然名义上是骑兵师,但实际上却是一只钢铁猛兽,作为美国陆军的王牌,成立160年以来,从无败绩。

如今志愿军刚刚入朝,就与它打了一个交面,虽说是王牌对王牌,但在没有情报和经验,装备又有着天壤之别的状态下,可想而知,这是一场硬仗。

江的另一边,是39军以及中国所有军人以命相护的百姓;江的这一头,是号称所向披靡的美军王牌。39军上下死死咬着压根,握着枪杆的手越收越紧。

他们知道,哪怕他们只是退一小步,江的另一边很可能就会有许多百姓丢掉性命。哪怕拼上性命,他们也要阻止敌军前进的脚步。

负责指挥云山战役的,是第39军116师的师长汪洋。据他后来回忆,部队原本的决定是,于11月1日19时30分对敌军发起总攻。

可是距离预定时间还有4个小时的时候,他收到消息,敌军的阵地里,有大约一个连的南朝鲜军,正背着装备登车,而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军的坦克、汽车正在向后方转移。

担心敌人这是要连夜前往别处支援,汪洋连忙跟师领导商量,最后决定提前发起进攻。根据汪洋的计划,347团、348团将会分出两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打响后,分别从敌军右侧和左侧发动攻击,给敌军来个双管齐下。

至于两个团的主力,则会趁机绕到敌军后方,与前面两个营一起,对敌军形成包围攻势。

当时的汪洋刚刚迈过30岁的门槛,虽然年轻,但作战经验却非常丰富。他的作战风格多变且大胆,总是能将敌军打得措手不及,这一次也毫不例外,敌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可惜敌我装备差距实在太过悬殊了,347团将敌军逼至龙浦洞北山附近后,战争便僵住了,一时间,双方谁也不让谁。团长李刚和汪洋一样,也是个“军事鬼才”。

“既然正面打不下来,那就从敌军的屁股开始下手。”

李刚说完这句话后,又命令部队拿出所有的机枪、火炮,用重火力做掩护,2连则趁机绕到敌军后方,与正面的我军联手,围剿敌军。

战争十分激烈,骑一师动用坦克和火炮,一度将我军压得无法抬头。可是只要有一名战士倒下,很快又有另一名战士上前补位。美军的目光所到之处,密密麻麻全是第39军的战士。

察觉到自己陷入包围中,美军将领顿时慌了,撤退的命令一道又一道地发出,让还端着枪炮的美军士兵懵了。军心一散,这场战争就等于输了一半。在长时间的激战后,最终这场战斗以39军胜利为结果,拉下落幕。

根据《志愿军战史》记载,第116师在云山一战中,共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19门,击落飞机3架,缴获飞机4架,歼灭美军1840人。

消息传回国内时,以毛主席为首的几位领导人连连拍手叫好,彭德怀将军甚至开玩笑,给第39军封了一个“铁胆头炮”的称号。

在装备兵力差别如此大的情况下,依旧能打出如此漂亮的胜仗,这就是引起尼克松好奇心的根源,也是毛主席笑尼克松“不服气”的原因。

其实,无论是39军,还是其他的集团军,都是造就和平时代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们英勇骁战,时刻将祖国的安危和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英雄的生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结束,但英雄的魂魄却可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尼克松   松花江   枪栓   苏联   野战军   集团军   纵队   敌军   不服气   中国   战役   奇怪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