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结拜生死兄弟,建国后:一人是铁匠,一人是农民,一人是主席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欢庆,人民争先恐后购买毛主席画像,想张贴在自家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咦,这不是我润芝兄弟吗?”

众人纷纷回头望去,却又一头雾水,嘲笑朱其升是打铁魔怔了。但一旁的乡村教师孟淑纯却一把将他拉到一旁:“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毛主席曾经的名字?”

当初毛主席改名后,“润芝”这个名字就渐渐淡出大家视野,这个不起眼的铁匠为何清楚毛主席的往事?为何敢和毛主席称兄道弟?

铁匠

«——【·峥嵘岁月·】——»

看完集市上的热闹后,朱其升便匆忙朝家赶去,因为他家里条件非常一般,除了整日以打铁糊口外,还需要帮妻子维持家事。

孟淑纯却仿佛着魔似的,紧紧跟在朱其升后面,步步盘问朱其升到底与毛主席有何缘故?

但朱其升却表示,自己根本没见过毛主席,只是刚才恍惚间觉得画像上的人,与自己多年的结拜兄弟长得很像。

听到“结拜兄弟”四字后,孟淑纯顿时眸光大盛,更加赖着朱其升要他讲述当年与毛主席的故事。但朱其升并不敢确保如今的毛主席,是不是他当年的结拜兄弟——润芝

青年毛主席

可面对孟淑纯的纠缠不休,朱其升也怕引起他人误会,所以二人一直赶回家时,朱其升才缓缓讲起那段峥嵘岁月。

1891年,朱其升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由于家中贫寒,兄弟又有四人,所以朱其升自幼就被送往铁匠铺当学徒。

他18岁那年,战火纷飞、四处兵荒马乱,所以师傅铁匠铺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师傅劝他另谋良策,但朱其升为了报答激师傅多年的传授之恩,从自己微薄的口袋中翻出一点钱,换成酒菜与师傅最后再聚一堂。

此后,朱其升就踏上颠沛流离、四处打零工的生活。好在朱其升身强力壮,所以他找到了一份搬运大米的零工,虽然挣得不多,但好歹可以混口饭吃。

搬运

可谁知,雇主竟然克扣他微薄的工资,甚至连顿饱饭都不给他吃。由于工作实在繁重,饿得头昏脑胀的朱其升,只好开始偷雇主的大米填饱肚子。

然而朱其升很快就被雇主当场逮住,不仅将他赶出店铺,还拒绝支付朱其升近期的工资。失去工作的朱其升再次流落街头,不同当初的是,那位雇主还大肆宣扬朱其升偷窃的罪行,导致附近的雇主没有一人愿意接纳朱其升。

恰逢当时军队正在招兵,朱其升转念一想:“当兵吃军粮好歹不会饿死路边啊?”,于是他立即前往军队参加检查,由于他身材魁梧,所以轻易地通过核查,成为一名军人。

参军

朱其升凭借体型的优势,再加上常年打铁,所以他很快就把枪的构造摸得滚瓜烂熟,成为队伍中少有会修枪的能人。

因此,朱其升很快就引起副班长彭友胜的注意,二人交谈相处后,发现他们的家境和经历都极为相似,很快两人就打成一片。

此后,经过彭友胜的栽培和指导,朱其升修枪的本领逐渐引起上级重视,被提拔为新军上士,每月可获得八元的银两。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朱其升所在的湖南新军改为革命军,吸引了大量的爱国学生参军报国。正在长沙读书的毛主席(为便于阅读,以下全称毛主席)也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浪潮。

青年毛主席

由于当时参军人数突增,革命军的征兵活动也设起门槛,必须要有两位可靠有信誉的人来做担保,才能参军入伍。

但毛主席当时是孤身一人连夜赶赴军营,根本没有任何亲信能做担保,所以他只能郁闷地蹲在一旁。这时,朱其升正好路过此地,关切地询问道:“小伙子,怎么不去报名啊?”

毛主席抬头看了朱其升一眼后,叹口气说道:“我只是个在长沙读书的学生,没人能为我担保入伍”。

青年毛主席

朱其升拍了拍毛主席肩膀温声说道:“既然是学生,怎么不回去好好读书?参军可是要面临枪林弹雨的。”

听闻此话后,毛主席猛然起身坚定地说道:“报效祖国,吾辈义不容辞!”

朱其升呆呆地愣在原地,因为他参军入伍,只是为了能吃饱饭。但毛主席的一腔热血竟然是为了报效国家,令朱其升自愧不如。

于是朱其升立即带着毛主席去见副班长彭友胜,并与他商量二人共同作证,帮助毛主席顺利入伍。彭友胜看着毛主席意气风发的气势,爽快地说道:“好,咱兄弟俩一同去帮这位爱国青年作证入伍!”

参军

有了彭友胜和朱其升的担保,毛主席顺利地通过检查参军入伍,并被上级分配到朱其升所在的班。三人一见面,朱其升就迫不及待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说道:“小兄弟,以后咱们就是战友了,你叫什么名字啊?”

毛主席回答道:“我叫毛润芝,感谢两位大哥相助,敢问大哥如何称呼?”

朱其升率先开口道:“我叫朱其升,以前是个铁匠,兄弟你是文化人,以后我还需要多向你学习识字啊。”

毛主席谦虚地说道:“朱大哥过奖了,我只是个新兵,往后还得劳烦你们多多指教啊。”

在朱其升和毛主席谈笑间,一旁实诚的彭友胜早已为毛主席铺好床铺,并毛主席感谢彭大哥的照顾后,三人就此结下情谊。

图源网络

有一次发完军饷后,朱其升提议兄弟三人一同去外面吃饭聚餐,彭友胜率先表示同意,但毛主席却低头沉默不语,因为毛主席生平酷爱读书,那些军饷除了维持基本的开销外,全部用来购买书籍。

看出毛主席的犹豫后,朱其升爽快地点了一桌好菜,其中恰好就有毛主席最爱的“红烧肉”。由于当时军队伙食一般,许久未沾荤腥的毛主席也难拒绝两位大哥的盛情款待,一盘红烧肉很快就席卷一空。

饭后,朱其升趁毛主席不注意,偷偷到柜台付过饭钱后,却不曾想,毛主席早已明白两位大哥的用意,所以坚定的说道:“感谢两位大哥的照顾,小弟日后一定报答!”

图源网络

朱其升和彭友胜相视一笑,他们何尝是为了毛主席的报答啊?只是这个一腔热血的报国青年,令他们深受感动,做出的举手之劳罢了。

但这份情谊和关照,早已被毛主席牢记在心。

后来,毛主席的枪杆拉栓出现问题,眼见毛主席越来越心急,朱其升赶忙上前接过枪杆:“别急,我帮你修修。”

只见朱其升接过长枪,轻车熟路地拆开枪杆,用煤油擦拭零件,再用纱布清理枪杆里的污渍,很快再次将枪杆组装完成,一把拉开枪栓,朝天空开一枪。

修枪

“其升哥,你太棒了!”毛主席拍手叫好道。

朱其升却只是微微摇头笑着说道:“我这只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你们文人更值得鼓掌叫好。就冲润芝兄弟年纪轻轻,就敢参军报国,将来必成大器。”

但毛主席却谦逊地说道:“参军入伍的热血青年四处皆有,我只是希望咱们国家能和谐稳定。”

自从结实毛主席后,朱其升参军的心境也发生变化,从当初只为混口饱饭,到如今一心报国,正是受到毛主席文墨的熏陶所致。

后来,毛主席就经常读书给朱其升和彭友胜听,当毛主席读到《桃园三结义》时,忽然拉着两位大哥的手说道:“两位大哥,古有桃园三结义,如今我们三人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我们何不一同结拜,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亲兄弟!”

桃园三结义

其实朱其升早就有和毛主席结拜的想法,但他深知毛主席是知识分子,担心自己资格不够,所以一直没敢提起。但如今毛主席主动提起,朱其升兴奋地拉着彭友胜就开始准备结拜。

虽然当时环境简陋,但三人依旧按照正式结拜仪式,三跪九叩,正式结为异姓兄弟。按照年龄为序,彭友胜为大哥,朱其升为二哥,毛主席为三弟。

此后,兄弟三人的感情再次加深。每当毛主席读书朗诵时,朱其升总会在一旁静静聆听,恰当时鼓掌称赞,彭友胜则是认真学习毛主席传授的书籍知识。

读书

为了不让毛主席因为买书省吃俭用,朱其升将自己的军饷拿出来,买成各种食物送给毛主席,偶尔还会带毛主席去吃他最喜欢的红烧肉。

半年后,辛亥革命宣告结束。朱其升所在的部队也开始解散,军队为每个人提供3个月的饷银,任其各自外出发展,或者留在部队划分到其他队伍继续参战。

毛主席决定重回读书,朱其升决定归乡照顾老母,只有彭友胜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三兄弟吃过最后一顿晚饭后便各奔东西。

因为条件限制,三兄弟从此再无任何联系。

火车

«——【·一封书信惊动主席·】——»

随着这段峥嵘岁月的翻篇,孟淑纯终于从沉醉中回过神来,朱其升也唏嘘感叹道:“如果我那润芝兄弟真的是毛主席,他还会记得我吗?”

孟淑纯却坚定地表示,毛主席生平最爱与人民群众亲近,更是重情重义之人,一定会与他相认。

面对孟淑纯的不断劝说,朱其升只好求她代笔,接连给毛主席写去六封书信,全部寄到毛主席办公处。

可谁知,接连过去数日,却没有传回一封书信,令孟淑纯都开始怀疑他讲述的真伪。但朱其升看着毛主席的画像,愈发坚定地认为,毛主席就是当年的润芝三弟。

1952年9月,一封印着“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书信,跨越千里送到朱其升家中,朱其升兴奋地拿给孟淑纯查看。

毛主席回信

只见孟淑纯瞪大眼睛后,朗朗读道:

“其升兄:来信收到,甚为高兴,寄上人民币200万元(折合现在200元),聊表心意,彭友胜尚在人间,曾有信来。知注附告。顺祝,兴吉。毛泽东1952年8月30日。”

听闻毛主席仍称呼自己为“其升兄”后,朱其升泪流满面地说道:“他还记得我,我的润芝兄弟还记得我!已经成为主席的他,竟然还记得我这个贫民百姓……”

图源网络

«——【·重逢·】——»

1952年10月,朱其升看着手中毛主席的亲笔信,再也难忍心中泪水,安顿好妻儿后,拿着毛主席寄给他的钱,毅然前往北京与40年未见的润芝贤弟相聚。

那年,朱其升已经62岁,湖北距北京1000多公里的路程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朱其升心中对润芝贤弟的思念,早已战胜旅途的艰辛。

当火车缓缓停下后,朱其升便四处奔波问路,起初人们得知这个衣衫破旧的老人,竟然询问中南海的方向,都以为他老迈糊涂。好在有位善良的年轻人,为其指明道路。

问路

朱其升看着中南海庄严肃穆的气势,腿脚早已不停发抖,颤巍巍地将毛主席的亲笔信递给警卫员:“您好,我的老朋友毛润之是在这里办公吗?”

警卫员虽然不明白朱其升的用意,但当他看到毛主席的亲笔信后,便将他安顿到接待处暂做休息,因为毛主席正在忙于公务,事后一定与他相见。

三天后,毛主席终于忙完手中公务,激动地让警卫员去请自己的二哥前来相会。朱其升得知后,靠着警卫员一路搀扶,才缓缓走进毛主席办公处。

“润芝兄弟,真的是你!”朱其升热泪盈眶地说道。

“其升哥,是我,多年不见,你过得还好吗?”毛主席握着朱其升的手笑着说道。

毛主席

朱其升激动的感慨,如今家家户户都将分到土地,人民的生活会越过越好,不断夸赞毛主席和党的英明指引。

正当二人交谈甚欢时,朱其升忽然改口称自己的贤弟为“毛主席”。但毛主席却故作严肃地说道:“其升哥,我还是当年的润芝弟,不要叫我主席,显得生分。”

毛主席此番话,让朱其升心中一阵温暖:毛主席还是当年的润芝弟。

此后,毛主席安排朱其升在北京游玩,见识到如今的盛世中华后,朱其升欣慰的留下了泪水。半个月后,朱其升婉拒了毛主席的挽留,临走前,他对毛主席说道:“润芝兄弟,我这次来主要就是看看你过的还好吗,你现在已经是主席了,工作忙,但要多注意身体,我走了……”

面对朱其升此番话,毛主席也不便挽留,只好拿出身上的500万(折合500元),说道:“其升哥,你永远都是我的兄长,这钱是我个人所有,不是国家经费,当年你和大哥那么照顾我,如今烦请您收下这点心意。”

图源网络

虽然朱其升一再婉拒,但毛主席却坚定地将钱塞进了朱其升的口袋,并亲自将朱其升送出中南海。离别前,朱其升仍眼含热泪祝福毛主席。

此后,兄弟三人因身体原因,只能以书信往来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但他们的情谊,却始终如同往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中南海   桃园   警卫员   兄弟   枪杆   峥嵘岁月   铁匠   雇主   书信   大哥   说道   生死   主席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