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国联军打的是明朝,50万明军大战5万八国联军,明军能赢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曾对世界上当时最强的几个国家喊出宣战诏书,这也曾被网友戏称为第一个挑战全世界的女人。

而慈禧之所以敢贸然宣战也是由于当时的兵力数倍于八国,就单单“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就有数十万之众,再加上源源不断招募而来的清军,人数上要远胜于五万余人的八国军队。

天时地利人和,仿佛也都站在清政府这里。只可惜打仗不是看人数就能取胜的,不然我国历史上也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八国联军

很快北京便被攻陷了,慈禧太后更是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偌大的北京城遭到了八国联军报复性的屠杀,劫掠,遭到毁坏的文物不计其数,富丽堂皇的北京城满目疮痍。

清军战斗力弱,统治阶级腐朽无能,都是造成这次失败的原因,那么如果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时期,以明军的50万军队对上5万的八国联军是否有胜算?

冷热兵器并存的时代

打仗首先要考虑的是军事力量上的悬殊,我国的冷兵器时代发展了许久,在冷兵器制造和使用之上,在当时的水准下,其他国家很难有所超越。

但是我们所熟知的八国联军使用的却都是清一色的热兵器,各式的步枪和新型大炮,射速快,杀伤力强,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明军能有胜算吗?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误解,认为明朝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还是在用刀枪斧钺与敌人战斗,其实不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对于火药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在农民起义战争中便预见到了火器的威力,建国之后,便一直大力发展。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继续继承对火器的开发和使用,直接设立了神机营,将专门使用火器的士兵从一般步兵之中抽离出来,成了一支独立作战的部队。

内卫京师,外备征战”是当时神机营所肩负的重任,而且它与三千营、五军营并称京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之中最为精锐的部分。

而且明朝的君主们也是格外注重火器的发展,不管是在改进、引进技术、部队的组建与训练方面,即便是后期的清朝也是难以匹敌的。

如今我国出土的火铳实物中,有六件都出自明朝洪武时期。火铳身上刻有生产日期、生产部门以及工匠的名字。如此规范统一的制造规格,只有规模生产才能做到。

这些记录翔实的信息也非常方便在实战之中,如果火器出现质量问题,兵部便可以很快地追究到制造的场地和人员,从源头处保证了火器的制造工艺。

其次专长于使用火器的神机营人数也是极为充足的,在明宣宗实录中便有记载:“宣德三年闰四月,神机营设左哨、右哨、中军十五司及随驾马队官军,共七万五千七十一人。”

神机营的作战方法也是很有考究的,因为考虑到装弹时间较慢,第一枪与第二枪之间的空当较长,便发明了轮流使用火铳射击的办法。

后来想到如果碰到敌人的骑兵亦或者是更大敌人的冒死冲锋,便再次更改战术,对整个士兵的射击过程进行了极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

火铳

命令五人为一队,其中二人负责射击,剩下的三人负责装弹。还采用虚实结合的兵法谋略,在射击的同时燃放爆竹,迷惑敌人。

如此一来,早期的神机营在面对蒙古骑兵之时,往往能够一展英姿。

在后期面对敌人数量较为庞大的时候,神机营也再次更改作战方式,采用冷兵器与火铳相配合的战法。在其中穿插弓箭队和马队,三方协同作战,互为倚仗

还有专门负责搬运火药和最前端防御的士兵,士兵之间环环相扣。而为了保持不同兵种的协同作战,其中还有专门负责监督的队长。

一旦发现有人擅自行动或者作战怠慢的人员,他们都有当场诛杀的权力。可见当时的神机营战法并不是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的,而是变化多端,包罗万象的。

神机营

除了士兵手中所持的火铳之外,明朝的士兵还有另外一件神器——虎蹲炮。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大利器,多用于当时戚继光抗倭之中。它比火铳的威力更大,杀伤力也更强。明朝万历年间,虎蹲炮曾帮助朝鲜人打败了当时势头极盛的丰臣秀吉。

目睹了虎蹲炮威力的朝鲜大臣在与朝鲜国王的谈话时,曾提及:“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

而且虎蹲炮轻便易携带,射程虽然不远,但是机动性极强。与当时同时期的欧洲国家相比,也是排在前列的。同样是在万历年间的平壤之战中,明朝的海军也曾大放光彩。

早在16世纪,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了日本的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的战果

虎蹲炮

水雷用木箱做雷壳,装填火药,再用油灰密封,使得海水无法进入,只是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击发,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技术,也比西方世界制造和使用水雷造了200多年

同样在16世纪,我国还研制发明了水陆两用的火箭——火龙出水。

火龙由竹筒制成,其中装有火箭数支,点燃之后便可射向敌人,“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可以说明朝是战争史上第一支装备和使用反舰火箭的海军。

但是这只能说明朝的军备要远胜于同时期的国家,而经历了几百年发展的八国联军,加上国内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当时八国联军所配备的武器以步枪为主,口径在7.62上下,射程和速度更是远胜于还处在一个较为原始时期的火铳等装备。

火龙出水

单凭武器的话,再英勇善战的明军将士们只怕也是难以匹敌。但是我们都知道,武器装备不能完全决定一个战争的最终走向,就如同我国早期的抗日战争和后期的解放战争中一样。

我们共产党人从原始的小米加步枪最终还是战胜了这些武器装备远胜于我们的敌人。

而且如果真的去研究过清史的人,也不难发现,当时的清政府虽然腐朽无能,但是在军事装备上也并非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清军当年配备的88式毛瑟步枪,口径为7.92,初速为638米/秒。而在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天津武器库中,更是发现了一系列的新型大炮和来复枪。

其中有些新款,即便是联军之中的奥匈也不曾配备的装备,因此武器因素也并不是清朝败亡的主要原因。如此一来,明军似乎也有与之对战的可能。

遭遇强敌之时的君民

其次,我们也可以把明朝的君主与清朝的君主做一个对比。因为战争除了前线军人的卖命,还需要看坐镇总后方的君主。

抛开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等英明神主不谈,以一手拖垮了大明王朝的明神宗朱翊钧来看。他在位四十八年,也是明朝自朱元璋到朱由检之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我们的这位神宗皇帝,因为与大臣们之间的“国本之争”,有整整二十八年没有上朝。可大明的政令照样通行,丝毫没有因为皇帝不上朝而整个国家停滞。

即便是这样一个怠政,又沉迷酒色的一位皇帝,也曾在任上完成了“万历三大征”,不仅巩固了明朝的疆土,还维护了明朝在整个东亚的独尊。

万历皇帝

这已然是明朝排在灭亡前的倒数第四位皇帝了,如果不算溥仪,那么也将清朝的皇帝往前推算到倒数第四位,即道光皇帝。

这位清宣宗道光皇帝在任上曾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后面所熟知的鸦片战争。

这位皇帝在得知英国人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之后,立马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主动与英军求和谈判。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便是在道光皇帝的任上签订的。

反观明朝在正统十四年,由于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惨遭兵败,就连皇帝自己都被敌人俘虏了。这样的际遇不比道光年间更加危急吗?更何况瓦剌首领又率领精兵悍将来攻打北京城。

明朝投降了吗?没有。割地赔款了吗?更加没有。包括皇太后等一班文武大臣们都决定固守北京城,绝不迁都南京。

道光皇帝

瓦剌是当时蒙古高原的三大部之一,实力强大,是元代以后最大的一个蒙古政权。可即便是皇帝被俘,又被人家打到了家门口,大明依旧不投降。

全城的百姓们也拿起武器与瓦剌作战,即便是没有具备作战能力的,也想尽办法为北京城出一份力。不是修补城墙,便是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城墙,用石头痛击瓦剌军。

而同样的情况下,大清国的民众又在做什么呢?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两岸百姓无不冒险围观。清军的舰船被击沉之时,岸上百姓发出阵阵喝彩,鼓掌之声。而当清军跳水逃命之时,他们又如同看猴戏一般发出一阵嘘声

土木堡之战

这仿佛是一场与他们毫不相干的战争,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政府统治下,才能使得当时的老百姓对自己国家这么的漠然?

甚至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北京城的老百姓们帮助联军翻越北京城墙,还主动地给当时的联军带路。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可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那个年代。

《庚子记事》中曾记载:“甘军驻城内,抢得某银行窖藏银数十万两,东城一带京官人家,住户私宅,抢劫已尽”。清军如此对待百姓,又怎么可能换得来百姓们的援助。

末代皇帝之间的大不同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明朝的亡国之君与一手覆灭了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与后来的亡国之君溥仪来做一个对比。

慈禧太后

在与八国联军议和之后,慈禧太后见没有将她作为祸首惩办,一时之间感激涕零,保证此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朝的实际操控人竟然因为洋人没有追究她的责任,便能说出如此不知廉耻的话,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而早在慈禧之前的清朝大学士刚毅也曾认为:“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宁赠之于朋友,而不必使奴隶分其润也!

后来这句话也被人传为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虽然只是讹传,但这也其实真的是当年清朝贵族们的一个真实想法。

亡国之君溥仪皇帝,不就是为了能够继续称孤道寡,不断地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人勾结在了一起吗?

溥仪

相较之下的明朝亡国之君崇祯,若是将他放在清朝后期,只怕清朝又要多出一个“崇祯王朝”了。

1644年,明朝覆灭,崇祯皇帝的妻子自缢而亡。崇祯皇帝又亲自斩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长公主幸存,被斩断了臂膀,崇祯自己则是选择在煤山上吊。

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崇祯在衣袍上继续写道,“死去无颜见祖宗,以发敷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崇祯绝算不上什么明主,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来说,他绝对是合格的。

由此看来,明朝的军队在遇到装备更为精良的八国联军之时,胜负还是较为难料的,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完全胜利。

崇祯

但是我们也相信,即便是打输了,以明朝历代君臣和百姓们的表现来看,也断然不会割地赔款,屈膝求和。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对明朝来说,真的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明朝   联军   崇祯   北京城   火器   作战   道光   清朝   皇帝   敌人   大战   万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