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手下五大虎将:三个副国级,一个正国级,一个国防部长

在我军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素有“独眼军神”之称,但我军是一支从战火中历练出来的人民军队;刘伯承下属自然也有几个能征善战的名将,有的威名甚至超过刘伯承自己。

其中陈赓、陈锡联和杨勇成为副国级领导人,李德生甚至达到了正国级的高度,而相对低调的秦基伟也做到了国防部长的位置。

回顾五虎将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我们更加由衷地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刘伯承

陈赓大将救蒋成黄埔名人,两次出国抗敌却英年早逝

提到开国大将许多人会马上想到陈赓,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陈赓这个人物在影视剧中比较活跃,比如亮剑中李云龙最惧怕的旅长就是他。

陈赓生于1903年的湖南湘乡,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毛主席的老乡。

尽管家境相对较好但他从小就有一颗反抗传统的心,1916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湘军鲁涤平部成为一名普通士兵。直到1922年他进入了毛主席创办的自修大学,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我党。

国共合作开始之后陈赓来到广州,1924年5月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尽管陈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幽默诙谐,但是黄埔生中却流传这样一句话: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陈赓

当然陈赓并不是以长跑著称,但他却因东征救蒋而“一跑成名”。1925年10月黄埔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时陈赓担任了司令部警卫连连长,在华阳地区意外陷入了敌军包围。

尽管陈赓指挥部队逐次抵抗却奈何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急得拔出手枪就要自杀被陈赓坚决拦了下来。

之后他背着蒋介石一路狂奔摆脱追兵,之后又连夜给主力部队送信才扭转了局面。

回到广州后蒋介石当然对他非常器重,但是陈赓却认为他不过是个革命投机分子。因此在“中山舰事变”之后陈赓公开表明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并毅然同蒋介石决裂。

陈赓

北伐战争后期陈赓做到了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并在出席党的“五大”过程中担任保卫工作。之后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在南下过程中腿部意外受伤。

在香港养好伤之后奉命来到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他成为了第一批四个师长之一。

不幸的是1932年陈赓指挥作战时腿部再次受伤被迫去上海治疗,当党中央决定调他去中央苏区后又不幸被叛徒认出而遭到逮捕。

蒋介石听闻抓了陈赓大喜过望,命令手下人对其好生优待并亲自劝降。然而陈赓却对其高官厚禄不为所动,几十名黄埔毕业生又联名向蒋介石求情。面对各方面压力蒋介石不敢杀救命恩人,只好放任陈赓在地下党接应下逃走。

蒋介石

陈赓进入中央苏区后成为了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主力长征后作为干部团团长屡建奇功。

到达陕北之后陈赓又奉命回到红四方面军成为31军军长,因此在改编为八路军后成为了129师386旅旅长,而129师师长正是刘伯承。

接下来陈赓指挥386旅在敌后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敌人甚至在装甲车上喷了“专打386旅”。

抗战胜利后陈赓的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先是在山西临汾消灭了老同学胡宗南的王牌“天下第一旅”。

之后淮海战役期间消灭老同学黄维的第12兵团,渡江战役之后活捉了另一个老同学宋希濂。

陈赓

陈赓率部一直打到云南并担任军区司令,然后又奉党中央命令进入越南协助胡志明抗击法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彭德怀点名让陈赓来到朝鲜担任副司令员,结合之前他在越南的经验为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抵御敌人进攻做出了特别贡献。

回国后陈赓虽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创办哈尔滨工程大学上。

在1956年后陈赓成为了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成为了位高权重的副国级领导人。

按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陈赓还算年富力强,且彭德怀有意让他接任国防部长。可惜他因为当年被捕后遭受酷刑导致心脏受损,1961年突发心梗去世实在令人痛心。

陈赓

陈锡联阳明堡一战成名,以军区司令员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1937年八路军三个师改编后129师打的第一场大胜仗,就是由时任团长陈锡联指挥的385旅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之战。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1930年就加入了红四方面军。

尽管年龄很小但是陈锡联英勇奋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师级指挥员。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就是陈锡联所部率先突破嘉陵江。红四方面军改编为129师后陈锡联所部红4军11师整体改编成769团,之后开赴敌后寻找战机。

刘伯承对陈锡联的能力非常欣赏,曾经当面对他说:“你脑子活点子多,遇到突发情况可以不用请示可以独立行动”。

陈锡联

果然10月中旬当陈锡联所部到达山西代县附近时,从当地老乡口中得知阳明堡镇有日军的机场。为了支援在忻口前线浴血奋战的国军,陈锡联和干部商量后决定采用夜袭的方式打掉敌人的“鸡窝”。

于是10月19日夜陈锡联指挥三营突袭机场,其余部队则分头拦截日军的增援。三营官兵只用半个小时就炸毁了日军全部24架敌机,并消灭包括飞行员在内的100余敌人。

蒋介石听闻忻口战场国军压力锐减非常高兴,不但发电嘉奖而且还发了2万大洋作为奖励[1]。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锡联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名将,率第三纵队驰骋中原。

陈锡联

1947年在豫北战役中陈锡联所部一举歼灭敌第二快速纵队,首创解放战争我军歼灭敌装甲部队的记录。淮海战役爆发之后刘伯承下令攻占宿县以切断敌交通线,陈锡联所部只用了一夜就完成任务。

渡江战役时程序已升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率军第一个解放重庆。有意思的是陈锡联在红军时代说话很冲,打起仗来非常勇猛而被战友们起了个“小钢炮”的外号。

等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正式组建炮兵部队,毛主席点名让他做炮兵司令。进入70年代陈锡联成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和中央军委常委,1976年中央发文通知在必要时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特例,也是对陈锡联能力的肯定。陈锡联还是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样是副国级的国家领导人。

陈锡联

杨勇勇冠三军让毛主席称赞,70年代以副总参谋长参与反击战

解放军队伍中曾经流传有“三杨”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三位上将。

杨勇1913年出生于湖南文家市,1930年就加入了红军。

虽然被相提并论但是杨得志和杨成武都是在红一军团发展,而杨勇自入伍在红三军团从战士一直做到团长。事实上他原名杨世峻,参加革命工作后每战必英勇杀敌,一次战友调侃他应该叫“杨勇”就改了名字。

不过杨勇也屡次在战斗中负伤,曾经被一颗子弹打掉了6颗牙齿满嘴流血依然冲锋。

因为头上被子弹击中头顶始终有地方长不出头发,大腿上的弹片让他每逢阴雨天就饱受折磨。

杨勇

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杨勇指挥红三军团红四师十团英勇抗击敌重兵,为掩护中央纵队顺利渡江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在一次战斗之后,毛主席当面夸奖杨勇是员猛将,关键时刻有那么一股子虎劲[2]。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勇成为了红三军团改编的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此时还不是刘伯承麾下的战将。

在完成改编之后杨勇率部开赴平型关,与杨得志和杨成武配合打出了八路军的第一场大捷。

1941年杨勇调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才成为了刘伯承的下属。抗战结束后杨勇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名将,先后指挥第七纵队和第一纵队在中原屡立战功。

杨勇等人

1949年杨勇成为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参与了浙赣线战斗之后又大举进军大西南。

直到1953年2月他又以20兵团司令员的身份赴朝作战,在金城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回国后杨勇在1958年和1973年两次出任副总参谋长,他还是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样的副国级领导人。

在1979年他还参与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说老将的神勇不减当年。

杨勇

李德生忠诚经得住考验,70年代一度成为正国级领导人

在人民解放军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李德生的名字并不突出,因为他在1955年仅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德生于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30年就加入了红军队伍。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八庙垭战斗中他的左胸中弹伤了神经,之后的几十年里李德生的左手都处在一种半残疾的状态。但是他竟然在养伤时间阅读了《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书籍,为后来指挥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

当1935年陈锡联坐到了副师长的位置时,李德生却因为遭受错误批判而被开除了党籍。但是李德声却并没有心灰意冷继续跟随队伍参加长征,1936年在陕北重新加入我党。

李德生

可以说在红军时期李德生就表现出了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而且陈锡联当时也和他建立了深厚友谊。

抗日战争爆发时陈锡联是769团团长李德生只是他的一个排长,但是李德生英勇奋战逐步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在百团大战后期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战斗中,曾经创造了用一个营300多人击退日军一个大队1000多人的惊人战绩。

1941年后随着我军规模扩大,李德生成为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

在抗战时期李德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1945年1月我军决定拔掉日军的马坊据点。李德生虽然作为团长,却主动提出要带队参加行动。他和指战员们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又化装潜入敌据点做了周密侦察。

李德生

行动当天李德生带82人埋伏在据点门前趁敌人吃法防卫松懈时忽然进攻,以零伤亡的代价消灭和俘虏了200多个敌人。

此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称李德生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李德生作为刘伯承麾下第六纵队的一名将领,先后参加多次大型战役。尤其是1948年初他指挥17旅连续突破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卡,一举攻克敌人重兵把守的襄樊城。

渡江战役时期李德生升任12军35师师长为全军打下了渡江桥头阵地,并一直参与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

不过李德生军事生涯中最高光时刻,是1951年他率部入朝作战。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时期他担任了35师师长和12军副军长,并一度指挥12军和15军联合作战。

李德生等人

回国后李德生进入了解放军指挥学院系统学习,1971年担任了重要的北京军区司令员。那年正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严峻时期,李德生指挥北京军区部顺利解决了“9.13”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正是因为那一时期的特殊表现所以在1973年党的“十大”上,李德生一跃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达到正国级的将领。

尽管两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去职,但是他在沈阳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继续尽职尽责。

改革开放之后李德生主动退出了一线,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李德生

秦基伟不做警卫连长挥大刀杀敌,上甘岭一战彻底灭了敌嚣张气焰

提到秦基伟这个名字有的人会联想到上甘岭战役时的15军,有的人会联想到1981年的华北大阅兵。

秦基伟1915年生于湖北黄安,1928年年仅13岁就加入了红军。

之后秦基伟因作战勇敢而屡次得到晋升,并成为了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的一名连长。但是1931年11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攻打黄安县城,秦基伟看不惯前面队伍打仗自己只能给司令部“看大门”。

于是他一面耍祖传的大刀,一面对营长大喊要求上前线。他的营长佩服秦基伟的勇气,让他一个人拿着大刀离开警卫营。秦基伟如愿以偿地再次立下战功,此后“秦大刀”的名字在红四方面军中流传。

秦基伟

长征时期秦基伟做到了红31军第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1936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三个军渡过黄河西征,秦基伟一度成为方面军总部第四局局长。

可惜红军西征部队遭遇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秦基伟最后只得一个人历经困难回到了陕北[3]。

抗日战争爆发后秦基伟以“游击战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只用一个月就拉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

1937年11月刘伯承下令成立129师独立支队,秦基伟众望所归地成为了司令员。1938年4月和其它部队配合一举粉碎了敌人对晋东南根据地的九路大“扫荡”后,秦基伟升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秦基伟

1940年秦基伟被任命为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1941年3月成为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他每战必身先士卒而且和大家同甘共苦,被誉为不怕苦的“咬牙干部”。

更神奇的是抗战胜利前夕他一个人拿把菜刀就拿下了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到现在还流传着“秦大胆”如串门般轻松炸炮楼的故事。

解放战争爆发后秦基伟担任了新组建的晋冀鲁豫第九纵队司令员,1949年后第九纵队更名为15军参与了大西南战役。

1951年秦基伟经过三次请战终于获准率部入朝参战,随后随后在上甘岭一战成名。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发动了对上甘岭的全面进攻,第15军和侧翼的12军面对的是敌军多达6.2万余人,拥有118辆战车、350门大炮和3000多架次飞机的火力支援。

秦基伟

尽管敌人不惜使用200多万发炮弹和万余颗航空炸弹将山头都削低了两米,秦基伟却率领15军硬是坚持了40余天。他们承受着“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用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敌人的钢铁和炸药。

而秦基伟在指挥部队坚守阵地的同时又适时地进行炮火还击,我军的大炮成为了战士们的坚强后盾。

上甘岭战役让敌人终于认识到其在朝鲜战场再也没有任何优势,为后来双方最终实现停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回国之后秦基伟再次被派往西南担任了云南军区司令员,1975年秦基伟接替李德生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1977年开始北京军区举行了三次军以下规模的对抗演练,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了邓小平的注意。

秦基伟与邓小平等人

1980年邓小平和总参谋部领导一致决定在华北地区搞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秦基伟率领北京军区机关在几个月内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

1981年9月在张家口举行的大规模军演和阅兵,标志着解放军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秦基伟指挥北京军区部队阅兵得到了军内外一致好评,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1984年国庆大阅兵的总指挥。

1988年秦基伟升任国防部长,并且在恢复军衔制后由开国中将升为上将。

尽管秦基伟没能做到副国级的位置,但是他的光荣履历依然值得后人去景仰。


参考资料

[1]陈锡联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浙江新华书店网.2014-11-06

[2]舒云著. 杨勇上将[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5.05. 第186页

[3]王健英编著. 新时期党政军高级领导人[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01. 第2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上甘岭   北京军区   晋冀鲁豫   虎将   司令员   纵队   国防部长   我军   蒋介石   战役   手下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