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众打算安葬列宁,普京强势应答:只要我还是总统,看谁敢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但在他死后,遗体也和毛主席一样长期存放而没有下葬。

俄罗斯民众打算安葬列宁,但是普京强势回应,他不同意安葬列宁这样的做法。

列宁的遗体保存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人民首先是农民的反对。

1921年初,喀朗施塔得发生水兵暴动,暴动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列宁根据形势的需要,决定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1921年3月,召开了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列宁在代表大会上做了《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

繁重的工作和过度的思索使列宁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从1922年下半年起,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中央决定让列宁休息,但是不让列宁工作是不可能的。

1922年底,列宁的病情严重恶化,已经丧失讲话的能力,讲不出准确的语言,只是发出一些模糊的声音。

稍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是1923年2月又发生右肢全部瘫痪的情况,病人嘴里经常说出一些模糊的、不连贯的话语,以往睿智的眼神开始变得呆滞。

1924年1月,列宁的病情好转一段时间,21日这一天又觉得身体不舒服,四肢无力。

他不时地指自己的眼睛,但是著名眼科专家阿维尔巴赫教授没有发现任何不正常现象。

但是,晚上快到6点钟时,病人的状况急剧恶化,出现痉挛,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达 36 次,脉搏每分钟 120—130 次。

6 点半左右,体温上升到42.5度。

18时50分,病人的脸变成了深红色,然后呼吸逐渐停止,头逐渐向后仰,而脸色逐渐变得像死人一样苍白。

在场的医生断定列宁已经死亡。

死亡报告由费尔斯特、奥西波夫、叶利斯特拉托夫、科拉梅尔、科热夫尼科夫和格季耶共同签署。

列宁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列宁1924年1月21日在高尔克村逝世后,科学家马上就对列宁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当时还没有想到对遗体进行长期保存。

这对于后来保存遗体具有重要意义。

1月22日早晨,对尸体进行了解剖。

遗体解剖前后共用了3个小时40分钟。

遗体解剖后,列宁的大脑和心脏被送到当时以列宁命名的一所博物馆中保藏。

他的大脑重1340克,但这不是他的完整的大脑,一部分大脑在病中消耗了。

估计列宁的健康大脑为 1 400 克左右,略高于正常人(正常人大脑重量在 1 300—1 400 克之间)。

当医生在高尔克村处理列宁遗体时,苏联共产党中央连夜召开中央紧急全会。

1月22日中央委员会发布“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讣告,宣布列宁逝世的消息。

列宁遗体在进行了初步防腐处理后于1月23日从高尔克村运到莫斯科,当时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

其实,早在列宁逝世前,政治局6个委员——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李可夫、布哈林和加里宁就曾召开会议,讨论列宁的后事。

这次会议没有做记录,是一次非正式的座谈。

斯大林通知说,他得到关于列宁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消息,应该做最坏的打算。

加里宁说,应该认真考虑列宁的葬礼问题,葬礼应该具有世界上空前庄严的规模。

斯大林支持加里宁的想法,并指出,必须事先把一切都考虑周全,免得到悲痛的时候惊慌失措,措手不及。

他还补充说,地方的同志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

他转述地方上的同志的话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因此葬礼应该按照俄罗斯的习俗举行,表示反对火葬,认为火葬是对领袖的亵渎,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通过防腐处理长期保存辞世者的尸体,至少可以保存到人们的意识适应列宁已经不在了的现实。

托洛茨基激烈反对这种观点。

他问,地方哪些同志建议把列宁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把遗体变为神灵。

所有这些与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布哈林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加米涅夫反对防腐处理,认为这恰恰是列宁在自己的哲学著作中抨击的对象。

李可夫的立场不明确,但是还是表示列宁的葬礼应该与众不同,至少不应该在克里姆林宫墙下合葬。

苏联党的领导层最终做出了关于安葬列宁的决定。

1924 年1月23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建造专门的墓室。

同日,在列宁安葬委员会(后来改名为列宁永久纪念委员会)会议上,安葬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通报了这项决定并且说道:

“如果科学确实允许长期保存他的遗体,当然要这样做。过去对沙皇曾经进行防腐处理,因为是沙皇。我们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人物。对于我来说,主要问题是,是否确实能够保存遗体。”

1924年1月25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安葬列宁的决定。

苏联解体前的几十年里,每逢列宁墓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红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地走进列宁墓。

这里是苏联最神圣的地方,列宁墓旁的哨位是苏联的一号哨位。

列宁墓的保密性是非常强的,与政府的核防设施相比也并不逊色。

列宁的遗体被安放在一个特制的水晶棺内,常年保持十六度的常温,指数由中央系统的仪器监控着。

在每天的中午一点钟的时候,列宁墓就关闭了,且周一和周五列宁墓是不开放的。

这时候是列宁遗体的例行检查时间。

医护人员们会打开水晶棺,对列宁的遗体进行全方位的仔细的检查,并且在面部图上特制的药液。

医护人员检查时不会把列宁的遗体给拿出来,但是每隔十八个月会给列宁的遗体再做一次专门的护理,其中包括穿新衣、化好妆,然后再把他运回瞻仰厅。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正常、合乎规范,仿佛列宁能够永远在红场安睡。

但是,苏联的解体不仅引发俄罗斯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列宁遗体、列宁墓和一切与列宁有联系的事物也都变得与从前完全不同了。

数十年来,包括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在内的许多政治势力试图将列宁遗体从列宁墓迁出,入土安葬。

甚至是俄罗斯民众都有这样的倾向,但是对于这种要求,俄罗斯的总统普京却表示他坚决不同意。

普京拒绝列宁下葬

迁葬列宁遗体问题首先是由苏联解体前夕的“民主派”提出的。

1991年“8.19””事件后,俄罗斯"民主派”要求拆掉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另作处理”,因遭莫斯科市民强烈反对未能如愿。

1993年10月莫斯科流血事件后,俄罗斯当局以改革礼宾为名,撤销了守卫列宁墓的俄罗斯1号岗哨,并决定停止向游人开放,可是大批的人仍然前往莫斯科红场,要求瞻仰列宁遗体。

俄罗斯“民主派”人士认为,俄罗斯不应该保护和修复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的遗体;主张推倒克里姆林宫外红场上的列宁墓;在他们看来,红场是俄罗斯的骄傲,是国家首都的心脏,这里设置陵墓既不吉庆,又有碍观瞻。

而以俄罗斯共产党为首的左翼力量以及列宁的亲属则是列宁墓的“铁杆”捍卫者,他们认为应当铭记列宁,不能忘记过去,列宁和十月革命永远是旗帜,所以绝对不能迁出列宁的遗体。

俄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和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发表声明,指出迁葬列宁遗体是“不负责任和挑衅的举动”“是对我们国家历史和民众感受的公然藐视”。

每年逢列宁诞辰纪念日,他们都会聚集起很多人,结伴去往红场,就是为了向列宁墓献花。

1997年4月2日,俄共占优势的国家杜马(上院)以241票赞成,1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声明,呼吁俄当局禁止迁移列宁遗体,强调迁移列宁遗体缺乏历史、法律、道德和美学依据。

6月4日,国家杜马通过《红场法》,规定禁止在红场改造和修建任何破坏历史原貌、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要求的设施。

叶利钦则主张迁葬列宁遗体,并提出要在当年秋天就此举行“全民公决”。

6月6日,叶利钦在圣彼得堡召开的总统文化委员会会议上说:“应当将列宁土葬”;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以便能逐步地、文明地和小心谨慎地把列宁等人的墓搬出红场”。但这种意见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6月23日,国家杜马再次通过一项声明,呼吁俄政权机关“制止对列宁的政治报复行动,即要把列宁遗体迁出列宁墓,进行土葬的行动”。

由于遭到强烈反对,列宁遗体的迁葬问题便搁置起来。

关于列宁墓是否迁走的问题,俄罗斯几乎是每隔几年就要拿出来讨论一番,而每次讨论普京都是持同样的观点,不同意列宁下葬。

2005年11月俄总统驻中央联邦区全权代表波尔塔夫琴科、俄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伊柳姆日诺夫先后提出把列宁遗体迁出莫斯科红场陵墓,在公墓下葬。

这再次引起俄社会剧烈争论。12日,俄罗斯共产党开始收集签名,准备联名上书,要求把列宁遗体继续留在莫斯科红场。

面对争议升级,普京总统不得不再次出面表态。

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对于列宁遗体是否需要迁移的问题,仍然保持着和从前相同的态度,他并不同意。

至于其他人发表的观点,是没有得到普京的批准的。

此间舆论认为,普京不支持移葬列宁遗体的原因是担心此举会分裂俄罗斯,破坏社会和谐与和睦,另外也考虑到“列宁是俄罗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是公正的象征”这一事实。

其实在普京主政后,俄罗斯国内围绕列宁墓去留的争论依然存在。

面对争论,普京多次发表讲话,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主张维持现有的状况不要改变。

2001年7月中旬,普京谈到有人主张迁葬列宁遗体时,明确表示:“我反对这样做。”

他表示,列宁遗体仍将保留在列宁墓中供人瞻仰,因为“安葬列宁遗体将导致社会动乱”。

他还说,只有当绝大多数居民同意讨论这一问题时,才能将它提上日程,但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

此后,关于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这并不是终点。

2006年,俄罗斯再次掀起有关埋葬列宁墓的大讨论,普京表示,他将会做出绝大多数民众支持的决定,而最重要的是,团结俄罗斯而非分裂俄罗斯。

2011年1月20日,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杜马议员梅金斯基再次提出安葬列宁。

他表示,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列宁遗体,列宁遗体只保存了10% ,其余部分都已经被丢弃或替换。

梅金斯基称,“统一俄罗斯”党将开会讨论这一问题,并准备提交给国家杜马表决。

该党还开设了“再见列宁”网站,在网上征集国民对是否支持列宁安葬的意见。

根据该网站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投票人数已经超过了30万,其中大约68%赞成,32%反对。

而根据全俄社会舆论中心一年前公布的关于如何对待列宁遗体的调查,有66%的人赞成安葬,只有25%的人赞成继续保存。

这同“再见列宁”网站的结果基本一致。

而支持保留列宁遗体,反对将其迁出红场的俄罗斯共产党则做出了强烈反应。

俄共表示,“统一俄罗斯”党是想转移居民对目前社会经济问题的不满。

埋葬列宁的讨论将引发社会的分裂。

俄共中央书记拉什金说,安葬列宁的想法已经过时,“统一俄罗斯”党将被人民忘记,而列宁永存。

列宁墓这许多年来反复拿出来争论,已经让人很难不看清,实则是政客在拿它当测试民意的风向标。

一旦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又发生变化的可能,列宁遗体及列宁墓问题一定会被摆出来继续大谈特谈。

列宁墓到底该不该迁出去,党派吵得热火朝天,普通百姓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那些支持列宁墓留下来的认为,列宁墓现在就像是一个世界景点一样,就如同其他国家的旅游景点,不应该被赋予太多的政治色彩。

但是俄共影响力的衰退,也影响着人们对保留列宁墓支持的力度。

俄罗斯围绕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显然不只是一个保护历史文物的问题,而是有明显的政治背景。

这场争论涉及对革命导师列宁的历史地位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功过的评价问题,它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

这一点,从俄政坛许多重要政治家都积极参与争论以及左、右两派政党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就可说明。

不仅年轻人不想再回到从前,就是一些年老的退休者对前苏联社会的怀旧情绪也已大大弱化。

2016年,普京曾在全俄人民阵线区域间论坛上回答了相关的问题。

那是关于究竟是否会决定埋葬列宁的问题。

这一次,普京仍然是坚持了他最初的看法,他还提到,这个问题需要非常小心地去对待,绝对不应该采取分裂社会的措施,俄罗斯人民应该团结起来。

列宁墓今后的命运如何?

列宁的遗体据估算,至少保留一百年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列宁墓是否能继续保留,还要看俄罗斯当局怎么决策,也要看俄罗斯民众究竟持怎样的意见。

然而,列宁墓是否继续保留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俄罗斯当局的决策以及多数民众的意愿。

既然俄国内赞成和反对关闭列宁墓的人数多年来一直大致相当,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避免矛盾激化,使列宁墓保持原样看来将是俄当局唯一现实的选择。

伟人的去留

对于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导师,要正确评价他的功绩,而他对苏联以及社会作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俄罗斯的政客为了玩弄权力而几次三番牵扯列宁下葬的问题,并非是正确而合理的做法。

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伟人,许多人去到俄罗斯都会到红场瞻仰列宁的遗体,以表对列宁的尊敬,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尊敬。

普京的态度,显然已经很明确,只要他在任内,就不会同意列宁下葬。

参考资料

《普京反对关闭列宁墓》

《俄近七成民众赞成列宁下葬》

《普京:应小心对待有关埋葬列宁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俄罗斯   杜马   列宁   斯大林   民众   俄共   莫斯科   苏联   红场   遗体   强势   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