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3名战犯不符合特赦标准,毛主席:放了,再请他们吃顿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时年已82岁的毛主席,接见了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的华国锋。

这次华国锋专程过来杭州拜访毛主席就是商量释放战俘的事情。

华国锋将手中的《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转交给了工作人员,毛主席极其认真地听工作人员对这份报告的朗读,自始至终不放过一个字。

这份报告列出了最后293名国民党战俘,而其中就有13名战俘因为表现没有达到释放的标准,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存有严重的对抗,更别提思想改造了。

所以,并没有被列入释放人员的名单中。

毛主席当场作出了批示,他要求所有战俘一个不剩全部释放,不主张继续强迫人家改造。

这个批示华国锋一开始并不理解其中的奥妙。

根据当时的规定,只有认错态度良好,能主动矫正其反动思想,积极接受劳动改造的战犯才可以释放。

毛主席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接着指示华国锋说:

“我们不仅要释放他们,一个不留,同时还要请他们吃饭,要多准备点鱼肉给他们吃。另外每个人要发100元零用钱,想留下来的就作为公民处理,不愿意留下来的就让他走,不能强迫人家劳动。”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亲自批示处理这种问题,显然说明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一、优待俘虏,体现了非凡胸怀

其实这项政策并非首创,追根溯源就要追溯到二十世纪20年代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7年后的秋收起义因为战争失利,不得不进行撤退。

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来到了井冈山,领导军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毛主席带领红军在江西宁冈地区经过一番苦战后打败了国民党朱培德的部队,取得了第一次武装胜利。

红军首战直接俘虏了朱培德一个营和另外一个警卫团的巨大胜利。

这场战斗红军全歼了敌人,打死打伤三百多人,另外有一百多人成了他们的俘虏。

面对俘虏,当时的红军内部有几种意见,一种认为是该杀,因为这些战犯是红军的敌人。

他们在战争中开枪打死了战友,对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安慰牺牲的烈士。

另一种人认为,大家都是苦难人,真正屠杀老百姓的就是他们的上司,那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政客以及地方上那些地主权贵。

到底如何处理这些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没有一个定论。

当时,在国军中对抓获的共产党都是绝不宽容。蒋介石甚至还有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漏网一人的说法。

事实证明了战斗中的红军战士,确实如同虎狼一样,锐不可当,是革命的虎狼之师,人民的威武之师,也是革命胜利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希望所在。

争论一直在进行,直到有人出于愤怒,直接用枪击毙了不听管教,试图负隅顽抗的战俘。

也有胆大的,想偷偷放走自己的老乡,为了以后有个照应,可惜红军的看守还是非常认真,没有一点空子可以钻。

对于这些问题,身为最高军事领导人的毛主席,对此认真思索。

他跟别人不一样,凡事都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决定,所以这种大事,都是由毛主席拍板决定。

很快,毛主席就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对于俘虏,不能采取各类过激措施,要宽待俘虏。为此,他亲自召集干部开了个前委会。

会上他说:“这些战俘不仅不能虐待,更不能杀,还要优待俘虏!”,

毛主席解释道:

“这些俘虏士兵是跟我们一样的,他们也是工人,农民出身,都是被国民党以抓壮丁的方式抓去当兵的,他们也是苦命人。现在,他们已经放下了武器,就和我们一样,是真正的老百姓了,就同等享受我们一样的待遇,而且还要进行优待”。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毛主席根据前委会的决定制定出了一项制度,并用简单的语音概括出了政策的核心内容,成为红军上下共同执行的一项基本制度。

主要是不许打骂俘虏、不许搜腰包、有伤的给予治疗、愿意加入红军的留下,愿意回去的,送路费的六点政策。

从此这项制度成为共产党的一项铁的政策,也就是说“来去自由”的俘虏政策成为每个红军战士必须掌握和实行的基本制度。

“来去自由,优待俘虏”的政策优点

第一,当时因为敌强我弱,急需人员补充。

对于补充兵力,国民党前期采用的是自我报名应征入伍方式,后来改为采用抓壮丁的方式解决兵源不足问题。

作为工人阶级子弟兵,主要还是靠发动群众,以理念吸引青年参加入伍。而战俘都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是最好的兵员补充来源。

第二,士兵是战俘的主要人员占了很大的比例,高级军官的人数更少。

而这些士兵中的多数人也跟红军战士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是工人农民的一部分,从阶级归属上看正好和红军的属性相符合。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穷苦人打仗,帮穷苦人争取更好的前途,而这些本身也是穷苦人的俘虏,加入为自己阶层奋斗的部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没有根本的阶级矛盾,只要思想改造一下,他们就可以成为出色的红军战士。

第三,共产党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是为穷人谋福利的政党。

优待照顾好俘虏,有利于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也正好说明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人着想。

这些战俘如果能得到优待,就是最好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穷人不打穷人,这是基本的要求,也是政党属性的外在反映。

第四,共产党利用这一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还在国民党服役的军人,更可以在战争中减少对抗。

大大可以瓦解和动摇敌人的军心,影响他们的斗志,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第五,优待战俘政策也体现了共产党的博大胸怀,是高瞻远瞩的具体表现,改变了战俘的处理方式,为战俘这类特殊人群提供了新的出路。

尤其是不强制要求战俘加入部队,如果愿意回家还可以发放路费,这一人性化的政策获得了这些战俘的首肯。

改变了他们对共产党的认识,提升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军人中的正面形象,也为日后的部队起义奠定了基础。

而这一政策的实行得到了全体红军战士的真心拥护,明白了这也是壮大红军的重要举措。

也更坚定了红军战士革命到底的信心,振奋了红军的士气,激发了自豪感。

同时也彰显了红军部队是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军队。

在当时,战乱纷飞的年代,无论是军阀还是国民党自己的部队。战俘的处理方式,不是谩骂就是殴打,根本没有把他们当人看待,更别提人权了。

所以一旦成为他们的战俘,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折磨。所以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彰显了军队性质的不同。

由于采用了这一政策,我们也吸引了不少国民党的优秀的军事人才。

比如当时的谭甫任也是其中一名战俘,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担任了原广州军区副司令。

另外一个叫曹福海的国民党士兵,因为家里贫穷急需用钱,所以参加了国民党的部队。

他先后经历了三次当红军俘虏的经历,每次红军都没有为难他,照样给他钱和路条。

他也没辜负红军的优待,打仗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打红军,而只是做做样子。

等到了第三次被俘的时候,他才明白,真正能打赢天下的还是红军。

虽然红军的装备、生活条件跟国民党相比有差距,但红军的纪律严明,制度优越,士气高昂,理念先进,更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最后他选择了加入红军,没多久升任排长,成为红军中一名优秀的战士。

由于优待俘虏政策的落实,才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积极作用,不仅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内战期间,早期的红军遭遇几次重大挫折,出现了部队人数直线下降的情况,蒋介石亲自到南昌督阵指挥。

他以江西“剿共”总司令的名义指挥40万大军,准备团团围剿周总理、朱德指挥的红一方面军。

他的目的就是想将红军围困在黎川、建宁地区,然后再予以剿灭。

在朱德等人的指挥下,运用了伏击战,彻底击垮了国民党的部队。

战斗结束后,红军战士从七万多人一下子壮大到了十万多人,其中很多人就是国民党的俘虏转化而来。

而在抗战前八路军已经扩充至四万六千人,新四军为一万三千人。抗战结束时,解放军为一百二十万,解放战争临近结束时,兵力为三百五十八万。

解放战争前,国民党军队人数为四百三十万,正规军为三百五十六万,另外有七十四万的部队为非一线作战部队。

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2月,国民党剩余兵力为二百零六五,其中仅有一百七十四万能用于一线战斗。

这里面的战俘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仅解放战争就改造了八十万的国民党士兵。

这一过程,不得不说优待俘虏政策的确具有非一般的战略眼光,不可不说是毛主席等人的远见卓识成就了这项堪称伟大创举的政策。

“来去自由和优待俘虏”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解放战争后,随着国民党部队的溃败,形成了非常多的战俘,战俘问题成了一件特别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些战俘,经研究讨论后,1945年10月,《中共关于处理国民党军队被俘人员的指示》取代了原有的“来去自由”政策。

政策强调了“本着人人有用之原则,基本上不释放”。

因为这些战俘人员数量庞大,情况复杂,再加上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部队。

为了有效补充兵力不足的问题,加强队伍优势,彻底击溃国民党部队,对战俘政策做了部分调整以便更适合战斗需要。

由于之前的优待战俘政策已经得到有效广泛宣传,深入到了每个国民党俘虏的内心。

他们也认可这种方式,许多国民党士兵都是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部队,有些不愿意的,则经过思想教育和改造后也成了解放军战士。

只有那些错误严重,思想顽固和罪行严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集中关押起来,分别被关在功德林、提篮桥、抚顺管理所三个地方。

为了解决处理好这些问题,国家给予了特别重视,还在1954年的宪法中予以了立法。

从1959年开始陆续分七批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释放,其中就包括了末代皇帝溥仪与杜聿明等。

最后一批是在1975年经毛主席批准后,全部予以释放,自此最终解决了全部战犯改造的问题。

共产党也兑现了承诺,安排这293人在1975年4月23日下午特意请他们到北京前门饭店聚餐,庆祝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出发。

尤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中共高层领导叶剑英、华国锋等也到场参加他们的聚会,这次的聚会还包括之前释放的溥仪、宋希濂、杜聿明等人。

这一举动无疑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不一般之处,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解放战争   战俘   战犯   优待   俘虏   红军   国民党   共产党   部队   战士   政策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