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广西妇人哭喊道:父亲,女儿回来看您了

前言

1974年初,两位女士在毛主席住所前停驻足,一旁的警卫员有些好奇,上前询问时,其中一人说道:“主席广西的女儿来看他了。”

女士的话语惊到了警卫员,他十分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人,心中不免产生怀疑,此人真的是主席的女儿?

那位女士究竟是谁,她与毛主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1958年,在红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岑荣端接到了一个任务--前往中南海同中央首长们一起跳舞。这是文工团的一个常备任务,在岑荣端之前就有很多的老同志前往中南海执行任务。

后来岑荣端得知原来这是党中央的专门安排,因为很多的领导人每天忙于工作,疏忽了自己的身体,因此他们希望能通过跳舞帮助领导人锻炼身体。

此活动其实也延续了很多年,在延安时期就有了。岑荣端因为表现优异,很荣幸地成为前往中南海出任务的一员,不过与其他的同志不一样,她更多是紧张不安。

岑荣端出生自广西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境相比起来也非常一般,但从小她就喜欢跳舞,因此在12岁的时候就被当地文工团看中,顺利进入成为解放军文工团的一员。

后来战争四起,她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又来到卫生队,成为一名随军护士。新中国成立以后,岑荣端因上级的一纸调令,再次回到文工团,她从沈阳来到了北京正式成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员,这一年她才19岁。

岑荣端也确实非常优秀,她在卫生队与文工团的表现都非常优异,尤其跳得好舞,受到了上级的重用。

岑荣端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很多事情,可唯独没有见过中央首长,中南海更加没有去过。

一位前辈看出了岑荣端的不安,上前安慰道:中央首长们都非常随和,他们都没有什么架子,她不用那么紧张。

岑荣端将前辈的话记了下来,她知道前辈的话是真的,因为她已经去过好多次了。

后来,岑荣端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一方面她想要在中央首长面前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想要借助大强度的训练舒缓此刻紧张不安的情绪。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他们前往中南海的日子也终于来了。

第一次去到中南海,岑荣端的记忆非常深刻,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这样说:第一次见中央首长,紧张的实在厉害,就连身旁的同事也说她看起来极其不自然。

几位首长进到舞厅以后,文工团的老同志们非常自然的走上前邀请各位首长们跳起舞来,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人也随着舞者们的邀请,在舞池中偏偏起舞。

岑荣端(后改名为岑云端)

大家对这样的场所极其得心应手,只有新来的岑荣端一脸茫然,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能坐在旁边为他们准备的休息凳上呆呆地看着舞池中的人们。

她观察到当天毛主席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脚踩一双黑色的皮鞋。皮鞋似乎穿了很久,看起来非常旧了。

主席的舞姿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脚步较大,但转圈灵活、步伐矫健。大家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时不时还发出一阵阵的笑声,看起来实在轻松。

经过了半天的观察,岑荣端没有那么紧张了,她觉得这些中央首长,似乎也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样威严,尤其是毛主席从进场以后脸上一直挂着亲切的笑容,这些人与普通人好像也没什么两样。

一曲过后,毛主席等人坐到了休息区,岑荣端则被上级领导领着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她的上级看出了岑荣端的羞涩、紧张与不合群,专门这样的安排。

文工团的老同志向主席介绍:“主席,这位是我们团新来的一位同志,待会就由她来请您跳舞。”毛主席乐呵呵地看着眼前的两人,回应着:好啊。

站在毛主席面前,岑荣端更加紧张不安,她低着头不敢看主席。眼前小同志的异样主席很快察觉,他招呼着岑荣端坐到自己身边来。

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啊,小同志。”

岑荣端回答:“主席,我是广西人。”

“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啊?”

“主席,我叫岑荣端。”

二人一来一回地询问让岑荣端的心情放松了很多,她终于不再像之前一样紧张了。舒缓心情以后,岑荣端仔细注视着主席,发觉毛主席慈祥极了,就像是自己的父亲一样。

“荣端,荣端,这名字都不通,不如叫云端,像彩云一样,飞上天做神仙。”主席若有所思地说着。

毛主席的三两句话将岑荣端紧张焦躁的情绪彻底消散,听到主席与她开玩笑,她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岑荣端

很快,第二首曲子播放,岑荣端学着前辈的样子将主席扶起来,向舞池中间走去。经过了刚才的观察,她了解了主席跳舞的习惯,尽力地配合着主席。

主席步子大,她也学着主席大跨步地跳着舞,第一次见面的二人竟意外地默契。

休息间隙,主席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询问岑荣端是什么民族。岑荣端回应:

“我是汉族,在入伍的简历上我写的就是汉族。”岑荣端不知道主席为何这样问,但还是如实回答。

原以为这个话题就这样过去,可没想到,毛主席突然反驳:

“你应该是壮族的,不,一定是壮族的,不信你可以回去问问你的父母。”

主席的话让岑荣端十分疑惑,因为从记事起自己的身份信息都是汉族,父母从未告诉过她自己是壮族人。

不过在舞会上,岑荣端没有表现出来,等到舞会一结束,她就给远在广西的父母写信,询问自己的民族。

几日后,岑荣端收到了信件,结果让她意想不到,毛主席说的确实是真的,父亲在信上说道他们祖上确实是壮族,等到岑云端出生以后才将民族改为了汉族。

此事之后,岑云端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她实在没想到每天为家国大事操心的毛主席竟然连这些小事都知道。

岑荣端离开了北京

毛主席的平易近人让岑荣端感到非常意外,有了第一次经历,她的紧张感彻底荡然无存。

等到下一次跳舞的时候,岑荣端兴高采烈地来到舞会,见到毛主席后,第一时间将自己询问父亲的话告诉了主席。

在那以后,两人彻底打开了话匣子,毛主席也经常向这个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讲述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说广西地区的历史,清代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等。

岑荣端告诉记者,毛主席最喜欢讲述的地方历史,他似乎对每个地方的历史都了如指掌,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事情讲述给自己听。

她说那段时间,在主席的讲解下,她知晓了许多在历史书上都从未听到过的事情。

那个时候中央安排的舞会每周都会有两次,岑荣端次次都在其中,她热情开朗,且与主席相处甚好,自然如此。

从1958年开始,岑荣端每周都会随着文工团前往中南海,直到1966年5月之后,她随丈夫调任到新疆以后,每周的必备任务才结束。

岑荣端说:那段时间是她最幸福的一段时间,因为从小离家的缘故,她很少能见到父亲。可主席的出现成了她的慰藉。

毛主席慈祥和蔼,且不断给她讲述历史的样子让岑荣端非常感动,经过了那段时间的相处,她真正地将毛主席当做了自己的父亲。

毛主席点亮了岑荣端,可实际上岑荣端的出现对于主席来说未尝不是这样。

岑荣端没厘头的话语经常惹得主席哈哈大笑,这让每天沉迷于工作的主席得到了极大的放松。除此以外,岑荣端的年龄与主席孩子的年龄相仿,在主席心中,或许也早就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吧。

几年的相处,二人之间有了很深的了解,他们从最先的询问基本信息,到后来谈论兴趣爱好、当前实事与各种类型的书籍,由舞伴变为了分享日常的朋友。

可惜相处时间实在太短,1966年结婚了以后,岑荣端的丈夫前往新疆工作,她的上级在之后也将她安排到了新疆的春蕾文工团。

临走之前,主席与岑荣端都极其不舍。岑荣端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北京的好友、北京的环境,尤其是北京的“老父亲”毛主席让她留恋。

但是她没办法,上级的调令非常急切,她只能急匆匆地向毛主席及一众好友告别,踏上前往新疆的火车。

岑荣端就此与北京告别,与主席告别。在春蕾文工团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1969年12月,岑荣端从部队复员,与丈夫一同回到了广西老家,漂泊在外多年的她也总算是安定了下来。后来广西艺术团又将岑荣端调了过去,在那里她当上了舞蹈老师。

离开北京以后,岑荣端几经辗转,身份职责变了很多,可有一样东西却没变,那就是她对主席的思念。

她无时无刻不怀念在北京的日子,怀念她坐在毛主席身边听着他的教诲的日子。她很想给毛主席写封信诉说自己对他的思念,可又担心主席每天忙于公务,无暇处理她的来信。

岑荣端将思念埋在心底,想着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耽误主席时间,可到了1973年,没能忍住思念的岑荣端,还是鼓起勇气为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从新疆转到了广西,到现在成为一名舞蹈老师的过程,又表达了这些年对于主席的思念。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八年来,无论是在天山脚下,还是西湾河畔,我都非常想念您老人家。落款您的广西女儿岑荣端。

岑荣端的信件中没有太过华丽的词汇,可依然表达了她最真挚的感情。信寄出以后,她迫切地希望能有回信。

好在希望没有落空,她心心念念期盼的回信不久后真的来了。外交部的王海荣同志回信:你的信件已经收到,主席也已经看过,他记得你,他也很想念你。

读完信以后,岑荣端早已经泪流满面,原来主席还记得她,他也想念着自己。岑荣端非常感动,这封来信对她来说已经是极大地安慰了,她也不敢再去奢求什么。

但是,事情的发展让岑荣端完全没有准备,很快她又收到了北京方面的来信。拿到信件以后,岑荣端才知道原来这是主席给她的回信。

信是由岑荣端之前的同事赵淑琴写的,她解释道毛主席有一天找到她,询问自己是否认识岑荣端,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以后,主席拜托自己写下这封信。

“一走就是这么多年,也不见你的回来看看我,春节探亲时期,希望你回来看看老父亲。”

看到这句话,岑荣端直接大哭起来,她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主席还是像以前一样亲切。岑荣端也不再纠结,受到了主席的邀请,她很快收拾东西,前往北京。

“我是主席的广西女儿”

1974年春节之际,岑荣端携家人来到了北京,初四那天,她与赵淑琴一同前往中南海,准备看望主席。

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门外的警卫人员立马将她们拦了下来。警卫照例询问他们为何前来,岑荣端开口道:“同志,麻烦告诉主席,他广西的女儿来看他了。”

此话让警卫人员大吃一惊,他疑惑地看了一眼眼前的人,随即进去汇报。

两人在门外没有等太久,警卫员就回来了,他满脸笑容地看着岑荣端说着:主席同意见你们,随我进来吧。

经历了八年的分别,毛主席与岑荣端终于见到了,看着已经老去的毛主席,岑荣端心中有着说不出的苦涩。

她加快速度向主席身边走去,等看清主席的容貌,直接哭了起来。时间过去太久,主席已经苍老了许多,白头发早已经不计其数。

走到了主席身边,二人紧紧握手,述说了这些日子的想念。

那天他们一起聊了很多,主席对这个广西女儿实在不舍,于是便要求她们在中南海住些日子,陪他聊聊天。

岑荣端自然愿意,这也是她渴望的。

后来,他们三人在中南海住了5天的时间,只要毛主席有时间,岑荣端与赵淑琴就去陪主席,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谈论着很多事情。

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广西地区的百姓生活、发展状况,毛主席一一询问,岑荣端对于主席的询问也都是知无不言,除此以外主席又给岑荣端讲述历史,这次讲述的主要是广西的历史,二人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

开心的时光实在短暂,分别的日子到来了。

分别时,毛主席依依不舍地对岑荣端说着:这次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不要再像之前一样那么多年没有音信。

岑荣端重重地点头回答:“您放心,主席我每年都会来看您的。”

“不用每年,三年回来一次就行,路途实在太长了。”毛主席继续说道。

主席说完,岑荣端立马回应:“三年时间太长了,我隔一年回来看一次您。”

毛主席听到以后,笑容满面地看着这个广西女儿:“好,那我们拉钩。”

岑荣端走了,走之前主席送给了一本亲笔题字的书籍,上面写着:毛主席赠岑云端同志,1974年1月1日。

这几个字对岑荣端的影响很大,拿到书籍以后,她注视着那几个字陷入了回忆中。岑荣端又回到了和主席一起跳舞的时候,主席半开玩笑地跟她说:荣端不通顺,不如叫云端。

回到了广西以后,岑荣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岑云端,这是主席给她起的,她很是珍惜。

1975年的中旬,岑荣端再次准备前往北京看望主席,可是等到了北京以后,主席的情况让她非常惊讶。

上次见面时毛主席虽然看起来苍老很多,可精气神还是好的。但这次,主席染上了眼疾,已经看不到任何东西,就连正常地办公也不能再持续了。

这次岑荣端只是住了几天,因为主席的身体大不如前,需要很多休息时间,她也没有太多地去打扰。临走之前岑荣端告诉主席:“主席一定要好好养身体,下次她再来看他时,一定要看到一个健健康康地他。”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下次再见。

但是二人想不到,他们期待的下次没有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病逝。

远在广西的岑荣端得知这个消息后完全不敢相信,她在收音机前一遍一遍地听着广播,确认着这一噩耗。

可惜毛主席的逝世是真的,岑荣端只能接受。

遗体告别时,岑荣端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前来北京告别主席,在主席的遗照面前,岑荣端早已哭的不能自己,她嘴里念念有词地喊道:“父亲,女儿回来看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广西   中南海   壮族   汉族   主席   女儿   文工团   首长   遗体   妇人   北京   父亲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